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歷史

蘇定方滅百濟:古代戰爭史上規模最大的跨海兩棲登陸戰

唐朝初年,在朝鮮半島上,有三個國家,分別是:百濟、高句麗、新羅。其中,百濟和高句麗是盟國,百濟倚仗著高句麗的支援,經常侵犯新羅。

新羅是唐朝的附屬國,便向唐高宗求救。唐高宗多次下詔,讓百濟停止對新羅的侵犯,但百濟根本不聽唐高宗的招呼。

顯慶四年(659年),唐高宗忍無可忍,決意東征百濟。但因大將蘇定方正在西域平定西突厥的關鍵時刻,唐高宗遂決定等待蘇定方的凱旋後再對百濟用兵。

顯慶五年(660年)二月,蘇定方凱旋歸來。三月十日,蘇定方被任命為神丘道行軍大總管,率左驍衛將軍劉伯英等水陸大軍十萬人出兵征討百濟。

蘇定方從城山(今山東省榮成市東部海邊)乘船橫渡黃海,直抵熊津江口(今朝鮮半島南部錦江口)。

百濟軍也早有準備,他們沿江屯兵據守。蘇定方率軍登陸後,依山擺開陣勢,與百濟軍展開交戰,唐朝海軍揚帆前行,覆蓋了整個海洋,相繼到達。

第一戰,百濟軍便被擊敗,陣亡數千人,餘眾奔逃潰散,百濟國王扶余義慈聞之大為震驚。

隨後,唐軍的主力部隊陸續趕來,水面上只見密密麻麻的戰船,一艘接一艘,乘潮而上,唐軍飛槳擊水,擂鼓吶喊,兵力更盛。

蘇定方親率步、騎兵夾江並進,直逼百濟都城泗沘城(今韓國忠清南道扶余郡)。在距城約二十里的地方時,百濟舉傾國之兵來戰。

蘇定方率軍迎擊,唐軍所向披靡,大敗百濟軍,斬殺一萬餘人,唐軍乘勝攻入外城。

唐軍距內城越來越近了,百濟國王扶余義慈及太子扶余隆終於害怕了,他們棄城向北境逃去。

蘇定方率軍包圍百濟都城,扶余義慈的次子扶余泰自立為百濟王,率眾堅守,拼死抵抗。

扶余義慈的孫子、扶余泰的侄子扶余文思心有不滿,他告訴扶余泰,說國王是在危急時出走的,而今你卻自立為王,一旦唐軍撤走,國王回來時,就會要了你的命。但扶余泰根本不聽,繼續堅守城池。

扶余文思見大勢已去,就率領自己的部下,從城上拽著繩索而下。百濟計程車兵們本就無心守城,一看王室成員都順著繩子下城逃走了,便紛紛跟隨而去,扶余泰也無法阻止。

蘇定方打探到這個情況後,即刻命勇猛計程車卒登上城樓,並在城牆上樹起大唐的旗幟。

城中的百濟人本來就人心惶恐,一看到唐軍的旗幟,以為城池已失,更加惶恐不安,再無鬥志。

扶余泰無可奈何,走投無路,只好開啟城門,乖乖地向唐軍投降。

不久,百濟大將禰植帶著國王扶余義慈來投降,太子扶余隆也帶著百濟其他各個城的守將前來歸誠。

蘇定方平定百濟,僅僅用了十天的時間,他帶領唐朝水陸兩軍,從山東出發,跨海兩棲登陸作戰,這在我國古代戰爭史上,是非常罕見的,這一仗也是規模最大的一次兩棲作戰。

這場勝利,說明了唐高宗時期的水軍已經相當完備,造船和航海技術達到了很高的水平。

蘇定方少年時便以驍勇善戰及氣魄驚人聞名。隋朝大業末年,他投奔河北的“夏王”竇建德。竇建德敗亡於李世民後,他又投奔竇建德舊將劉黑闥領導的河北義軍,屢建戰功。劉黑闥敗亡後,蘇定方歸隱。

唐太宗在位時,蘇定方才又出山為唐朝效力,並隨大將李靖北伐東突厥,在具有決定性意義的夜襲陰山一役中,蘇定方率兩百名騎兵突襲,攻破了頡利可汗的牙帳,為擊滅東突厥立下大功。

唐高宗時期,蘇定方以其非凡戰績和正直為人深受唐高宗的賞識與信任,多次被委以重任。

蘇定方一生馳騁疆場數十年,北擊頡利,西滅突厥,東平百濟,南鎮吐蕃,縱橫萬里,“前後滅三國,皆生擒其主”,西域諸國震懾降服,史無前例地將唐朝的版圖向西開拓至中亞鹹海,國境直抵波斯,向東延伸至朝鮮半島南部。

唐朝立國二百八十九年,其廣袤的疆域至唐高宗朝達到了巔峰,這一切均是蘇定方的功勞。

在人生的最後時光,蘇定方依然以七十多歲的高齡鎮守在唐朝對吐谷渾戰場的最前線,並病逝於此。

建中三年(782年),顏真卿向唐德宗建議,追封古代名將六十四人,併為他們設廟享奠,當中就包括“右武衛大將軍”、邢國公蘇定方。

宣和五年(1123年),宋室依照唐代慣例,為古代名將設廟,七十二位名將中亦包括蘇定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