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歷史

珍稀物種頻現白洋淀 未來將實現“連山通海”

中新社雄安9月29日電 題:珍稀物種頻現白洋淀 未來將實現“連山通海”

中新社記者 崔濤

在雄安,“鳥中大熊貓”青頭潛鴨、國家二級保護鳥類水雉、震旦鴉雀等珍稀鳥類在白洋淀安家落戶,生態指標性魚類鰟鮍魚現身白洋淀……這些珍稀物種“刷屏”雄安人朋友圈。

目前,白洋淀野生鳥類達到237種,比雄安新區設立前增加了31種。白洋淀魚類已恢復至46種,較雄安新區設立前增加了19種。

“近年來,我們堅持白洋淀全流域‘內外共治、標本兼治、治補並舉’,水質保持在Ⅲ類,穩居良好湖泊行列。”河北雄安新區管理委員會生態環境局副局長程鋼說。

白洋淀是華北平原最大的淡水湖泊,143個澱泊星羅棋佈,3700條溝壕縱橫交錯,對維護華北地區生態環境具有重大意義,被譽為“華北之腎”。

對於雄安新區設立以來,在白洋淀生態環境治理方面所做的工作,程鋼如數家珍。

建立府河、孝義河河口溼地,進一步淨化上游來水;整治“散亂汙”企業1。3萬多家;關閉73家羽絨企業水洗工段;整治取締非法入河入澱排汙口1。1萬多個;整治完成606個有水納汙坑塘;實施78個澱中澱邊村汙垃廁一體化工程;完成39個澱中村尾水導排工程;治理魚塘420個,拆除圍堤圍埝200餘公里;完成燃油船舶清潔化改造;建立澱區水生植物平衡收割機制……

此外,為了提升以白洋淀水環境為重點的生態環境監測預警和監管保障能力,雄安新區建立了“天地澱”立體智慧監測網路,整合大資料、5G、人工智慧、區塊鏈、遙感等前沿技術,實現水質“時、分、秒”級監測,最短21分鐘實現一次預警溯源。

程鋼開啟手機上一個APP,可以清楚看到白洋淀中每個監測站的詳細資料,包括氨氮、總磷、總氮、水溫、酸鹼度、濁度、藻密度等各項水質指標。

“我們還配備有國內唯一全鋰電水質監測船,它搭載了小型無人船和無人機,可定期在白洋淀中巡查,實時監測水質。”程鋼說。

同時,白洋淀建立了常態化、精準化、科學化的補水機制,截至目前,已累計補水超過34億立方米。

在程鋼看來,白洋淀不僅要實現清澈見底,還要展現鳥類天堂的澱泊風光。

為此,雄安新區已在白洋淀科學劃定9個鳥類棲息地,實施分割槽管控,逐步打造地面生態觀測站,進一步完善生物多樣性監測體系,為生物棲息繁衍提供良好環境,並持續開展增殖放流、嚴防外來物種入侵,確保澱區水生態安全。

“下一步,白洋淀將要實現‘連山通海’,西部連線太行山脈,東部通往渤海,這樣打通了白洋淀的生物洄游通道,有利於恢復白洋淀的生物多樣性,未來白洋淀裡的生物將更加豐富多彩。”程鋼說。(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