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歷史

清朝的時候,有一種吃火炭的乞丐,可是後來因為一個原因絕跡了

在清朝的時候,曾經出現過一種特殊的乞丐組織,他們為了能夠討到飯食,居然當眾表演吃火炭的絕活。可是您也許並不知道,只是因為一個原因,他們便徹底消失了。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如果您想知道,就讓小編來為您揭秘:

(本文所有圖片,全部來自網路,感謝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權利,請聯絡本號作者刪除。圖片與內容無關,請勿對號入座)

清末民初的時候,是最動亂的時期,各地軍閥割據土匪橫行,百姓們的生活苦不堪言,甚至已經到達了破產的地步。農民破產自然要淪落為乞丐,成為朝不保夕的流民,他們沿街乞討受盡白眼,幾乎沒有任何人格尊嚴,而其最終的目的,也只不過是為了一口食物。乞丐們的日子不好熬,卻仍存在著極大的競爭,甚至一些乞丐會合起夥來,驅趕其他勢單力薄的同行,以此獲得此地最大的乞討權。被排擠的乞丐們也沒有辦法,只能到處搬家,逃往到其他可以討飯的地方,如四川和東北等等。當然,這也不過是乞丐的一廂情願罷了。在大環境之下,所有人的生活都不如意,誰會有錢有糧去救助一個毫不相干的人呢?

與此同時,乞丐們在討飯時,也總結出了不少的經驗。由於競爭異常激烈,倒逼乞丐們不得不去做出一些相應的努力,以此來獲得更多的肯定和食物。乞丐們的乞討方式分為幾種,最低階者是扮可憐,也就是跪在地上給行人磕頭。也正是這樣的乞丐,往往是收入最低的群體。

相比之下,其他有頭腦的乞丐卻完全不同,他們乞討的方式則大致分為兩種,一種為文討,一種為武討。文討的方式較為溫和,一般來說,乞丐們會湊一些銀兩,找到當地的讀書人,請求他們給自己寫下一個貫口書,由此便可以在乞討時跟對方說一些吉祥話,哄眾人開心,勉強換得一些食物。武討則不然,武討的乞丐大多有絕藝在身,他們或是在街頭賣藝,靠著一膀子力氣去博取別人的眼球,從而獲得更多的關注和賞錢。

北京琉璃廠附近有一名乞丐,名為張三,他被譽為是當地“丐王”。乞丐們之所以稱他為“王”,就是因為他有著一身的“好手段”。張三曾經在燒炭廠做過工人,自從燒炭廠倒閉之後,便從此過上了乞討的生活。張三沒有文化也沒有手藝,該如何在眾乞丐中脫穎而出呢?經過冥思苦想,他終於想出了一個特別的辦法,就是當眾表演吃火炭。

火炭是什麼?就是被燒得火紅的木炭。可想而知,木炭燃燒完全時,其溫度可達幾百度,一旦沾上面板,便很可能造成大面積的燙傷。試想一下,若是火紅的木炭進入口腔,則粘膜必然會受損,甚至很有可能因此而造成終身殘疾。張三卻不同,當地人稱,張三吞火炭時,從來都不皺眉頭,甚至還要讓觀眾們當眾檢驗,確認無疑後才生吞火炭。待到火炭被吃下後,他還會求人幫忙檢查,以此證明自己的功力。

俗話說,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既然張三敢吃火炭賺大錢,其他乞丐不免也有些眼饞,時間一長,他們也開始模仿起了張三的吞炭功夫。可惜的是,無論何人都沒有辦法能做到將火炭入嘴。如此一來,張三很快就成為了當地的“丐王”。

此時可能會有讀者感到疑惑,為何別人難吞火炭而張三卻可吞嚥自如呢?其實箇中存在原因。原來,張三本身就是燒炭廠的工人,對於火炭溫度的把握十分準確,這種絕活是別人力不能及的。當然,僅靠這些還不夠,老年時期的張三透露說出了自己吞火炭的秘密,就是燒炭時一定要用朽木燒炭,朽木木質鬆散,燃燒起來極快,但是降溫也非常迅速,在張三向眾人展示時,其實朽木的燃燒過程已經進行完畢,而塞入嘴裡時,他又會事先積攢大量的唾液,火炭遇到唾液當時就會熄滅降溫,故此並不會造成燙傷。

由此可見,任何神奇事情的背後,都存在一定的貓膩。不得不說,張三是一個聰明人,能夠靠著自己的智慧和技巧,為自己謀一條別人無法效仿的生路,真是令人欽佩。當然,吞火炭的絕技雖然失傳卻並不可惜,因為現代人的生活幸福指數很高,再也不會因為填飽肚皮去冒險,這無疑是我們最大的幸事。

參考資料:《清朝乞丐》 邢翠珍著 湖南出版社出版

文瀾海潤工作室主編文秀才,本文撰寫:特約歷史撰稿人:常山趙子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