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歷史

堪比呂布馬超的三國名將,卻被劉備遺憾錯失,否則必入蜀漢五虎將

一、何為金呂布,銀馬超?

三國時期猛將如雲,那麼在《三國演義》中,誰被神化的最厲害?根本就不是關羽,而是呂布。一個虎牢關三英戰呂布,就奠定了呂布不可動搖的第一猛將地位。

同時,曹操也隨後來了波神助攻,表示:“呂布非一人可勝。”於是大手一揮,許褚、典韋、夏侯惇、夏侯淵、李典、樂進,六位曹魏猛將圍毆呂布,結果呂布竟然還是全身而退了。

這就是三國第一猛將的威力。雖《三國演義》一直不厭其煩地表示:單挑才是名將風采。但一遇呂布就立刻啟動“潛規則”:圍毆者最光榮。劉備、關羽和張飛都因此被稱為了“英雄”。

所謂萬事皆有利弊,《三國演義》雖讓呂布在武功上出盡了風頭。但當翻看了《三國志》等正史後,必會突然發現:我們被羅貫中給騙了。呂布哪裡是三國猛將,分明是三國時的一路強悍諸侯。完全能跟曹操、劉備等三國大佬平起平坐。

難怪《三國演義》那麼神化呂布的武功,人家呂布是“董事長”身份,你《三國演義》卻非讓他當“部門經理” ,自然就要補償人家了。所以呂布雖在三國猛將排行榜上,位居第一,實則卻是最冤的。

跟呂布情況相似的還有馬超,本來也是一路諸侯,潼關之戰時爆錘過曹操。哪料最終卻成了劉備手下大將,在《三國演義》中進入了蜀漢五虎將。並遭到了關羽的“打擊”,囂張寫信問孔明:我關羽跟馬超相比,誰最牛?

諸葛亮連忙回信道:沒人能比得過你關二哥,妥妥是超逸絕倫。至於馬超,只能跟張飛並列爭鋒。有時候筆者都想,為啥關羽不直接寫信問劉備,何必非要繞過圈子寫給諸葛亮?恐怕答案就一個:關羽怕劉備罵他!或說,關羽也明白,自己這麼囂張,實在有點過分了!

但無論怎樣,馬超能怎樣?只能忍著,落難的鳳凰不如雞,身為當初的一方大佬,起碼比呂布結局要好——他只能如此自我安慰了!因此馬超雖也進入三國猛將排行榜的榜單,排在第五,卻是最慘的。

人們都喜歡說:金呂布,銀馬超!實則對照著三國正史分析,就是一對難兄難弟,一個最冤,一個最慘。

明明都是三國大佬,卻在《三國演義》中跟小弟爭雄去了,被踢出了三國大佬圈子。

那麼還有跟呂布和馬超,經歷相似的猛將嗎?有啊,而且也是一位非常著名的三國猛將,此人便是被劉備遺憾錯失的太史慈!

二、七尺劍客太史慈

在《三國演義》中,太史慈一出場就驚豔四方,為了報恩孔融,太史慈孤身出北海尋劉備,咱先看下原文是怎麼說的。

城門開處,一騎飛出。近壕,賊將數百騎來戰,被慈搠三十人下馬,餘皆退走。慈殺開群賊,透圍而出。管亥知有人出城,度料是求教,令數百騎趕來,八面圍定。慈倚槍,拈弓搭箭,八面皆射之,射死數百人,應弦落馬,賊皆退回。

簡單的一段,卻透露出了猛將太史慈的兩大特點。其一,勇猛無敵。其二,射術不亞於黃忠,甚至比黃忠還厲害。

隨後便是請到了劉關張三兄弟,關羽斬殺管亥,

太史慈、張飛兩騎齊出,雙槍並舉,殺入賊陣。

放眼三國,能跟張飛並肩作戰,威風不輸分毫者,唯有太史慈了吧。可惜,隨後太史慈就離開了,只因得到了揚州刺史劉繇的書信邀請。那麼為何太史慈不追隨劉備?從他跟劉關張的合作來看,顯然異常融洽,關羽和張飛,也都非常欣賞他。而劉備為何也不挽留呢。

答案恐怕也只有一個:太史慈是七尺劍客!即,太史慈不認為,自己比劉備差!換句話說就是,有點看不上劉備。

否則就憑劉備那性格,他豈能輕易放過這麼一位人才。比如你看劉備是如何追求趙雲的,拉著人家手就不松,直至趙雲說出“終不背德”,這才放趙雲離開。

顯然劉備也感覺到了,太史慈不是趙雲,是一位獨立性非常強的人。那麼三國正史中,又是啥情況?跟《三國演義》展現出的邏輯一致。太史慈真正的身份,是一方諸侯。

早在太史慈少年時,就立下了大志。而且太史慈出道,也比劉備早許多。在21歲時,太史慈就被郡太守徵辟了,當過一段奏曹史。後來為了避禍去了遼東。哪料在這裡,太史慈卻展現出了驚人的學識,跟名士管寧、邴原,談笑風生,互引知己。

