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歷史

在白俄羅斯過“越南春節”,被俄羅斯朋友說哭了……

【文/觀察者網專欄作者 薛凱桓】

2023年的春節,我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想念遠方的親朋好友。

自再次出國以來,這已經是我第四次不能回國和家人一起過年了。我真的很想念他們,希望他們一切順利。

值得慶幸的是,今年與我在明克斯共度春節的有很多好朋友:來自埃及的阿里(化名)、韓國的鄭在鎔、崔敏惠,白俄羅斯的維金娜·謝妮,俄羅斯的阿納託利·瓦列寧,拉脫維亞的阿麗娜·瓦西里耶娃,喬治亞的帕卡託什維利。不同國家的朋友在一起歡度佳節,也讓我這個春節具有了“世界團結、文化融合”的意義。

備年貨

由於在白俄羅斯春節並不是法定節假日,相約一起過春節的其他朋友要麼上課要麼工作,因此我們決定“分頭行動”購買年貨。

我是北方人,對過年吃餃子有一種莫名的執念,這種執念讓我把餃子這一美食帶到了我們新年餐桌上。在明斯克,農曆新年正好趕上週末和學校的寒假假期,因此學校附近的很多購物中心都關閉了。由於麵粉不便攜帶我們也無法去比較遠的超市買,迫於無奈,我們只能選擇透過Yandex go軟體的速遞功能來“快遞”用於擀制餃子皮的小袋麵粉。由於物價上漲和麵粉比較有重量,速遞了兩袋麵粉就花了我60白俄羅斯盧布(約為人民幣140元)。

當聽說我買麵粉是為了包“Клёцки”(餃子)時,我新認識不久的俄羅斯朋友阿納託利·瓦列寧表現的十分驚喜,自告奮勇地要攬下一部分包餃子的活計。我開心地把這個任務交給了他(此時的還沒有意識到事情的嚴重性),也並沒有注意到維金娜·謝妮已經憋不住的壞笑。

除了負責購買麵粉和中餐食材、調味品,我還去明斯克的國貨商店購買一些過年需要的“年味兒貨”(如燈籠、紅紙之類),兩位韓國朋友去明斯克的韓國商店購買韓國本土的春節用品,埃及朋友去買酒,俄羅斯、白俄羅斯朋友負責買各種副食、零食。

準備好這些之後,我們決定去找找年味兒。

在明斯克,要說年味兒最濃的大學,那當屬白俄羅斯國立技術大學。這所大學的孔子學院每年都會舉行煙花表演和敲“新年鍾”。在春節期間,明斯克地鐵111站所在的大學城也會有兩個小時的煙花燃放時間供中國留學生消遣。而我們也並沒有更好的落腳地點,因此決定就在兩位埃及朋友所在的工大宿舍開展新年慶祝活動。

在和宿管阿姨們報備過飲酒事項後(白俄羅斯公共場合禁酒,因此喝酒我們需要向宿管阿姨報備),我們將大瓶大瓶的酒搬入宿舍,準備來一次徹夜暢談。

在超市買酒,準備徹夜暢談

在將酒水盡數搬入宿舍後,由於天色尚早(白俄羅斯時間下午15點鐘),我便決定出門去參加白俄羅斯國立技術大學的新年主題慶祝活動。白俄羅斯國立技術大學的新年主題慶祝活動按照“輪換原則”進行,每年舉辦一個有春節習俗的東亞國家的主題慶祝活動。

遺憾的是,中國主題的慶祝活動在2021年舉辦過,2023年的主題國家輪換到了越南。儘管如此,但我還是決定去那裡逛逛,兩位韓國朋友在得知我的目的後,也決定跟我結伴而行。

白工大的慶祝活動

我們很快就乘坐地鐵到達了白俄羅斯國立技術大學校內的慶祝現場。

遠遠就看到了用越南語書寫的各種新春祝福橫幅以及張貼在各個教學樓、辦公室門前的對聯。大量的越南留學生聚集在校園內,活動氛圍十分熱烈。進入教學樓,越南的傳統菜餚擺放在擠滿了大廳的新年餐桌上,成了點綴這一抹春意的裝飾品。

