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歷史

效仿伊尹、霍光廢立幼帝,有前車之鑑的董卓為何失敗了?

伊尹放太甲於桐,而後使得商朝更加強盛;霍光廢昌邑王,立宣帝,開創昭宣中興。董卓入朝主政,廢除了“輕佻無威儀,不可為人主”的劉辯,改立聰慧的劉協。手握重兵,且沒有更進一步的想法,為何董卓沒能與漢獻帝攜手共創盛世呢?

一、公卿輕慢,世家不容

董卓有俠氣,作戰勇猛,所受賞賜大部分分給士卒,於是他得到涼州兵效死力。雖然董卓是帶兵打仗的好手,當過董卓上司的張奐、張溫、皇甫嵩卻不是很看得起這個“粗魯”的武人,若不是幷州刺史段熲對胡羌也採取鐵血政策,欣賞對胡人大殺特殺的董卓,恐怕董卓很難有出頭之路。

尤其是董卓沒有容忍的雅量胸懷,而且不是所有人都能像蔡邕那樣好好“哄著”他,於是董卓和他的上司們都有過沖突。可惜的是董卓不認為都是自己的錯,甚至將怨恨深深埋在心中,只等有朝一日報復回去,日後他等到了這個機會。

由於董卓曾被司徒袁隗徵為掾吏,後出任幷州刺史、河東郡太守,因此被視作“袁氏門生”,已經得知了靈帝病重,袁紹打算和大將軍何進共誅宦官,還聯絡自己帶兵入京,因此董卓在觀望洛陽的局勢。

讓大將軍何進與宦官掐起來,甚至兩敗俱傷,袁紹的算盤打得非常好,就在他做著更進一步的美夢時,他沒想到“粗魯”的董卓竟然不顧官場的“潛規則”,不僅挾持了少帝劉辯和陳留王劉協,還強行立陳留王劉協為帝。得罪了“四世三公”的袁紹,董卓當然沒有好果子吃,他即將面對的是“不知好歹”的關東聯軍。

二、威懾天下,殘暴行徑

究竟是隻想做“漢大將軍”,還是讓袁氏更進一步成為皇族,袁紹真正的想法已經無從而知了,但堅持行廢立之事,自比伊尹、霍光的董卓更知道此二人的結局,他所願的是東漢能在自己的手上再次容光煥發,但事實卻是除了自己的手下之外,袞袞諸公都不願為伍。

為了拉攏天下,董卓為“黨錮之禍”中受害計程車人們平反,恢復名臣陳蕃、大將軍竇武等人的爵位,並提拔他們的子孫為官。此外,董卓還徵召了許多當世名士,其中最有名的便是荀爽、蔡邕了,荀爽難逃徵辟,僅在九十三日便位列三公,蔡邕受到董卓尊敬,常常有事便詢問蔡邕的意見。

不過就算董卓再怎麼努力,在以袁紹為首的世家大族眼中,他就是個魯莽的武人,尤其還是個手握重兵,不夠“聽話”的武夫。董卓將袁紹、王匡、鮑信、韓馥、劉岱、孔伷、孔融、張邈將人任命為要地太守,自以為將善意送到了。但袁紹何許人也,籌劃這麼久,想要的便是董卓摘走的位置和權勢,等著二人的只有一番龍爭虎鬥。

在得知討董聯軍的藉口是被廢的劉辯後,董卓指使郎中令李儒毒殺劉辯;討董聯軍氣勢洶洶聚集在虎牢關前,董卓遷都長安避其鋒芒。於是乎,討董聯軍如鬆開的拳頭一般,因為各自心懷鬼胎而再無力西進。遷都之前,董卓縱使部下在洛陽肆意妄為,甚至挖掘帝王、公卿大臣的陵墓獲取珍寶,再一次損害了世家的利益,於是他命不久矣。

三、用人不當,死在旦暮

既然世家不願意與自己同伍,董卓便一把火燒光了洛陽,算是毀了這些鐘鳴鼎食之家的根基。不過董卓想必不會想到,毀掉自己的不是他日夜擔心的聯軍外患,而是他所信任的義子呂布和司空王允。

誅殺董卓最大的兩位功臣,呂布看上去是風光的義子,但他的頭上不僅有董卓的親弟弟,還有各位更早立下功勞的將軍們,他只能在屈居中郎將最末,終其一生都可能只是個“保鏢”,心中的落差可想而知。

王允位列三公,也曾矯情曲意,偏違原則,以換取董卓的信任,自知沒有理政才能的董卓於是放心將大小朝政都託付給王允處理。私下裡,王允卻是聯絡中央大臣來反董的頭目,當他看穿呂布心中埋藏的怨恨,曉之以情,厚之以利,“君自姓呂,本非骨肉。今憂死不暇,何謂父子?”董卓如何不死?

在此之前,董卓就遭到一次刺殺,越騎校尉伍孚的利刃差點就將他斃命,後怕之餘,董卓將伍孚的同謀何顒、荀攸等人收捕入獄。初平三年(192)四月二十三日,正逢天子大病初癒,董卓作為百官之首,自當前來祝賀天子安好。王允掐指一算,天時已至,由李肅等人穿上宮廷侍衛的衣服潛伏在宮殿側門,佔據地利,大家都想著誅殺董卓,這便是人和,董卓伏誅就在今天!董卓就這麼進入必死之局。

董卓雖然自比伊尹、霍光,也確實同二人一般行了廢立之事,然而他一沒有伊尹這位商朝開國第一功臣的威望,二沒有堅決支援霍光的下屬田延年和漢宣帝。難道是破而後立的董卓謀略不足嗎?難道說馳騁邊塞的涼州鐵騎不夠驍勇善戰嗎?難道是數次擊退關東聯軍的牛輔、徐榮等中郎將不夠果敢堅毅嗎?當然都不是,董卓輸給了東漢的龐然大物——世家,無論董卓如何向袁紹等人示好,在同皇帝糾纏了百年的世家眼中,他只是個武夫,還是個竊取了勝利果實的武夫,於是董卓就這麼死於非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