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歷史

從看門到地產大亨,他用20年轉變,用20年昇華,時間是成功的發酵器

他揣著六銀元來到上海,赤手空拳闖出了一片天地。從看門到地產大亨,他用十年轉變,用二十年昇華。

瞭解完他的人生,你會發現時間是成功最好的發酵器,經過沉澱的人生註定與眾不同。他一步步走過的路,每一步都算數。

他就是20世紀30年代的“遠東第一首富”——哈同。

圖 | 猶太人哈同

哈同是出生於巴格達的猶太人。由於父親早逝,哈同一家只好靠著撿破爛和爛菜來維持生計。十幾年的貧苦生活讓他迫切地想要改變現狀。1872年,23歲的哈同隻身來到上海,身上僅僅揣著六銀元。的確,哈同實在是窮得可憐,可他的一腔熱血即將重新燃起對生活的希望,畢竟他不想默默無聞地過完餘生。

哈同想到上海找尋機會,一是看好上海的發展趨勢,二是考慮到有個叫亨利的同鄉也在上海。於是他尋到在沙遜銀行上海分行上班的亨利。

哈同向亨利尋求工作,但亨利卻說:“現在沒有什麼好工作,但找個餬口的工作,應該還是有的。”“我吃得起任何苦。”哈同趕忙說。“我去找領導說說看。” 亨利勉強地說。最後哈同得到訊息:做門衛兼清潔工,試用一個月。

雖然工資低,但哈同從不馬虎對待。白天,他就認真地看門,做清潔;晚上,他便利用時間學中文,另外再閱讀一些關於經濟和財務的書籍。

因為哈同深知語言是他在上海立足的基礎,如果想要更好地發展,他必須緊跟時代的步伐。這也為他之後的成就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當然,若是隻會拼命地埋頭苦幹,是無法在這瞬息萬變的時代生存下去的。除了刻苦,哈同還有想不完的好點子,一天天地追求更高的目標。

圖 | 舊上海

由於上海沙遜洋行主要經營販賣鴉片的業務,每天早上都有許多提貨人來進貨。畢竟時間就是金錢,所有提貨人都希望能夠早點取到貨,自然就無法避免給洋行造成亂糟糟的情況。

但是自從哈同想到讓提貨人拿著號碼牌按順序取貨的方法之後,洋行取貨的亂象就再也沒有了。而哈同也因此得到越來越多的小費。

時間一長,老闆想必也能看出哈同的與眾不同之處。為了提高洋行的競爭力,領導提升哈同當了跑街,也就是專門負責買鴉片的。這一次哈同又另闢蹊徑,採用薄利多銷的手段籠絡了許多其他洋行的客戶。

在那之後,哈同就想方設法去創造更多的財富。他正巧發現了大部分上海人還在使用過時的桐油燈,他意識到英美國家所用的新式煤油燈會是一個值得推廣的好東西。

於是哈同當掉了祖傳的唯一一塊銀質懷錶,為的就是換來錢財大量地買進煤油燈,再把它賣給上海人。此後,哈同就每天提著煤油燈四處推銷。他說過的最多的一句話就是:“這煤油燈安全無害,又幹淨明亮,價格也不貴。”

值得慶幸的是,哈同的這個想法不僅給上海人帶來了便利,也為他自己賺取了不少財富。他不僅賣掉了之前買的100盞煤油燈,還接到了龐大的訂貨量。

一年後,憑著突出的業務能力,哈同很快就被銀行提升為業務管事。有了穩定且較高的收入,哈同就開始購置家宅。為了提高生活效率,他還請了個保姆來家裡做家務。

人們常說機遇可遇不可求,其實就算機會擺在面前也不是所有人都能夠把握住的。之所以哈同能夠取得之後的成就,正因為他在每一次挑戰中都能牢牢地抓住機會。

圖 | 舊上海灘

1884年,上海陷入了即將被拋棄的困境,有傳聞說上海租界要被收回,在上海居住的外國人也紛紛準備離開上海。這時大班問哈同打算怎麼撐過這個難關。

哈同從容不迫地給大班分析現狀,提出了一個大膽的想法:“我在想,現在地價這麼便宜,我們應該大量買下地皮,風波一過,地價必然回升,我們不是大賺了嗎?”