白工大的本科三年級學生、學室內設計專業的阮濤,熱情接待了我們一行三人並談到了越南的民族美食。據他介紹,學生們展示了他們的烹飪技巧,他們花了10到12個小時來烹飪一些菜餚。

阮濤是越南公民,但他自小在俄羅斯西伯利亞出生和長大。他的父母在莫斯科住了幾年,在伊爾庫茨克相識,後來搬家到白俄羅斯工作。阮濤的許多越南親戚都在白工大接受過工程教育並留在白俄羅斯工作,只有一位93歲的祖母和姑姑一家留在越南。

我們在他的介紹下了解了越南的新春文化。有趣的是,今年是中國的兔年,但在越南過的卻是貓年。不過對於“貓年”的文化由來,似乎越南朋友自己也說不清楚。阮濤稱,“水稻是越南農業的重要組成部分,但由於田間有大量老鼠的威脅,因而貓是越南人喜愛的動物,”他告訴我們。“另一種解釋是,越南人不喜歡看到兔子這種動物。他們認為老鼠和兔子是近親。”還有另一個版本是越南人對中文“毛”的解釋,意思是兔子。在越南語中,它聽起來像“meo”,意思是貓。

無論如何,越南人都相信貓年會給越南帶來好運和繁榮。

提到美食,越南人真的很喜歡“nem”——那是一種用米紙包著的肉卷,是越南的新春傳統食品(rolls),裡面塞滿了肉、麵條和樹菇。開胃菜搭配魚露和蔬菜。隨取餐桌上還供應“Soi”——是一種用米飯配去皮綠豆(搗碎)、菌菜、豬耳沙拉和壓榨香腸混合而成的手抓飯。越南民間美食中幾乎沒有糖果製品,例外是“man choi”——米粉球,煮沸幾次,塞滿紅糖,然後在甜冷的肉湯中食用。

與中國有些相似的是,越南的春節通常會狂歡慶祝四天——也就是我們的大年三十到初三,和我國很多農村地區的四天走親戚習俗比較相像。在校內,我們看到了越南留學生在玩拉繩子,還有隨著音樂“跳竹竿”等娛樂活動。

此外,還有學生向老師、學生之間互相贈送紅包的活動,更有人在室內架起了火盆進行祖先祭祀活動。阮濤告訴我們,在春節前半個月他們就裝飾了一個祭壇,在上面放了五種不同的水果和“banthyung”——一種用竹芋或棕櫚葉包裹的糯米糕,熱情的越南同學贈送給我們嚐了一些,非常的甜,很有白俄羅斯當地甜品“齁甜”的味道。

除了阮濤,我們還認識了其他一些越南朋友。

贈送我們糯米糕的阮文榮在俄羅斯生活了將近10年。他在俄羅斯獲得了機械工程師的本科學歷,然後在白工大攻讀碩士學位。阮文榮原本計劃在白工大繼續他的博士研究生學習,但他的父母已經於2022年迴歸越南,因此碩士畢業後他是否會留在白俄羅斯還是個未知數。他跟我們笑稱,他原本每年都會和他的父母一起慶祝春節,但現在很難回越南與父母團聚,所以他很高興能在這裡見到自己同胞以及一同慶祝春節的我們三位“東亞人士”。

“每當時至春節時,越南人都會評估我們一年的成就併為來年設定新的目標。”說話間,阮文榮就開始總結起來了:

“我對2021年的結果感到滿意——我準備了一篇論文,在會議上發表了演講併成功發表了文章。我在完成學業後將回歸越南,我將永遠懷念在俄羅斯和白俄羅斯學習的歲月,這裡成了我的第二故鄉……我設法周遊了俄羅斯西部和白俄羅斯,參加了不同地區的羽毛球和足球比賽。我在貝加爾湖地區生活了三年,但還是不習慣當地的霜凍。但總的來說,這裡很舒服,給人一種對外國人仁慈的態度。白俄羅斯則在節奏方面與我的家鄉相似——街道平靜舒適,人們開放友善。”

