奧推網

選單
歷史

王翦打仗有個壞習慣,秦始皇非常心疼,但每次都只能咬牙容忍

自古亂世出英雄,盛世出才子,每個時代造就了許許多多不同的歷史人物,尤其在諸侯紛爭狼煙四起秦帝國一統之前戰國時期。

他們攻城掠地策馬長嘯,給後人留下了無數的遐想,也留下無數的爭議。比如關於趙國的李牧、廉頗,秦國的白起,王翦都是歷史上的赫赫有名的戰將,而前三位的知名度遠遠超越王翦。

但真正仔細閱讀過歷史的人就會知道,王翦的實力和貢獻遠遠高於其他三人;可以說,沒有王翦,中國歷史上就不會有秦始皇了!沒有王翦,戰國的歷史有可能會改寫!

王翦(生?——卒?),是今陝西富平東北人。家族略有背景(史書無記載),在秦莊襄王(異人,子楚)就和年少的嬴政關係很好,作為陪讀侍奉秦始皇左右,自幼喜歡兵書崇尚武學。

那個時候的秦國,整個大權掌握在呂不韋手中,秦莊襄王出於對呂不韋幫助自己坐上王位的感激,再加上自己軟弱和呂不韋確實有才能,所以基本上自己就不怎麼管理朝政。

當時的王妃和自己的寵臣嫪毐有染,還和這個寵臣生了兩個孩子,嫪毐說啥王妃都樂於聽從。於是呂不韋的勢力被逐漸削弱,寵臣嫪毐的權力走向膨脹,還打算立自己的兒子為王了。

整個大局眼看控制不住了,嬴政繼承王位的願望就要落空了!在這個時候,嬴政讓王翦與宮中的大臣們四下聯絡精心謀劃,設計殺了嫪毐,接著又賜死呂不韋,徹底剷除了這兩大控制著秦國的勢力集團。

嬴政開始親政,充滿血雨腥風的秦國統一大戰拉開了序幕。

在秦始皇十八年的時候,王翦領兵伐趙,竟然遇到了另一位赫赫有名的對手——軍事家李牧。兩人都是將才,誰也無法一下子打敗對方,兩國軍隊就這樣相互膠著著,這樣的狀態維持一年之多,秦始皇開始有了疑心。

王翦知道時間拖得越久皇帝的疑心越重,於是花重金買通趙國大臣利用反間計,趙國國君昏庸無能將李牧賜死,主將換成了趙蔥。

臨陣妄殺主將導致軍心不穩,根本抵擋不住王翦勢如破竹的攻勢。最後,趙蔥死於亂軍之中,國君被俘虜,趙國灰飛煙滅。

秦王對於燕國派荊軻刺秦這次事件很憤怒,派王翦帶領秦國的大軍征討燕國。燕王驚慌失措,聯合代王趙嘉來抵抗秦國的攻打。

但是燕國的將領太子丹能力與王翦根本不在一個級別,幾仗下來燕國就兵敗於荊軻刺秦的出發地——易水河,燕國也就此滅亡了。

王翦的兒子王賁攻打魏國,最終魏軍無力阻擋秦國軍隊,投降於秦國。就此,整個中原之地,就剩楚國沒有被消滅。

秦王和朝臣討論,滅掉楚國需要多少軍隊,王翦從實際出發,認為要想滅掉楚國,不能少於六十五軍隊。

而當時的另一個大將李信認為,二十萬軍隊足矣。於是秦王便將秦國的二十萬大軍交給李信和蒙恬。

沒想到楚國的勢力確實強大,而且戰術戰法更讓秦軍的將領李信無法支撐,秦軍在戰役中節節失利損失嚴重。

最終秦王還是請出了王翦並答應給其六十萬的兵力要求,這可是整個秦國的全部兵力了。

可想而知,秦王嬴政當時心裡充滿了壓力和各種矛盾,再加上有人提醒嬴政,說萬一王翦要擁兵自重造反怎麼辦?

王翦的智慧這時候就顯現出來了。王翦和嬴政相交久長,也深知嬴政度量小喜愛猜忌;自己常能揣摩到秦王的內心,更瞭解他的性格。

於是就在出徵前向王上討要封賞,出關行軍的路上,他甚至五次派人向秦王請求賜給家族良田,使他的子孫後代生活能得到富足的生活保障。

王翦的家人和屬下都擔心他這樣的要求過分了。但王翦知道,只有這樣做,秦王才放心他,讓朝廷覺著他就是一個沒有什麼野心的將領。

就是希望能得到秦王賞賜的土地,能讓自己和家人過上個與世無爭的富足生活而已。

古往今來,有多少慘痛的例子說明功高蓋主者的悲慘下場;由此看來,王翦的這個大智慧雖然會讓王上感到心疼不已,但實際會讓秦王覺得王翦這樣做雖心疼但最讓他放心了。

就這樣,王翦帶領著秦軍奔赴戰場,一邊派人向王上討要封賞,大軍在楚國境內僵持了一年。

在楚國軍隊按捺不住、大舉調動的時候,王翦找到了楚軍的漏洞乘其不備,直接發起全面進攻,一舉殲滅了楚國。

在秦統一全國的戰爭結束後,無論秦始皇給他多高的官和封賞挽留他,怎奈王翦都是去意已決,最終告老還鄉,安心養老去了。就這樣,他成為了古代為數不多功成而退得以善終的人。

王翦是一個卓越的軍事家、政治家,在他的領導下秦軍橫掃五國,展示了他卓越的軍事。

更用他的智慧和行動向後人證明了他對待功勞不驕不縱,能在最後功成名就之時,不貪圖高官厚祿主動告老還鄉;充分體現出王翦過人的洞察力和知曉進退分寸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