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歷史

揭秘!黑龍江冷水魚為什麼好吃?

12月27日,2022年黑龍江“冷水魚·冬捕季”活動將拉開帷幕。得天獨厚的資源條件為黑龍江省發展冷水漁業打下了基礎。黑龍江冷水魚為什麼好吃?一起來揭秘!

黑龍江自然水域眾多,境內有黑龍江、烏蘇里江、松花江、綏芬河四大水系,流域面積5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2881條,有興凱湖、鏡泊湖、五大連池、連環湖等較大湖泊253個,水面面積3037平方公里,是我國重要的天然高寒冷水域漁業種質資源庫。已發現自然水域中有魚類105種,民間素有“三花、五羅、十八子、七十二雜魚”之稱,其中具有較高經濟價值的40餘種。2021年,黑龍江省水產品總產量71。8萬噸,其中池塘養殖產量47萬噸,湖泊水庫增殖產量15。8萬噸,捕撈產量4。2萬噸,其他產量4。8萬噸。

赫哲族漁民正在捕魚(央廣網發黑龍江省農業農村廳供圖)

黑龍江自古便有漁獵活動,赫哲族是典型的漁獵民族,北大荒享有“棒打狍子瓢舀魚”的美譽。黑龍江省達氏鰉和施氏鱘是世界特有鱘科魚類的兩種,洄游性魚類——大麻哈魚在中國境內的主要洄游繁育場及成魚產區也在黑龍江;中國“四大淡水名魚”中,黑龍江省就佔兩種(興凱湖大白魚、松花江鰲花),方正銀鯽是黑龍江省獨有的三倍體鯽;虹鱒也最先在黑龍江落戶生根。

由於黑龍江省水產品具有“味道獨特、肉質鮮美、品類繁多、綠色安全”等特點,深受國內外廣大消費者的青睞,得到馬迭爾賓館、福成厚魚館等省龍菜協會重要成員單位的廣泛認可,得莫利燉魚、烏蘇里江魚館遠近馳名,鏡泊湖紅尾魚是龍江宴席上款待賓客的傳統美食。

黑龍江省魚類水產品與全國大多數省份水產品的差異,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即獨特的風味和細膩的口感。據黑龍江省綠色食品科學研究院、東北農業大學動物科技學院水產系以及中國水產科學院黑龍江水產所的水產品加工與營養、魚類養殖專家們研究,一致認為,可以從魚肉組成成分和魚類生長方式兩方面進行分析。

全魚宴口感細膩,深受食客喜愛(央廣網發黑龍江省農業農村廳供圖)

從魚肉組成成分來看,黑龍江省地處高寒環境,魚類生長緩慢(如鯽至少需兩年才長成,黃河以南當年即可上市),有利於魚類糖、脂肪酸、氨基酸、特別是鮮味氨基酸等營養物質的積累,魚肉肌纖維細、密度大、肌纖維面積比大,韌性好、肌肉剪下力小和系水力大等品質性狀方面表現更好,體現在細膩口感、彈性好等方面。研究顯示高寒環境下黑龍江省優質鯉的魚肉硬度、膠黏性、咀嚼性和彈性分別可達3。5(/g)、0。85(g*s)、4。08(/g)和4。7(%);氨基酸總量約為18%,必需氨基酸可以達到8%,遠遠高於其他養殖區15。5%和6。5%的水平;另外,穀氨酸、天冬氨酸、苯丙氨酸、丙氨酸、甘氨酸和酪氨酸等鮮味氨基酸含量也高。原產於黑龍江省方正縣的方正銀鯽,粗蛋白含量高達肌肉鮮重的18。01%,氨基酸總量達15。14%,其中鮮味氨基酸佔總氨基酸含量達41。3%,高於人工育種培育的華豐高背鯽的39。3%、揚子大鯽的39。3%和胭脂鯽的38。9%。在口味方面體現出明顯優勢。測定顯示,黑龍江野鯉的粗脂肪含量約1。2%,但是不飽和脂肪酸含量高,肌間脂肪含量高。興凱湖大白魚蛋白質含量高達18%以上,不飽和脂肪酸含量高達70%以上,烹飪氣味鮮,口感上魚肉細膩、滑爽、多汁。正是由於龍江魚營養物質豐富,再經過近6個月的越冬,其肉質變得非常緊密、不肥不爛、異常鮮美,與其他時節的魚或海魚有很大區別,由此形成了沿襲千年的吃開江魚習俗,開江魚已經成為中國著名的“四大鮮”之一。

從魚類生長方式來看,黑龍江省養殖的魚類由於畝均放養密度和單產均比較低,加之一年生產時間僅為5個多月,魚體應激小、喂料少、患病少。良好的水質生態環境與寒冷氣候,為池塘自身水體淨化提供充足的時間,減輕水體“富營養化”的發生;加之池底淤泥沉積慢、引發異味的某些藍綠藻和放線菌等微生物少,因此魚體無“土腥味”和“抗生素藥味”。此外,黑龍江省湖泊水庫採取的是“人放天養”的生態養殖方式,既不投餵也不施肥還不用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