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歷史

《青玉案?徵鞍不見邯鄲路》是誰寫的?《青玉案?徵鞍不見邯鄲路》

在宋朝,詞作進入了一個巔峰時期,優秀的詞人層出不窮,而李清照以一介女流,躋身於柳永、蘇軾、辛棄疾等頂尖文人行列,絲毫不遜色。只不過,由於各種原因,李清照的詞傳世之作並不多,現存大概四十多首,另外還有十來首作品存疑。其中就包括這首《青玉案?徵鞍不見邯鄲路》:

徵鞍不見邯鄲路,莫便匆匆歸去。秋風蕭條何以度。明窗小酌,暗燈清話,最好流連處。

相逢各自傷遲暮。獨把新詩誦奇句。鹽絮家風人所許。如今憔悴,但餘雙淚,一似黃梅雨。

關於這首詞,最先輯錄的詞選中就將作者定為無名氏,認為他的名字已經不可考據了。但是,後世文人從詞風和內容判斷屬於李清照的。其實,這個推論並沒有什麼太多的根據。不過,唐詩宋詞之中,這種現象並不少見,許多人的作品張冠李戴現象也很多。如果借用李清照的生活經歷,能夠更好的理解該作品,欣賞美詞,其實也未嘗不可。

這首詞與其說是送別,不如說是挽留,詞的上闕就以此起手:這麼多年的鞍馬勞頓,你難道還沒有看清前途?一切不過是黃粱美夢,還不如留下來,不要匆匆上路了。秋風冷清蕭瑟,本來就讓人愁苦,你這麼一走,讓我孤苦伶仃,如何度過?還是懷念我們在一起的日子,我們在明窗淨几,相對輕吟淺酌,即使寒風起又有多麼溫暖。到了晚上,我們在昏暗的燈光下閒話,依然讓人流連,不願意離開。

在下闕,詞人更進一步感慨:我記得每一次的離別重逢,都是暗自感傷,兩鬢花白,我們都已經漸漸衰老。你曾經拿著我的新作反覆誦讀,讚賞之中的佳句。我們的家風曾經讓人稱讚羨慕,可我現在卻憔悴不已,只有痛苦的熱淚,還常常掛在臉上,就如同綿綿不絕的黃梅雨一般。

關於這首詞,有幾個典故還是要說一下,以便大家理解。開篇就有“邯鄲路”一說,這個詞的來源有很多,小珏記得曾經拜讀過一篇很長的論文,就是專門講解它的來歷。不過,它的意思卻很確定,就是南柯一夢。在《石點頭?盧夢仙江上尋妻》也有:只因舊日邯鄲路,夢裡盧生誤著鞭。不過有人認為邯鄲是實指當時的北方城市已經被金人佔據,這個說法稍顯生硬。

下闕之中的“鹽絮”是出自《晉書?列女傳?王凝之妻謝氏》的典故。當時大雪紛飛,謝安突然問家中的後輩,你們看這大雪像什麼?謝安的哥哥謝子朗說,這真像是老天在撒鹽啊。形象倒是形象,但是未免粗俗了一些。謝安的侄女謝道韞才思敏捷,直接說:不如說像柳絮隨風而起。謝安對此十分讚賞,後來柳絮比作大雪倒不常見,但比作美好的詩句卻成為固定的典故。

這首詞到底是為誰而填,為誰送別,也是有爭議的。它作於建炎二年,有人說是寫給李清照的弟弟,但更多人認為這就是給丈夫趙明誠的。因為詞中的“相逢各自傷遲暮,猶把新詞誦奇句”更像是兩人的夫妻生活場景。只不過,這首詞之後的第二年,趙明誠就因病去世,李清照一語成讖。

這是詞壇大家通行的說法,小珏將其也介紹出來,供大家參考。但從我本人的理解和研究來看,我並不認為這是李清照的易安詞。一方面它沒有實證,另一方面風格太過消極。易安詞中悽婉哀涼的感情,並不觸及消極人生,特別是對於國家的大事方面,她傷感卻很堅強。

而且,對於李清照來說,她痛恨南宋朝廷的不抵抗。趙明誠曾經棄城而逃,李清照就寫過“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來譏諷朝廷和丈夫。這樣剛強的女子,怎麼會勸丈夫看清事實,放棄抵抗,回家過著小日子呢?當然,這也只是我個人的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