果不其然,在政府的作用下,上海租界的地產價格逐漸回升。哈同就趁機把買來的地皮全部丟擲去,從中的利潤可想而知。在賺得錢財的同時,哈同的名聲也越來越響。

1886年,37歲的哈同已經坐到了協辦的位置。時隔十年,哈同從看門到領導,其中的辛酸和苦楚可想而知,但更難的是他持之以恆的前進的信念。哈同身上隱藏的是成為富翁的潛力,而最關鍵的還要算是獨有的眼光與膽識。

圖|哈同與友人合影,左起第三人為哈同

在飛黃騰達之際,哈同還在上海遇到了他的另一半。1884年,哈同在街上散步,迎面走來一位賣花女。他們的故事就是從一句“先生,買朵花吧”開始的。

女子的聲音馬上吸引住了哈同,哈同毫不猶豫地掏出錢問:“多少錢?”沒有想到自己已經出名到連賣花女都認識,他未免有些驚訝。兩人就猶如老相識一樣回到賣花女的家裡聊了許久。

而這位路上偶遇的賣花女卻成為了哈同後來的妻子,她就是羅迦陵。其實在遇見哈同之前,羅迦陵的名聲並不好。因為她的父親早年拋妻棄子,母親又早逝,而她只能被迫淪為風塵女子,做著最卑微的工作。

可哈同並沒有因此否定羅迦陵,他決定的事情是不會輕易動搖的。他完全不介意她的過去,在幾次的交往中,他相信羅迦陵是一個充滿智慧的女人,必定會有“旺夫運”。甚至後來在哈同和同鄉的聊天中,他還堅定地說道:“我一定要娶這個上海姑娘為妻。”

圖|年輕時的羅迦陵

1886年,哈同和羅迦陵在上海舉行了盛大的婚禮。婚禮先是在猶太教堂舉行猶太教的儀式,然後又來了一次純中國式的:哈同穿上長袍馬褂,新娘羅迦陵鳳冠霞帔;花燭高燒,幾十桌酒席賓客如雲。

一句誓言就認定了一生,羅迦陵在結婚當晚就把自己珍藏的唯一的道契交給了哈同,並表示她無條件支援哈同發展地產事業。

關於哈同的事業,羅迦陵不僅給予了他金錢上的支援,還頭頭是道地給哈同分析:“在上海灘要想賺錢,只有兩個辦法,第一賣鴉片,可是我作為中國人,這種事情幹不了;第二就是搞房地產。”可見,哈同在結婚後能夠連續升職加薪也離不開妻子羅迦陵在背後的鼓勵。

後來,哈同為了感激妻子羅迦陵,在南京路購置了大量產業,並以羅迦陵的名字命名。如今的南京東路四川路口,門牌四川中路346號的一幢大樓,過去叫迦陵大樓。因為羅迦陵信佛,字“儷蕤”,號“迦陵”、“慈淑老人”,法名“太隆”,哈同就將他們名下不少地產都以“慈”字命名,如慈裕裡、慈慶裡、慈順裡、慈豐裡、慈永裡等。

夫妻之道,最重要的就是相互尊重愛護。哈同家裡女傭有很多,他卻從未和她們有過親密接觸,也從未傳過流言蜚語。對待妻子,哈同也是儘量地滿足她。

圖|哈同夫婦在家合影

平日裡,哈同生活極其簡樸,早餐僅僅幾片面包,一杯牛奶,午餐是兩菜一湯。寒冬臘月,他的辦公室從不生火,也沒有安裝任何暖氣裝置。有一天傭人給他衝了一杯咖啡,他正要喝,突然發現咖啡裡有一隻蜘蛛,頓時勃然大怒,傭人趕忙賠罪道歉,準備把咖啡倒掉重新衝一杯,哈同卻說,“倒什麼倒,這不是浪費嗎?”他隨即把咖啡和蜘蛛一同喝了下去。