在這裡,我們還見到了戈梅利國立技術大學資訊科技與資料分析研究所教師阮世龍,和他的妻子、高階研究員阮秋香。

這對夫婦相識於15年前。九年前,秋香跟隨未來的丈夫來到了白俄羅斯戈梅利,他們的兒子和女兒也相繼在白俄羅斯降生。家庭圓滿的阮世龍夫婦此次便是作為白工大特邀的白俄越僑嘉賓來參加春節特別慶祝活動。

在攀談間,阮世龍夫婦向我們強烈推薦了戈梅利的“金秋旅行”,阮秋香所展示的戈梅利的金秋美景更是讓我們流連忘返。儘管我曾去過戈梅利作短期旅行,但還是欣然許下了明年金秋時分前往戈梅利的諾言。兩位韓國朋友沒有去過戈梅利,在被戈梅利的美景深深吸引後,也表達了前往戈梅利一觀美景的想法。

圖為阮秋香向我們展示的美景圖

慶典上,學生與參加活動的當地老師互贈禮物,他們計劃在慶典結束後的晚上繼續去唱歌,據阮濤介紹,這越南春節最受歡迎的消遣方式(可能是因為越南並沒有春晚文化)。

在離開之前,我們向越南朋友們作了最後一個提問:你們是否想家了?有沒有濃烈的思鄉之情?

每個人的回答都有所不同,但都表達了懷念越南的思鄉之情。回答中重複最多的是強調自己對越南傳統美食的喜愛,比如蘸上辣醬的肉餡腸粉。阮濤告訴我幾乎每個越南人都喜歡它,雖然越南食品在白俄羅斯有售,但價格一點都不便宜,在明斯克也不容易買到。所以幾乎每個回答了我們問題的越南人,都表示了對在越南“吃粉自由”的懷念之情。

但越南朋友同時也表達了對白俄羅斯的喜愛與融入。他們說白俄羅斯的黑麵包已經成為他們最流行的“網紅食品”,以前從來沒有嘗試過這種歐式的現代黑麵包,在他們的家鄉越南,只烤甜麵包,有時候會用麵包代替米飯作為主食。此外,他們還愛上了白俄羅斯的民族美食土豆煎餅,我嘗過之後認為越南朋友的土豆煎餅烤得一點都不比白俄羅斯飯店烤的差。

當被問及離開家鄉最想念什麼或誰時,他們的答案驚人的一致說:“為了我們的親人!”這個回答可以說是非常具有共情性了,當我聽到了他們眾口一致的回答時,不僅我立刻湧起了思鄉之情,我身旁的兩位韓國朋友也深有同感。

離開慶典現場,我發現兩位韓國朋友之一的女生崔敏慧臉上已經帶上了隱約的淚痕。果不其然,在快要到達地鐵站時,她突然提出了要求,想要去120地鐵站附近的韓國料理店買一些料理帶回宿舍。同樣被思鄉之情所感染的我和韓國男生鄭載鎔同意了她的要求。

料理一點都不便宜,簡單的石鍋拌飯+韓式烤肉+泡菜就花了150白俄羅斯盧布,但我看到了崔敏慧臉上隱隱約約的開心。在此刻,這些簡單的料理並不是簡單的吃食,更是寄託了思鄉之情的文化符號。

宿舍夜談

和兩位韓國朋友回到宿舍後,我才知道什麼叫驚喜。

看到我們回來,阿納託利·瓦列寧立刻喜氣洋洋地將包好的餃子端了上來並邀請我品嚐,看到他熱情的笑臉,我和兩位吃慣了餃子的韓國朋友都開心地準備起了碗筷。

餃子的賣相相當不錯,金黃色澤,讓人相當有食慾。我和兩位韓國朋友很快調好了香醋準備大快朵頤一番。

然而,吃到嘴裡之後我和兩位韓國朋友都瞪大眼睛露出了不可思議的表情,因為這餃子的味道……

不同於我們中國人習慣吃到的韭菜、大肉、香菇等餡的餃子,阿納託利做的餃子是土豆和草莓餡的!

