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歷史

清華教授“爆料文”火了,博士的水竟然這麼深,普通學生:告辭

每個學生都有屬於自己的人生軌跡,學生們沿著這條軌跡,按部就班自顧自地走,本來不會對自己有所懷疑。

但如今科技太過發達,有時候,學生們難免會在電視上,手機中,或者他人的交談中瞭解到一些事,然後知道有些和自己年齡相仿的學生,過著的另一種生活。

就像已經步入社會工作的學生們,平常自給自足樂在其中,有時聽到自己的同學考上了什麼名牌大學的研究生,或者看到電視上高學歷人才在侃侃奇談,還是會產生自我懷疑。

如果我也去考個研,考個博,是不是就可以脫離如今的環境,進入他們的領域,做那樣閃閃發光的人,過那樣被追逐慶賀著的生活呢?

但實際上,這些高學歷人才真的一直那麼閃閃發光嗎?他們的生活到底是什麼樣的呢?

清華教授的“爆料”文引發關注,普通學生想要讀博到底有多難

天才是萬里挑一的人才,而絕大部分學生都是普通學生,而普通學生能夠夠到的山頂,也就是博士學歷了。

很多學生對博士心生嚮往,但基於各種原因無法靠近。畢竟一般的學生能考進大學就已經很好了,如果還想深造,那就考研,而考研的上岸率就寥寥無幾,更何況考博。

最重要的是,如今清華助理教授教授爆料出的,關於學生考博讀博的“內情”,又重新整理了學生們對於高學歷人才的認知。

很多學生讀博的原因都是追求更高的學歷,於是稀裡糊塗就決定順著往上報,往上學,而教授卻並不贊同這些學生的做法,於是提出這樣的建議。

有考博讀博意願的學生大多數成績優異,卻並不瞭解讀博,也並沒有考慮過自己是否適合讀博。

“我見過太多學生在讀博期間心態失衡、精神崩潰,身體也垮了,最重要的是研究也沒做好,更有的沒有工作和固定收入,很大歲數,一事無成。”

教授的話很真實也很實際,應該讓一些學生對自己進行深度反思。畢竟成為博士不僅僅有光鮮亮麗的一面,在求學過程中,還會面對前所未有的巨大壓力。

如果學生只是一個普通人,那麼就不建議輕易嘗試走博士這條路,且不說讀博有多難,有多少壓力,單考博這一項,就是無數人可能耗費整個青春也跨不過去的坎。

學生們對於讀博有哪些誤解?博士生活實際上是什麼樣的?

如果是已經讀了研究生的學生,就會知道讀研要比考研難,同理,也會知道讀博一定會比考博更難,而這是毋庸置疑的。

讀博的艱難沒有接觸的人根本無法想象,因為學生在讀博期間幾乎唯一的任務就是做科研,而科研和工作不同,工作有固定量也能看到成果。

而博士做科研時,早出晚歸是基本操作,而且科研也不是一天付出24個小時,就一定會有收穫的,因為博士科研研究的問題,很難保證會有確切答案。

畢竟科研本身就是一種在開闢道路的行為,前人的幫助只是輔佐,方向也好行動也好,都是需要學生們自己探索,在一次次的失敗中汲取經驗。

而這樣沒有頭沒有尾的研究要至少持續五到六年的時間,如果不是對於某一方向的知識和研究有格外濃厚的興趣和熱情,這段漫長的時間內,學生會非常痛苦。

如果學生讀博只是想提高自己的學歷,讓自己畢業之後能夠找到一個比較好的工作,那麼研究生學歷就已經夠用了,而如果讀博,面臨的變數會非常多。

如果只是為了找工作,不建議讀博

讀博面臨的困境中最主要的就是年齡太大,學生的同學早就步入職場進入職業生涯發展,比還在讀書的學生積攢了多年的工作經驗和履歷,在經驗和能力競爭上,博士沒有優勢。

而且博士萬一發不出文章,做不出成果還會遭到延期畢業,這樣就更不利於就業了,而這也是很常見的。

畢竟到了博士階段的學生早就脫離了應試教育,科研這種具有先驅性的知識研究也不是光努力就能有收穫的,還需要天賦和運氣。

因此對於絕大多數普通學生而言,本科畢業後直接就業,或者考研就業,都是可以根據自身條件選擇的。但博士只適合極少數,有天賦,有學術理想,抗壓能力極強的學生。

畢竟人和人因為個體構造差異性以及成長環境等各種原因,幾乎是天生具有一定的差距,天才和普通人的差距就更大了。

學生們還是應該從自身考慮,畢竟博士不像考研,也不像面試,抱著試一試的心理是永遠考不上的。學生如果沒有金剛鑽,就不要白白浪費自己的大好時間。

今日話題:你認為是否有必要讀博士呢?

(圖片來源於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絡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