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歷史

順治去世前,為何要安排索尼、鰲拜等四位輔政大臣,來扶保康熙

順治十八年(1661年),彌留之際的順治皇帝選擇將皇位傳給年僅八歲的皇三子玄燁,這便是歷史上的康熙皇帝。與此同時,順治皇帝還一改此前他即位時,由滿洲宗室貴族擔任“輔政王”的傳統,任命索尼、蘇克薩哈、遏必隆、鰲拜等四人為“輔政大臣”,共同扶保幼主。

順治皇帝之所以要如此安排,完全可以說是“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這究竟是怎麼一回事,並且為何順治皇帝要選擇這四個人來擔任“輔政大臣”,這篇文章就來告訴大家答案。

多爾袞專政,給順治皇帝留下了巨大的心理陰影。

清崇德八年(1643年),清太宗皇太極突然離世,由於此前皇太極並沒有就皇位繼承問題作出明確安排,皇太極長子、肅親王豪格與皇太極的弟弟、睿親王多爾袞均對皇位虎視眈眈,雙方各不相讓,甚至隱隱有了火併的危險,而新興的大清王朝也隨即陷入到了巨大的危機之中。

最終,在鄭親王濟爾哈朗的首倡下,不滿六歲的皇太極第九子福臨登上了皇位,這便是歷史上的順治皇帝。而濟爾哈朗和多爾袞則擔任輔政王,共同署理朝政,其中,鄭親王濟爾哈朗排在多爾袞之前,為第一輔政王。

可很快,多爾袞也開始了對於政敵的打擊和報復。

最先“遭殃”的便是鄭親王濟爾哈朗了,順治四年(1647年)二月,多爾袞以濟爾哈朗建築府第逾制,擅自使用銅獅、銅龜、銅鶴等為由,將濟爾哈朗踢出權力中心讓其帶兵南下打仗,並且讓自己的弟弟豫親王多鐸成等為新的輔政王,進一步控制了朝政。

緊跟著,多爾袞對兩黃旗的高階官員和將領們進行了分化瓦解,索尼、鰲拜、遏必隆等人盡皆遭到了打壓和排擠。

當然,對於他的最大政敵豪格,多爾袞同樣沒有心慈手軟,即便是豪格統兵平定四川、手刃張獻忠,立下不世之功,可依然難逃多爾袞的迫害,最終於順治五年(1648年)四月,在獄中被多爾袞折磨致死。

至此,多爾袞將異己全部排除,在朝堂上是“一家獨大”。

而伴隨著多爾袞愈發的專政跋扈,他與順治皇帝之間的矛盾也愈發尖銳。

首先,多爾袞已經將自己凌駕於了皇權之上。

多爾袞脅迫順治皇帝先後晉封其為“叔父攝政王”、“皇叔父攝政王”、“皇父攝政王”,還將皇帝的玉璽、印信全部帶回府中,與此同時,他還大肆任命兩白旗的官員和將領,全面把控朝局,此時的順治皇帝已然是被徹底架空了。

其次,多爾袞非常粗暴地干涉了順治與孝莊之間的母子感情。

多爾袞制定了嚴格的“後宮不能幹政”的制度,將“兩宮太后”,即孝端文皇后和孝莊文皇后排斥了朝局之外,並且他還極力限制順治與孝莊的接觸,使得二人長時間無法碰面交流,而這也為之後順治與孝莊之間的母子不和埋下了伏筆。

再次,多爾袞全方面地控制了順治皇帝。

無論是順治的日常起居,還是順治的學業上,多爾袞都進行了粗暴的干涉,甚至有過多次在突然帶順治皇帝出宮離京的事情發生。

而這些無不帶給了年幼的順治皇帝極大的不安全感,同時,也使得其對於多爾袞產生了極大的憤恨之情。

順治七年(1650年)十二月初九,多爾袞死於古北口外的喀喇城,順治皇帝迫於當時的壓力追封其為“懋德修道廣業定功安民立政誠敬義皇帝”,廟號“清成宗”,併為其舉辦了隆重的葬禮。