俄羅斯朋友製作的“餃子”

我立刻飛奔到廚房,果然看到一堆還未處理的土豆泥及草莓泥。

大家可以想象一下草莓餃子配醋的味道。我的味蕾在被這種奇特味道洗禮後才後知後覺,俄羅斯人的餃子和我們中國的餃子是根本不一樣的,與其說這是餃子,倒不如說這是餡餅。他們做餃子多喜歡以洋蔥、大蒜、土豆、草莓甚至是黑麥為餡料,配湯吃的話也喜歡配雞湯、羅宋湯、鴨湯等鮮湯。

想清楚原委後,我哭笑不得,也終於明白了維金娜·謝妮在笑什麼,她對中國文化有一定了解,所以一定也提前知道這餃子的古怪。也怪我在國內呆了很長時間,居然連這一點都忘記了。我趕緊招呼兩位韓國朋友把醋料撤下,開始“幹吃”餃子。

“把他當成餡餅吃就好”,我低聲跟兩位韓國朋友說道,兩位朋友也略微點了點頭表示瞭解,看來他們也被俄式餃子雷的不輕。

這場小風波後,我們的春節聚會也正式拉開了序幕,隨著朋友們輪流制作的各國風情節日料理陸續登場,宴會的氣氛逐漸濃烈了起來。埃及朋友阿里還開了一瓶酒準備不醉不歸,我們都很詫異為什麼穆斯林敢於破戒喝酒。

“真主說,有熱情的客人與朋友並時逢節日時,他會允許他的子民放縱。”我們聽罷都哈哈大笑,也不知道這究竟是不是他自己想喝酒而“假傳”真主的旨意。

酒過三巡,大家情緒都被調動了起來,此時正值白俄羅斯時間18點50,也就是北京時間23點50,春晚也已經快要到跨年環節了。

不多一會,跨年時鐘開始倒計時。看著精彩的節目、熱情的觀眾,還有中國人民對新一年的嚮往,各國朋友們都紛紛感嘆中國新年的熱鬧和喜氣,討論起了節日的內涵。

我提出了一個建議:除“東道主”白俄羅斯人維金娜·謝妮和我之外,每個在座的外國朋友都可以描述一下自己心目中的春節與自己國家的新年節日,並談談自己對新年節日的理解。

首先是兩位韓國朋友出場。韓國的春節習俗與中國重合之處很多,但也有一些獨特之處:韓國人大年之夜的習慣是有兩個餐桌:一張是為聚集的家庭成員準備的,另一張是為已故親人準備的祭祀菜餚。人們相信,如果緬懷祖先,那麼祖先的保佑將使自己免於來年的失敗。許多韓國人還喜歡前往海邊或該國東部迎接新年第一縷陽光,意味著新年新氣象。

然後是拉脫維亞女生阿麗娜·瓦西里耶娃。拉脫維亞的主要新年節日是天主教聖誕節,在這一點上拉脫維亞的習俗與許多西方國家大體類似,唯一有特色的是他們的“烤薑餅”與熔像的習俗。拉脫維亞人為聖誕節和新年烘烤並送給親人的薑餅曲奇,許多家庭都遵循這一傳統。“熔像”習俗則是去特定地點購買用硬雪製作成的小雕像,將受贈人的出生年月日及購買年份刻上,然後將它們溶化以象徵著“舊的不去,新的不來”,這使得拉脫維亞的天主教聖誕節也有了和春節類似的辭舊迎新的含義。

喬治亞人的主要節日為東正教聖誕節。其習俗的特殊之處在於從節日第三天開始的“親友拜訪”活動,這和我們春節的“走親戚”習俗很像。喬治亞人特別重視新年前夕第一個跨過家門的人的來訪,人們相信一位好的訪客會給家庭帶來幸福。因此,幾乎每個慶祝東正教聖誕節的喬治亞人都會在節日的第二天精心佈置房間準備貴客的到來。

埃及的春節是“惠風節”,也稱“聞風節”或“聞香節”。確切日期每年都不固定,大約在三月中到五月初之間。惠風節起源於公元前2700年前的古埃及法老時期,是當今世界上仍具有生命力的最古老的節日之一。在法老時代,聞風節是古埃及人慶祝春季來臨的節日,因此非常巧合地,埃及人也將惠風節稱為春節。與中國春節相同的是,埃及惠風節的主旨也是辭舊迎新、迎接春天的到來。惠風節比較有趣的習俗是煮雞蛋並染上不同的顏色,這意味著五顏六色的春天。