須知管寧、華歆、邴原,在三國時並稱“一龍”。華歆為龍首,邴原為龍腹,管寧為龍尾。其中尤其是管寧和邴原,不但學識好,品德也好。太史慈能跟這兩位如此融洽,故而可以證明,他並非只是武功爆棚,還必是學識驚人,品德完美。

如太史慈這種,要閱歷有閱歷,要學識有學識,要本事有本事,又胸懷大志的人,他如何能看上當時剛剛出道的劉備?換句扎心的話說就是,劉備根本沒法忽悠太史慈,只能遺憾錯失。

至於太史慈後來的事,就更著名了。這便是他跟孫策的那場大戰。太史慈就帶著一位小兵,卻跟孫策等13騎相遇了。這13騎中皆韓當、黃蓋等猛人。按理說這種仗,放誰身上也不能打,最佳辦法就是趕緊跑。

哪料太史慈卻二話不說就過去了,打了一個天雷勾地火,孫策奪了太史慈身後的手戟,太史慈更猛,搶了孫策的頭盔。也就是說,這完全是玩命之戰,生死一線。虧得是孫策和太史慈兩位旗鼓相當的猛人,換別人真有人頭落地的危險了。

也正是因這一戰,讓孫策對太史慈“愛得不得了”,後來太史慈便追隨了孫策。奈何英年早逝,太史慈41歲時病逝,留下了一段震撼歷史的遺言:

丈夫生世,當帶七尺之劍,以昇天子之階。今所志未從,奈何而死乎

所謂,七尺劍客太史慈。當年劉邦臨死前大呼:

吾以布衣提三尺劍取天下,此非天命乎!

如今七尺劍客太史慈,卻道:帶七尺之劍,以昇天子之階(封王拜候)!足見太史慈之志。

三、若追隨了劉備,必入五虎將

如今的問題是,倘若太史慈追隨了劉備,能否入選蜀漢五虎上將(四方將軍)?答案是肯定的。因為太史慈在吳國的地位,妥妥碾壓江東著名的12虎臣!

《三國志》中,關於《吳書》,第一部分是孫堅和孫策,所謂的“孫破虜討逆傳”。第二部分是吳主傳,就只是孫權老哥一人!第三部分屬於嗣主傳,啥孫亮他們。

前面的這三部分,統稱老孫家的帝王事,所謂皇上家的事情。

那麼第四部分是啥?非常唐突,出現了三人:劉繇傳、太史慈傳和士燮傳。

到了第五部分,又恢復為皇上的“嬪妃傳”啥的。

直至第七部分,這才出現了臣子。卻是文臣,如張昭等。至於江東12虎臣,則是在第10部分。

那麼為何劉繇、太史慈和士燮這三人,硬生生把皇上和嬪妃給分開了?答案就是:這三人都曾是一方諸侯,被吳國給吸收或吞掉了!

這就是太史慈真正的歷史地位,就不是啥東吳猛將,哪怕給他第一猛將的名號,都是一種降級。因此咱就別探討啥武功啊,加盟時間的早晚了,就憑太史慈這身份和地位,若他真歸順了劉備,最差也是可以參考馬超吧。

因為馬超入選蜀漢五虎將(四方將軍),更多的是依靠之前的身份、地位。至於馬超對蜀漢的貢獻和戰功,他比得過擁有救幼主之功的趙雲嗎?馬超的功績和威名,都是他當諸侯時攢起來的,跟蜀漢沒啥大關係。

至於他奪成都,更多屬於順水人情。劉備讓他去嚇唬劉璋,表示:你就別指望救兵了。瞅見沒?你的救兵,已投降了我劉備。這才引得劉璋絕望之下投降。

所以太史慈自然也是這套路。 他在東吳,不但碾壓江東12虎臣,連周瑜等四大都督,都排位在他之後。若來到蜀漢,怎麼可能低於,蜀漢五虎將(四方將軍)的待遇。

所以太史慈跟呂布、馬超一樣,就不屬於三國猛將範疇。他真實的身份,妥妥是一方諸侯。而且對比呂布和馬超,太史慈的人生顯得更完美和悲壯。

之所以不太被關注,甚至還被稱為是:東吳第一猛將,只因他在最輝煌的時刻,入股了東吳。而東吳卻又偏離了三國主戰場,這才造成了許多人,對他認識上的錯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