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歷史

大臣向皇帝提五個建議,朱元璋採納四個,卻將大臣痛打一頓

歷史上真正出身卑賤的王朝建立者也大抵只有漢高祖劉邦和明太祖朱元璋。而劉邦至少還有個亭長的身份,反倒是朱元璋則只是一個出身貧賤農戶的子弟,而且家中還有幾個兄長和姐姐,面對元王朝的苛捐雜稅,一句水深火熱恰如其分的可以形容當時的生活處境。

而在25歲時朱元璋了參加郭子興的紅巾軍起義,進而招徠徐達、常遇春、李文忠、劉伯溫等武將謀臣,十幾載征伐,終於平定陳友諒、張士誠,定鼎天下。而之所以能夠定鼎天下,除了自身的果決勇敢之外,更是對文臣勳將的善於納諫,敢於任用,因此也才讓他成為最終的勝利者。

但是也就在他建立大明王朝之後的舉動,卻為他贏得了一個暴君的稱謂。洪武年間,他敕封的六大公爵、其他侯爵伯爵幾十餘人中,韓國公李善長被誅滅,宋國公馮勝被誅滅,鄭國公常茂(常遇春之子)流徒,涼國公藍玉誅滅,傅友德等等盡皆被殺,能夠善終的竟只有湯和、郭英等幾人而。

而也正是因此,朱元璋也成了許多後世文人口誅筆伐的人物。但是在治理國家上,朱元璋卻是毋庸置疑的有道之君。他頒佈《大誥》,制定了封建王朝中最為嚴苛的反腐法律,更是將執法權下移,賦予了百姓束縛貪官進京的權利。而在納諫上他也是一如建國之前,更對於官吏們的媚上之舉深惡痛絕。

洪武八年,便有一事,體現了他在為政之上的務實態度。

茹太素,朱元璋朝的朝臣。作為一個頗有才華之人,他在洪武三年,鄉試中高中,隨後被起用為監察御史,而僅僅不足三年時間,他便升任四川按察使,後又成為刑部主事。

而這一切當得益於他的飽讀詩書。但是這位臣子卻有一“毛病”那便是在上奏奏章之時,往往會“引經據典”“語言晦澀”“顧左右而言他”動輒七八千字,完全是一副“學究”樣子。對於朱元璋而言,不僅浪費時間,更是難以理解,減緩處理政務效率;而且如此長期以往此風若張,勢必會造成這種媚上之風盛行。

而這日,他又向朱元璋上了一封奏章。而這份奏章字數更是多達17000字,於是朱元璋便讓當時的中書郎王敏念給他聽,但是這份奏章中茹太素前16500字竟然空無一物,滿篇的之乎者也,不知所云。

而奏章中真正實用的也不過就是後面的500字,而在這500字中茹太素提出了5條建議,朱元璋聽罷,採納了其中的四條。但對於茹太素這樣的奏章而言,朱元璋則給出了評語:“虛詞失實、巧文亂真,朕甚厭之。” 意思也很明確了,茹太素身為大臣,在奏章言事之時卻滿篇的巧文、虛詞,缺乏實幹之風。而作為皇帝的朱元璋對於這種媚上之風,自然是深惡痛絕。作為懲戒,便下令將茹太素痛打一頓。

而茹太素本人,即便受了此番教訓,卻仍舊不知收斂,不僅僅在朱元璋賜酒之時,有不敬之語,最後還捲入詹徽案,落得一個連坐而死的結局。

而我們對於朱元璋的評價,其實不僅要觀其行,更要考慮時代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