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歷史

普京恩師索布恰克,葉利欽的死對頭,為何普京救他不惜違法?

1997年11月6日,在俄羅斯聖彼得堡的機場,一名60歲的老者被一架來自芬蘭的飛機接走,並秘密送往法國巴黎。

這名老者身上有收受賄賂罪和濫用公權罪的控訴,聖彼得堡的檢察官正死咬著這名老者不放。一連送去了12張法院的傳票,一定要將這名老者送進聖彼得堡的監獄中。而這名老者此時身上還沒有洗清嫌疑,一旦出了俄羅斯,便算是逃逸了。

這輛來自芬蘭的飛機是從當時的總統辦公室副主任普京租來的,也就是說這個將老者偷偷運出俄羅斯的計劃是普京策劃的。由於老者犯的罪過重,所以一旦被人發現,普京可能會被判“叛國罪”,要麼丟官回家、要麼被丟進監牢,甚至很有可能因此喪命。

這個素來被稱為俄羅斯最強大的男人的普京,在外人面前一向是英勇果敢、重情重義、極具個人魅力的形象。讓這樣的男人拼死也要救下的老者,究竟是何身份呢?

這名老者的身份就是普京的恩師、葉利欽的死對頭索布恰克。他一生非常傳奇,身居高位,卻一直保持赤誠之心。在混亂的政壇中摸爬滾打多年,卻依然能夠堅持真理。

他是一個讓普京也要捨命相救的人,就是因為有他,改變了普京的一生,也改變了整個俄羅斯。可以說,如果沒有索布恰克,普京甚至都不會涉及政壇,也就沒有後來普京對於俄羅斯的那些豐功偉績了。

一、不像政客,更像學者

索布恰克出生於一個富裕的家庭,父親是工程師,母親是會計,成長順風順水,大學的時候去到了聖彼得堡大學學習法律專業。

大學畢業之後索布恰克開始當起了律師,三年之後,他依然想要在法律專業上深究,於是回到了聖彼得堡大學攻讀法律碩士。

結束學業之後,索布恰克在法學專業上的造詣已經很深,他到了學校任教。在列寧格勒州立大學任教的時候,索布恰克已經到了教授和主人的位置。

也就是在這時候,剛上大學的普京成了索布恰克的學生,兩人的緣份由象牙塔的大學開始,並持續了索布恰克的下半生,直至死亡。

1989年俄羅斯的政治改革中,索布恰克就憑藉自己的法學造詣進入了蘇維埃政府。兩年後,索布恰克以70%的選票成為了聖彼得堡市的市長。隨後蘇聯解體,索布恰克進入了葉利欽的總統委員會,同時還成為了俄羅斯憲法的起草人之一。

甚至俄羅斯的憲法非正式的稱謂是:索布恰克憲法。可見索布恰克在法學上的造詣有多深了。他一直信奉一句名言:即使世界毀滅,真理也依然存在。這句話就很好地詮釋了索布恰克的為人,嚴謹的治學態度,以及追求真理的赤子之心。

比起一個政客,他實則更像是一個學者。

在政治方面,索布恰克和葉利欽確實有許多政見不合的地方。但不得不說,他們在大方向上的選擇,是一樣的。他們都一樣崇尚西方的制度,想要將西方民主的概念引入到俄羅斯中,破除老舊的帝國主義。

畢竟是蘇聯把自己“玩脫了”在先,也不能怪它的信徒們一個個都背叛了它。索布恰克就是一個徹頭徹尾的反蘇聯的人,他嚮往新的民主主義,甚至任教的時候,還會發表一些反政府的意見,也由此深受法學系的學生喜歡。

法治是一個國家的基礎,學習法學的人都是國家未來的棟樑,如果一個法學老師能夠深受學生喜歡,那麼毫無疑問,他是睿智的。這一點上普京就很好地展現出了對老師的熱愛,索布恰克是唯一一個被普京尊稱為老師的政治人物。

儘管普京本身是一個蘇維埃的絕對支持者。

就是因為都向往西方,也企圖對照著西方來整改俄羅斯這一點,葉利欽和索布恰克雖然有很多的執政理念不太一樣,兩人甚至一度變成死對頭,但是自始至終都是在同一個陣營裡的。

只是政見不合,就猶如殺父仇人了。葉利欽當選總統的第一件事,就是要把索布恰克送進監獄。

也虧了普京的英勇和無畏,否則索布恰克早就命喪監獄了。

二、君子之交,互相成就

索布恰克和普京的師生情誼之所以如此深厚,甚至一度被引為美談,還要從他們的六年共事開始說起。

普京從特工學院克格勃畢業後,被派遣到東德進行情報蒐集工作。就這樣默默工作了五年之後,柏林牆就倒塌了。柏林牆一倒,東德的情報蒐集工作也就沒有任何意義了。

此時的蘇聯剛剛解體,蘇聯曾經在德國的勢力都被迫撤出德國本土,普京也就只能回國了。普京在東德呆了五年,離開的時候還是蘇維埃,回國的時候就快變成俄羅斯了。不知道看到蘇聯逐漸沒落的樣子,普京心中作何感想。

但在當時普京是來不及多想的,因為他很快連養家餬口都成問題了,也就是在這個時候,普京重遇了索布恰克。

當時的索布恰克剛進政壇不久,急需要搭建自己的班底,他就想到了昔日欣賞的學生普京。普京沒有選擇隱瞞,坦誠告訴索布恰克,自己是個克格勃。

索布恰克對這個身份也猶豫過,不過他很快就釋然了,說:“克格勃也沒什麼了。”比起克格勃這樣在當時比較“不黑不白”的身份,索布恰克更看重的是普京的為人。所以在此後的日子裡,他開始重點提拔普京,給了普京很大的權力讓他去政治聖彼得堡。

