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歷史

嘉慶皇帝顒琰遇刺,逃掉後寫了一首諷刺詩,看了這首詩,誰還會相信大內有高手?

大內高手一直是個神奇的存在,有人說他們是從江湖各大門派挑選出來的特戰精英,也有人說他們是紈絝子弟匯聚到一起,組成的一幫兩條腿酒囊飯袋。

大內高手的傳說,從唐朝就開始流傳,明朝的錦衣衛、清朝的粘杆處,都神秘得不得了,似乎跟這兩個衙門沾上一點邊兒,就掌握了很多人的生殺大權,可以在神不知鬼不覺之間取走將相公卿的首級。

崇禎皇帝上吊的時候,身邊並沒有一個錦衣衛,魏忠賢派去欺壓老百姓的大內高手,也被一幫老百姓打成了落水狗,我們都學過《五人墓碑記》,那裡面的大內高手真的很不抗揍:

“緹騎

(錦衣衛)

按劍而前,眾不能堪,抶而僕之

(按倒爆捶)

。”

明朝的錦衣衛見了東西廠太監也得磕頭,早就沒了陽剛之氣,清朝所謂的“大內高手”更是不堪,我們熟悉的和珅,原先居然也是大內高手中的精英——他曾被選入粘杆處,也就是傳說中的血滴子。

和珅可能還會一點武功,到了乾隆後期,大內侍衛除了喝酒吃肉提籠架鳥,估計什麼都不會幹了,這一點嘉慶皇帝顒琰應該深有感觸,他遇刺逃生後,曾經滿腔怒火地寫了一首詩,這首詩用在所謂的大內高手身上,簡直再貼切不過了。

在清朝皇帝中,嘉慶皇帝顒琰不算明君英主,也不算昏君庸主,他只是時運不濟而已:如果他早生六十年,接收雍正留下的豐足國庫,而不是從乾隆手裡接下爛攤子,他可能會成為漢文帝、宋仁宗那樣的寬仁守成之主,而不是一個遇刺時大內高手袖手旁觀的悲催皇帝。

《清史稿》對顒琰給予了高度評價,同時也有一些同情:

“ 仁宗初逢訓政,恭謹無違。迨躬蒞萬幾,鋤奸登善。削平逋寇,捕治海盜,力握要樞,崇儉勤事,闢地移民,皆為治之大原也。詔令數下,諄切求言;而吁咈之風,未遽睹焉,是可嘅已。”

顒琰諡號受天興運敷化綏猷崇文經武光裕孝恭勤儉端敏英哲睿皇帝,廟號仁宗,這是兩個不錯的稱號,他扳倒和珅,重用朱珪王傑董浩,也被傳為佳話。

但是清仁宗顒琰並沒有實現“嘉慶中興”,反而王小二過年一年不如一年,他在位二十五年,前四年的權柄還不如和珅,自己說得算的二十一年裡,又丟了兩次大臉:嘉慶八年在神武門前被一個不專業的廚子刺客追殺,差點連鞋都跑丟了;嘉慶十八年,又有一幫天理教徒在太監的接應下殺入皇宮,差點把他的后妃連鍋端。

嘉慶十八年那場鬧劇,成就了其次子道光皇帝旻寧,也讓顒琰對大內侍衛徹底寒心:

“大內突有非常之事,漢、唐、宋、明之所未有,較之明季梃擊一案,何啻倍蓰?言念及此,不忍再言。當今大患,惟在因循怠玩。雖經再三誥誡,舌敝筆禿,終不足以動諸臣之聽。”

宮門被打破,不見粘杆處祭出血滴子,只見大內高手尿褲子,這樣的場面,在嘉慶八年那場刺殺事件中表現得更為搞笑。

那是在嘉慶八年閏二月二十日的清晨,嘉慶皇帝帶著上百個大內侍衛從圓明園上馬,在神武門換轎,即將進入順貞門之際,一個四十多歲的男子手提一把尖刀殺了過來。

除了扈從的百餘名“大內高手”,神武門內輦道兩邊,還站著上百名全副武裝的御前侍衛、護軍章京、護軍校、護軍,這些人看著提刀殺來的大漢,竟然沒有一人出手阻攔,隨輦而行的大內高手個個呆若木雞,據說這是鬥雞的最高境界:

“雞雖有鳴者,已無變矣,望之似木雞矣;其德全矣,異雞無敢應者,反走矣。”

大內高手錶現出呆若木雞的最高境界,前來行刺的廚子陳德卻不講武德,他並沒有被呆若木雞的大內高手嚇住,反而加快腳步衝了上來。

陳德原本距嘉慶皇帝的御輦有五六十米,跑起來怎麼也得十來秒才能跑到,在這十來秒之內,大內高手一直站在那裡裝木雞,只有定親王綿恩反應較快,他挺身上前攔阻,結果被一刀刺穿了衣袖。

綿恩這個人大家可能比較熟悉,他是乾隆孫子中比較優秀的一個,我們在電視劇《鐵齒銅牙紀曉嵐》中都見過他。

綿恩遲滯了陳德的腳步,嘉慶皇帝趁此機會撒腿就跑,一閃身就進了貞順門,他的姐夫、固倫和靜公主的丈夫拉旺多爾濟也反應過來,一把薅住陳德的衣襟,想用博克中的過肩摔將其撂倒。

還沒等拉旺多爾濟發力,陳德的尖刀像剁肉餡一樣使出三連砍,拉旺多爾濟倒在血泊之中失去了戰鬥力。

陳德一刀逼退綿恩,三刀撂倒拉旺多爾濟,那些木雞才緩過氣來,一擁而上,三個對一個,才按倒了陳德,這時候的嘉慶皇帝顒琰,早已一溜煙地跑掉了。

身中三刀的拉旺多爾濟當時已經年過半百,他能比當時的“大內高手”反應還快,並不是武功有多高強——他的對手只是一個失業的廚子而已,如果是陳近南或錢老本出手,他早就命喪黃泉了。

陳德是不是受和珅餘黨指使,又是怎麼知道顒琰的行蹤,這些咱們都不去管他,因為這件事連嘉慶皇帝最後也沒鬧明白。

咱們今天要說的是悲催的嘉慶皇帝和他那幫窩囊的大內高手,著重要看的是顒琰寫的那首詩:

“內外朝臣盡紫袍,何人肯與朕分勞?玉杯飲盡千家血,銀燭燒殘百姓膏。天淚落時人淚落,歌聲高處哭聲高。平時慢說君恩重,辜負君恩是爾曹!”

這些大內高手拿著最高的俸祿(一等侍衛為正三品,俸祿為130兩,分田42畝,馬料錢60兩),吃著御膳房的美食,到一品大員或封疆大吏家傳皇帝口諭、聖旨,拿到的車馬費少則幾百兩,多則數千兩、上萬兩,但是真遇到危險,別說盡顯高手風範,不兩股戰戰爭先逃走,就已經算是對得起皇帝老兒了。

顒琰那首詩,適用於“大內高手”,也適用於文武群臣,我們從那首詩中,也能對大內高手有一個新的認識:什麼力敵百人,什麼太極拳八卦掌,面對尖刀和板磚,他們同樣懵圈。

平時慢說武功高,兩腿淋溼是爾曹。大內高手尚且如此,那些自封的“太極宗師”、“一代掌門”又能強到哪兒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