每個朋友都對自己國家的新年節日作了介紹,並結合春節的含義談到了兩者之間的不同聯絡,而當輪到俄羅斯朋友阿納託利·瓦列寧時,我們本以為他要介紹東正教聖誕節。早已熟悉這個節日的想讓他不用介紹,他卻擺擺手,談到了一箇中國人每逢佳節都必須談到的話題:家庭。

阿納託利·瓦列寧的故事簡單而又溫馨。他對在座的每一個人說,不管是什麼節日,人們總是喜歡找到一個理由來與分別許久的家人團聚、吃喝。無論是什麼新春節日,家庭都會是首要元素。

阿納託利·瓦列寧的父母曾在2016年因一次意外的矛盾激化而衝動離婚,但他的父母仍對對方抱有感情的種子,只是俄羅斯人好似天生一般的冷漠矜持讓他的父母遲遲無法和解。然而,2019年的東正教聖誕節發生的事改變了一切。

那天,他的母親在外醉酒後體力不支倒在了距家不遠的地鐵口積雪處,那天的託木斯克下起了鵝毛大雪,假如他的母親就此一醉不醒,那毫無疑問將會如許多俄羅斯的醉漢一般凍死於自家不遠的街頭。

正巧,那天他的父親在作了很多思想鬥爭後終於行動起來,準備在東正教聖誕節當天上門向他的母親道歉並請求和好(這是阿納託利父親自己的說法,究竟是不是給自己貼金那真的不好說。)好巧不巧,他看到了倒在路邊的人影。起初他以為只是一個常見的“雪地醉漢”,但湊近後才發現,那正是阿納託利的母親。

之後便是慌忙地將之送往醫院。經檢查,阿納託利母親的身上已經有多處凍瘡,部分器官的功能也受到了影響。在之後,他的父親在醫院陪伴了他的母親整整一星期,而夫妻感情也就此修復,阿納託利的家庭再次圓滿。

講完這個故事之後,阿納託利笑了笑,又說道“東正教聖誕節每年都有,稀鬆平常,但2019年的那天卻能讓我銘記一輩子,那是這個節日真正教會我什麼叫家庭;沒有這一天,我的母親就不會想起她悲催的家庭而去借酒消愁,我的父親也不會選在這一天上門拜訪,我的父母就不會和好如初。感謝這個節日給了我家庭一個新生。”

“春節也好,聖誕節也罷,家庭、家人的美滿才是真義。我聽完了各位朋友的節日理解,從中唯有一個理念永恆而美好,那就是家人安好而圓滿。”

阿納託利說完之後,本來嘈雜的“座談會”現場竟然罕見地靜默了一段時間,然後便是各自地感嘆與唏噓。比較感性的韓國女生崔敏慧眼睛又有淚光閃爍。

是啊,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在國內、在家人的身邊時,對這句話是無法感觸如此深的,但在那一刻,我卻感受到了何為孤獨與思鄉。

抬頭一看,明斯克時間已然凌晨2點半,北京時間已經早上7點半。按照我父母大年初一早起的習慣,他們現在一定已經醒來。

窗外月明星稀,遠在6000公里外的中國卻已晨光初現。思鄉心切的我急忙找了安靜的地方給家人發去語音電話。兩位韓國朋友也猛然意識到了這一點,開始向家人道新春問候。而其他與白俄羅斯時差不大的各國朋友,也在這一刻給家人發去了“新年”問候資訊。

用他們的話說,這叫“活學活用”。“我們的家鄉沒有過東方春節的習俗,但關心家人的含義卻亙古不變”,埃及朋友阿里笑道。

是啊,關心家人的含義亙古不變。祝國內的同胞與遠在海外的僑胞們都新春快樂,闔家幸福!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平臺觀點,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關注觀察者網微信guanchacn,每日閱讀趣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