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歷史

平津戰役紀念館:烈士牆姓名背後的“尋親”故事

新華社天津9月29日電(記者 尹思源)烈士紀念日臨近,位於天津的平津戰役紀念館內莊嚴肅穆。工作人員鄭重地將烈士楊貴儒的名字補刻在“平津戰役烈士名錄牆”上,這是這面“英烈牆”上的第6845位烈士,也是平津戰役紀念館開館25年來補刻的第206個名字。

27日,工作人員將烈士楊貴儒的名字鐫刻在“平津戰役烈士名錄牆”上。受訪者供圖

“平津戰役烈士名錄牆”坐落在平津戰役紀念館的英烈業績廳內,上面每個燙金的名字背後,都有一段為國家和民族獻身的故事。

楊貴儒的名字被刻在了曲陽縣烈士序列,工作人員補刻完畢,平津戰役紀念館陳列保管部副主任曹靜和同事們一起為烈士獻花,深深鞠躬致敬。

“找到這些烈士,把他們的名字鐫刻在烈士名錄牆上,成了平津戰役紀念館工作人員努力的目標。”曹靜說。

2003年,曹靜初到平津戰役紀念館工作,第一項工作任務就是負責核實烈士名錄,平津戰役紀念館的工作人員認為,這項工作就是在為烈士“尋親”。

“核實烈士名錄是雙向的,一方面烈士親人主動向我們提供相關證據,另一方面我們要與烈士原籍的相關部門取得聯絡並進行核實。”曹靜介紹,核實清楚烈士確為平津戰役犧牲後,才能將名字補錄到烈士名錄牆上。“很多烈士資訊不準確,籍貫、入伍時間、所在部隊與我們掌握的資訊對不上,核實這些資訊就成了一個個待解的難題。”她說。

為此,平津戰役紀念館設定熱線電話,希望多方蒐集相關線索。“我們其實每天都盼著有電話打來,每一通電話都意味著可能有一個新的名字能夠被鐫刻在烈士名錄牆上。”

資訊核實工作繁雜多樣,由於各種複雜原因,許多烈士連準確的名字都沒有留下。曹靜介紹,2015年的一次資訊核實工作讓她記憶猶新。當時,烈士寧樹宣的家人聯絡到她,表示寧樹宣是在平津戰役中犧牲的烈士之一,想要將名字補刻在烈士名錄牆上。在核驗資料時,曹靜發現部分材料中登記姓名為“牛樹宣”。

“烈士資訊核實工作不容有誤。”許多原始資料已經丟失,曹靜與同事們就與烈士戶籍所在地相關部門說明具體情況並逐一進行核實,經過溝通,最終確認烈士名為“寧樹宣”,並在2017年補刻上牆。

曹靜說,“很多時候我們多方核實,查詢資料,但依然無法確認烈士身份。每當遇到這樣的情況都會有一種無力感,但同時也更加堅定了繼續堅持這份工作的決心。這項工作越難,就越說明我們的工作有意義。”

9月29日,曹靜在核查烈士資訊。受訪者供圖

2015年,武麗潔在畢業後加入了平津戰役紀念館烈士尋親的工作隊伍。對於她來說,這項工作帶給了她更多的思考。“和烈士們朝夕相處,讓我對今天的生活有了更深刻的認識,這是在課堂上、書本里找不到的感受。”

武麗潔說,從烈士名錄牆設定至今,負責這項工作的人已經換了好幾茬,但不論是誰在這個工作崗位上,都會如同尋找自己的親人一樣為烈士們尋根。

從開館至今,平津戰役紀念館的工作人員與全國25個省、自治區和直轄市的很多民政部門、黨史徵集部門和烈士生前所在的部隊進行溝通聯絡,對在平津戰役中犧牲的烈士們個人資訊進行逐一核實、歸納整理。

在為烈士“尋親”的同時,平津戰役紀念館還將烈士名錄和補刻烈士名單分別按籍貫和補刻時間進行整理,編纂了《平津戰役英烈傳》。“我們希望儘量收集每一位烈士的資訊,為每一位烈士建立一份檔案,讓他們的事蹟永遠傳承下去。”曹靜說。

(新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