然而僅僅兩個月之後,順治皇帝在鄭親王濟爾哈朗等人的支援下,便開始對了對多爾袞清算。順治皇帝親自下令

“削爵、撤廟享、罷宗室、籍財產入宮”,

並將已經入葬的多爾袞扒墳掘墓、挫骨揚灰,其所有黨羽也被盡皆清除。

雖然多爾袞遭到了清算,但其給順治皇帝已然造成了巨大的心理陰影,以至於在順治皇帝彌留之際,產生了諸多顧忌。

為避免“權臣欺幼主”再度上演,順治皇帝安排了四位輔政大臣。

順治十八年(1661年),順治皇帝病重,此時所有順治皇子中,年齡最長的皇次子福全還不滿九歲。由於擔心一旦由自己年幼的兒子們來繼承皇位,那麼結果也必然會像他一樣,經歷多爾袞一般的宗室王公擅權專政,進而產生濃厚的心理陰影,於是,順治皇帝準備將皇位傳給他的堂兄、來自於饒餘郡王阿巴泰家族的安親王嶽樂。然而,這一決定遭到了順治皇帝生母孝莊太后以及當時頗有威望的德國傳教士湯若望的強烈反對,湯若望甚至表示:

“幼主臨朝固然會影響政局,但帝系轉移也會引發新的危機。”

這個時候的順治只得將目光重新放在自己兒子們身上,而當時雖然福全年齡更長,但皇三子玄燁因為得過天花,算是多了一張“保命符”,並且孝莊太后和湯若望也更支援由玄燁繼承皇位。就這樣,順治皇帝最終決定,將皇位傳給了玄燁,也就是歷史上的康熙皇帝。

可此時的康熙不滿八歲,順治皇帝為了避免“權臣欺幼主”再度上演,於是放棄了他繼位時,由宗室王公輔政的安排,轉而任命了四位輔政大臣,即索尼、蘇克薩哈、遏必隆、鰲拜,其中索尼為首輔大臣,並規定:

“四輔臣擔當國事,裁決庶務,入白太后(孝莊)。”

以此來平衡朝局。

當然,順治皇帝與孝莊太后之所以要選擇這四人為輔政大臣,也是有著其必然原因的。

一方面,這四人都是出自於“上三旗”。

其中,索尼出身於正黃旗,遏必隆和鰲拜出身於鑲黃旗,而蘇克薩哈則是出身於正白旗。此時的“上三旗”已經歸皇帝統一管理,可以說,已經被納入到了統治集團,所以在實際利益上,“上三旗”與皇帝是息息相關的,這四人也必將會極力維護皇權穩定。

另一方面,這四人在多爾袞專政時期以及清算多爾袞前後,都表現出了對於順治皇帝的絕對忠心。

索尼、鰲拜、遏必隆,在豪格與多爾袞爭奪皇位的過程中,就堅定地站在了豪格一邊,在順治皇帝登基後,即便是面對多爾袞的多番打壓和迫害,依舊沒有背叛、投降,為此索尼還被罰去盛京看守皇陵,鰲拜則更是有三次險些被多爾袞處死,可即便是如此,他們也沒有退縮,仍然與多爾袞進行著對抗。於是在多爾袞去世後,順治皇帝便重新對他們三人予以了重用,在朝堂上享有極高的地位。

至於蘇克薩哈,他曾經是多爾袞的絕對親信,可在多爾袞去世後,他直接投靠了順治皇帝和鄭親王濟爾哈朗,並果斷堅決揭發多爾袞及其黨羽的各種罪狀,為順治能夠快速清算多爾袞集團立下了汗馬功勞,因而也得到了順治皇帝的認可與重用。

就這樣,伴隨著順治皇帝去世,康熙皇帝登基,“四大臣輔政”的局面就此形成。

然而,“四大臣輔政”並沒有得到很好的貫徹,蘇克薩哈由於其此前“賣主求榮”的行為,一直為朝中一大批官員所不齒,再加上兩黃旗與兩白旗的歷史矛盾,使得其倍受其他三人排斥,再加上此時的索尼體弱多病,長期告假,遏必隆又是有勇無謀,始終依附於鰲拜,這便導致了“鰲拜專權”局面的形成。

隨著索尼去世,蘇克薩哈被殺,鰲拜的權勢達到頂點,同時他與康熙皇帝的矛盾也徹底激化。最終,在康熙八年(1669年),康熙皇帝“智擒鰲拜”,將權力收歸自己手中,至此,康熙朝初年“四輔政大臣”的時代正式宣告終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