普京確實也不負索布恰克的期望,開始發展起了聖彼得堡的經濟。包括說建立外匯市場或者鼓勵外資投資本國市場等,這些措施都有效地帶動了聖彼得堡的經濟。

索布恰克原本比起當官的,就更像是拿筆的。看到普京這麼能幹,自己也索性當起了甩手掌櫃,讓普京真正坐上了“二把手”的交椅。

不過好景不長,1996年索布恰克的任期結束,在連任的選舉中他被競爭對手以2%的選票趕超,輸掉了這場選舉。索布恰克之所以輸掉選舉,是因為競爭對手用了不正當的手段,肆意抹黑了索布恰克的名聲,這也讓索布恰克陷入了漫天的輿論中,開始一蹶不振。

索布恰克當不成市長了,普京也很夠意思:恩師都走了,自己還留著做什麼?普京也就選擇跟隨索布恰克的腳步,在此時退出了政壇。

作為戰鬥民族出身的普京,每一次的抉擇都帶著一腔熱血,英勇無畏、重情重義八個字,彷彿是為他量身定做。畢竟他一直是一個寧願為了忠誠而被絞死,也不願為了偷生而選擇背叛的勇士。

索布恰克落選後,第一個不放過他的自然是他政治上的宿敵葉利欽,兩個人一直在進行權力爭鬥,如今索布恰克落敗,葉利欽自然是要橫插一腳,“殺”得索布恰克再無立身之地。

於是各種莫名其妙的罪名開始強加在索布恰克身上,俄羅斯的檢察院也開始一張又一張的傳票往索布恰克家裡寄,也就有了後來普京英勇救恩師的一幕了。

索布恰克逃往法國後的生活,普京也託朋友對恩師多加照顧。就是這樣的相互施恩,讓2000年普京競選俄羅斯總統的時候,索布恰克不顧自己生病的身體,也要奔走為自己這位學生拉票。

在政壇上擁有這樣的師生情,不引為美談,確實是沒天理了。

三、以誠相待,更見人心

葉利欽之所以會提攜普京成為總統,除去掉政治的因素之外,還因為普京的人格魅力確實有征服到他。

普京在將索布恰克送出俄羅斯之後,就去向葉利欽“投案自首”了。他坦誠了自己一定要救恩師的決心。

葉利欽雖然在政見上跟索布恰克有諸多不和,但是對於普京這種能為恩師“兩肋插刀”的行為也頗為讚賞,甚至還誇讚普京身上有一個軍人應有的氣質和果敢。

甚至在這件事之後,開始重用了普京,才有了普京後來能夠接任總統一事。

普京接手俄羅斯的時候,才47歲,正值壯年時期。而俄羅斯卻不是“壯年時期”該有的表現,反而正面臨蘇聯解體以後最大的困境。

前蘇聯的經濟體制本身就有很多問題,前後上任的幾任總統,包括戈爾巴喬夫,都沒能帶領蘇聯走出經濟困境。蘇聯解體後的俄羅斯聯邦也面臨這種困境,葉利欽上臺後就開始啟用“休克療法”。

先前用休克療法脫離了經濟危機的例子有跡可循,所以葉利欽也覺得這招在俄羅斯行得通。但是沒想到休克療法在俄羅斯本土水土不服,還導致了俄羅斯出現了大量寡頭政治。經濟危機沒有解決,反而讓窮的越窮,富的越富。

“路有凍死骨,朱門酒肉臭。”用來形容當時的俄羅斯,絕不為過。

除此之外,葉利欽還試圖向資本主義靠攏,畢竟社會主義前東家已經實踐過了,證明是行不通的。所以葉利欽開始在俄羅斯大力宣傳西方的民主自由的價值觀念,這原本無可厚非,但葉利欽的做法實際上卻不是這樣。

他依然實行集權制,手握重權才能讓他有安全感。於是他在位四年期間,一直在置換俄羅斯的高層,從總理到財政部長到內務部長,希望他們都能聽自己的指揮。這也進一步加深了俄羅斯政局的困境,整個政治環境與清明二字毫無關係。

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葉利欽在還有一年任期的時候,將俄羅斯“託付”給了年僅47歲的普京。

普京從葉利欽手裡接過這個重任之後,就狠狠在“車臣之戰”中威風了一把,他毫不退縮,且積極主戰。這是他在軍事上的功勞,經濟上的功勞也不得不提。

普京上臺後,深知寡頭政治對人民的荼毒之深。國家若想要人民富足安定,寡頭就必須受到整治。於是普京對於這些掐住了俄羅斯經濟命脈的寡頭們,二話不說就重拳出擊。當寡頭們還在夜夜笙歌的時候,普京已經一記反殺將寡頭們“論死”了。

俄羅斯後來的經濟得以恢復和發展,人民的生活水準有所提高,普京是真正的功不可沒。一直到現在,俄羅斯人對待普京的支援率和信任率已經高達85%,試問哪國總統能夠得此殊榮?

許多人調侃說葉利欽唯一的成就就是提攜了普京成為俄羅斯總統,這句話不無道理。而且如果不是普京對於索布恰克的捨命相救,可能葉利欽根本就不會想要提攜普京成為總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