儘管如此,當羅迦陵說想要造一個大花園的時候,哈同毫不猶豫就應道:“可以啊。”

沒過多久,哈同就在上海靜寺路建造了一個花園。從開工到建成,長達6年之久,花園佔地有300多畝。其規格仿照《紅樓夢》中的大觀園而建。哈同為其命名為“愛儷園”。“愛”字,取哈同全稱歐司?愛?哈同中的那個“愛”,而“儷”字,則來自於羅迦陵的字:“儷蕤”。簡單的三個字就深藏著哈同對妻子的愛意。

一經建成,愛儷園馬上就成了眾人皆知之所。人們稱之為“海上大觀園”或者是直接稱其為“哈同花園”。

圖|哈同花園一隅

一切都令人羨慕,可惜的就是哈同夫婦無法生育。一來是為了彌補沒有孩子的遺憾,二來也是出於善心,兩人先後收養了11名外國孤兒,9名中國孤兒。

當然,哈同夫婦的眼光並不僅僅侷限在收養孤兒方面,他們倆還在愛儷園裡面開辦了倉聖明智大學,凡是學生在學校的開銷費用全部由哈同夫婦來資助。

要知道,學校裡的學生最多的時候可達1600多人。數十年如一日,其中的花銷不是一般人能夠承擔得起的,也只有像哈同夫婦這般的少數人才捨得出巨資辦學校傳播文化。

圖|哈同夫婦與養子養女

在52歲那年,哈同決定辭職自己當老闆,獨資成立了“哈同洋行”。此時的他又把目光投放到買地皮上面。同行的人都在嘲笑他,但他卻笑到了最後。

轉而哈同又有了新的想法。他向當局建議修築南京路,用上好的材料鋪設路面,使南京路成為上海最平整的路。有了想法,卻苦於費用太高。哈同直接就說:“全部我來。”最後他一口氣攬下修路的全部費用60萬兩銀子。

有付出就會有收穫,哈同的成功就在於他從不拘泥於蠅頭小利,每一次該放手一搏的時候,他總能走在最前面。直至20世紀30年代,哈同已經成為了上海地產界數一數二的人物。

在南京路一帶,只要是“慈”字頭的大樓和里弄,如慈淑大樓,都是哈同的產業。他佔有了上海最富貴地段南京路地產的44%,被人譽為“遠東第一首富”。

圖|1912年4月6日,哈同(右坐者)在愛儷園與孫中山(左坐者)合影

年過古稀,哈同依然堅持每天上班,親自簽訂每份合同。在1922年,已經71歲的他與59歲的妻子在上海特地舉辦了兩人的“百卅大壽”,整個壽慶辦得極其隆重,轟動了整個上海。

可生命對待每個人都是公平的,不會因為你有多幸福,有多少財富而改變結局。當然,家庭和事業都令人豔羨的哈同也逃不開生命終結的一天。

1931年,哈同在愛儷園病逝,享年80歲,他的遺體就安葬在花園裡。哈同在遺囑裡清楚地表示將全部遺產留給妻子羅迦陵繼承,總值400萬英鎊。

可是愛人都已經離開了,再多的錢財又能起到多少安慰心靈的作用呢?自從哈同病逝後,羅迦陵因傷心過度,最後患上了白內障,導致兩眼失明。1941年,78歲的羅迦陵也離開了人世。

圖|在愛儷園的羅迦陵

哈同的一生從最低谷到頂峰,從一貧如洗到億萬富翁,靠的是他的勤奮與信念。如果沒有23歲時的醒悟,也許他的後半生還是過著撿破爛的窮苦生活。要說哈同是時代的幸運兒,不如說他這一生所得皆是他該得的。

文 | 南惜

圖片參考來自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