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歷史

湘軍為何能戰勝洪秀全的太平軍?曾國藩:治軍有這幾點

中華五千年封建帝制朝代終結於清朝,存活三百多年的大清給中國文化留下不可磨滅的影響。當初的腐敗跟毀亡過程也是十分令人心酸,畢竟大清當年擁有號稱亞洲第一的水師軍隊。另外還有精明的曾國藩培訓出來的一批精兵強將,這些最後在列強面前都不堪一擊,這是為何?這些無疑跟治軍脫不了關係,下面我們講一講曾國藩是怎樣去鍛鍊清兵的。

說起曾國藩先提他的出身,他的家族城府深厚名人輩出,到了他這一代也非常突出是清朝廷裡的漢人重臣。能以漢族身份躋身在滿清官員當中可想而知這曾國藩的實力非同一般,他對近代軍事、政治、文理學等領域都有不少的影響,特別是領軍特別突出。當年洪秀全帶著一支廣西兵打下南京城,發展成太平天國。不久後,清廷就下令曾國藩去剿滅太平軍,他接令後就著手挑選精兵悍將組成湘軍,並且親自訓練他們,在經過特殊的方法強訓後,湘軍終於能上戰場了,且擁有清朝最先進的武器、火炮、盔甲、馬匹等。隨後,湘軍VS太平軍,雙方互有勝負,可是由於太平天國內部腐朽嚴重,逐漸不敵湘軍,最終被一舉消滅。

曾國藩因統軍有方被皇帝嘉賞,他的軍隊管理方式比較全面,引用儒家文化治軍,努力提倡忠君衛道等理論,其認為兵在於精而不在多,提出:“兵少而國強”,“兵愈多,則力愈弱;餉愈多,則國愈貧”在他的觀念理論之下,清朝軍隊一直深受薰陶。另外曾國藩還是一個非常注重理學的大臣,他的理學知識造詣很高,深受仕林文人的尊重。曾國藩曾告誡學子,稱應以義理之學為先,以立志為本。

曾國藩還反覆表明了軍事為極致之事,治軍務必要一步一個腳印,從小事情踏實做起,不要弄虛作假過於浮誇。對於部隊形象問題,他還曾指出要儒臣從戎,慎終如始得說法,因採用理學跟儒家學說去營造軍隊培養軍隊。特別要求將領者一定要對清朝皇帝忠心,對朋友兄弟講義氣,當打仗的時候應具備不怕死勇往直前的勇氣,最終凝聚成“忠義血性”四個字。看來這就是曾國藩對治軍的要求。在他的訓練之下,湘軍士兵一個個充滿了對儒學的熱愛,有仗的時候就很奮勇,沒仗打的時候就專門研習儒學知識。

清兵精神主要體現在治軍方面,清朝的湘軍有評語叫:“治軍愀愀然如秋,愁苦之容”,而曾國藩很注重部分的精神面貌,甚至極其嚴苛,他老是用孟子日來告誡吃喝玩賭的部下,希望湘軍風氣清廉。根據《曾國藩日記》描述:兵者,陰事也。且軍隊裡捕能有歡欣取樂的現象,不然軍心潰散容易吃敗仗。所謂將軍若有求死之心,將士無生還之氣,必打勝仗也。這就是曾國藩希望的軍隊精神風貌,一律嚴肅正明,不得玩樂,將領要起到帶頭衝鋒的作用,才能鼓舞士氣。

對於清兵紀律問題,作為統帥的曾國藩這樣認為,他覺得要提升部分戰鬥力不能支一昧追求精良裝備,而內涵也相當重要。包括清朝軍隊的管治,嚴明的紀律等都需要用有效的方法來施行,軍隊不僅要保持良好紀錄,還要共存仁義道德之心,不能欺凌平民,更不應該涉足管制平民的生活。由於可見,曾國藩深受百姓們愛戴的原因,正是因為他推行的愛民護民理念。為此他的治軍觀念深深的影響了清朝的軍隊,且改變了士兵的戰鬥力與素質。

參考資料:《清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