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歷史

兩千年前,一隊“叛徒”逃亡到東北建立一國家,至今在國家還在

《封神演義》可以說是很多人都看過了,對於禍國殃民的妖女妲己一定是恨得牙癢癢,就是她蠱惑紂王毀掉了商朝,挖心,炮烙之刑,蠆盆,聽著就令人髮指,但其實歷史上的妲己並沒有發揮如此大的作用,她也只是一個寵妃而已,擔不上亡國之名,究其根源還是商紂王的不當統治。

商朝是中國歷史早期的朝代,歷史意義並不一般,可發展到晚期後,走起了下坡路,但仍然還是有許多的老臣子盡心盡力地輔佐帝王,希望商朝能都重新走上正軌,但紂王並不聽勸。

箕子,微子,比干,這三人都是忠心耿耿的臣子,並稱為“殷末三仁”,這一點是孔子認為的,在他的著作中也提到,但他們的最終結局是,長兄微子離開了,箕子成為了奴隸,比干上言直諫卻被賜死。今天要介紹的就是這三仁其一,箕子。

箕子與紂王有血親關係,是紂王父親的哥哥,對於商朝一步步走向滅亡,他自然是看不下去的,對於紂王的所作所為痛心不已,可他仍然還是想著時時刻刻勸導紂王,能夠改邪歸正,認真統治商朝。顯然紂王是聽不進去這些的。

曾經有人給紂王進貢過一雙象牙筷子,紂王喜歡不已,但箕子時刻謹記自己要勸導紂王迴歸正途的責任,所以他再次讓紂王掃興了,說到用上了這麼精美的筷子,那麼就會搭配白玉做的杯子,而這兩樣則會讓你貪圖享樂,此後更是會收集世界上的奇珍異寶,沉溺其中,這對於帝王可是大忌啊,國家會陷入萬劫不復的境地。

看到箕子如此盡心盡力,卻總是不討好,有些人就看不下去了,對箕子說,既然大王從來不聽從你的建議,你又何苦這樣苦苦相勸,萬一哪天惹得他發怒了,你會招惹殺身之禍的。可箕子並不這樣認為,他始終是紂王的叔父,也是商朝的臣子,怎麼可能在大王犯錯時不直言相勸呢?若離開了,別人雖然會認為他只是離開了冥頑不靈的大王,即使不會責怪於他,但他的良心和忠心過不去。

所以箕子還是留在朝內,這樣的事發生了很多次,紂王也始終不聽勸,甚至是開始厭惡他了,這讓箕子心灰意冷,為了躲避殺身之禍,他只能是裝瘋賣傻,逃過一劫,可無人的時候又只能是獨自感傷悲歌,痛惜百年的基業就這麼毀在他們這一代人的手中,這讓他如何能安心去見列祖列宗?

深夜悲歌的事被人發現了,於是被上告給了紂王,可見朝中事有一部分人討好大王的,他們只在乎自己的權力富貴,根本不在乎商朝的國勢。紂王知曉此事後,認定箕子是在裝瘋,一怒之下將他壓入大牢,將他貶為奴隸,就這樣箕子被人遺忘了。

在商朝被推翻後,武王成功問鼎,自然是聽說過箕子的大名,知曉他為一代忠臣,並未處罰他,而是請教他關於綱常的道理,事已至此,箕子也只能接受了,他只想將自己的感悟告訴這位新的統治者,希望他能夠愛戴子民。“毋偏毋黨,王道蕩蕩。毋黨毋偏,王道平平。毋反毋側,王道正直。”光是這短短一句話,便濃縮了治國精髓,公平公正公開,君民一體,即使是在後世也必當遵守的。

可當武王問到商朝失敗的原因,該如何吸取前車之鑑時,箕子卻沉默不語了,武王也意識到自己的問題實在不妥,這讓亡國人如何能不傷心沉默呢?武王轉移話題,想要請箕子出山輔佐他,但箕子卻拒絕了,他是殷商的宗親,並不是無親無故的臣子,怎麼可能臣服於另一個國家呢?這對他實在是邁不過去的一道坎。武王雖被拒絕,但還是經常禮賢下士,只希望能請到箕子出山,箕子也意識到這一點,於是帶著遺留的商朝貴族,一隊人奔赴海外。

據說是因為朝鮮曾與殷商有過結交往來關係,所以箕子等人去了朝鮮,自己建立了侯國,但也有另一種說法是他們在海上漂泊著,突然看到了一座小島,於是便登上了島,看見島上宛如世外桃源一般,島民不知外面情況如何,生活方面也較為落後,所以箕子教他們修建房屋,開墾土地,還制定了基本的法律以解決糾葛。這讓當地人十分感激,覺得他很偉大,稱他為箕侯。

就這樣過去了十多年,武王才打聽到了箕子的訊息,他並不生氣,而是很想念箕子,便派去了使者去往當地承認侯國的合法性,這也是史記中第一次記載有關朝鮮的歷史,可見這才是朝鮮史的開端,即使是後來被其他勢力取代。

武王想讓他回故土看看,此時的箕子已經過了知天命的年紀,確實也想回到家鄉,可在途中卻看到了當年朝歌的遺址,這讓他一時悲傷不已,再次想起當年的事情,他恨帝辛不聽他的勸告,也悲嘆自己如今寄人籬下的經歷,更痛惜曾經輝煌的宮殿如今已是種滿了莊稼,這樣的落差讓箕子悲傷不已。

亡國是每個亡國人心中永遠的痛,即使錯不在箕子,但他仍然是歸於自身,讓自己謹記一生,每談及此,總會黯然神傷,後世的李煜也是亡國主,寫下了許多詩作緬懷故國,可見即使不同時代的人也會有同樣的情感。

​參考資料:

【《朝鮮列傳》、《史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