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歷史

君主立憲制與民主共和制是世界上使用範圍較廣的兩大政體有什麼不同

君主立憲制與民主共和制是世界上使用範圍較廣的兩大政體,由於歷史條件和階級力量的不同,有很多國家往往會在不同時期採用不同的統治方式。現在世界上兩百多個國家中大約有一百多個都是共和制,有三十多個國家實行君主制,還有部分國家實行其他政治體制。一個國家的政治體制在建國初期基本就已經確定了,國家發展,治理等方面都要參照國家體制來制定計劃。國家體制只有現政權被推翻時會被改變,否則輕易改變體制無非是在加快國家衰敗。

很多人都知道巴黎鐵塔是法國的標誌性建築,但鮮為人知的是法國全稱是“法蘭西共和國”。從其全稱就可知法國是實行共和制的國家之一,現在的法國發展穩健,已經成為世界公認時尚之都。但歷史上的法國卻十分動盪,光是國家政權就在百年內變換了五次,為法國這個浪漫之國增添了一點蕭瑟之感。

18世紀之前,法國還由波旁王朝統治著的君主專制國家,歷史上稱其為“法蘭西王國”,它是歐洲大陸上最早發展封建制的國家。1643年隨著路易十四即位,法國的君主制達到了高峰,但隨著路易十四連年征伐,法蘭西王國接連遭受戰爭元氣大傷,最終路易四十被討伐。為了國家穩定和平,路易十六即位之後,攝政的弗勒對外主張求和。

1775年,路易十六為奪回英國佔領的土地,撥出巨資援助美國獨立革命,然而這件事成了法國大革命的引火線,1792年資產階級以叛國罪將國王送上了斷頭臺。波旁王朝被推翻之後,法國就開始嘗試建立共和國體制,史稱“法蘭西第一共和國”,法國政體自此開始了第一次轉變。

1804年,擔任法蘭西共和國第一執政的拿破崙一世稱帝,即位之後稱其為波拿巴王朝,共和體制與君主體制第二次易手,改稱為“法蘭西第一帝國”。拿破崙建立王國之後就開始四處征戰,想要將法國的領土擴張至其他國家,此項行為受到多個國家的譴責。為了捍衛領土,各國組成反法聯盟對拿破崙發動了七次攻擊,終於在1814年將拿破崙擊敗,為了避免拿破崙捲土重來,各國決定將其流放至厄爾巴島。

波旁王朝在反法聯盟的支援下順利再次統治法國,法國本該蓬勃發展的資本主義再次受到封建專制的打壓,此時政體依舊是君主制。1815年,雄心壯志的拿破崙捲土重來,但僅在推翻波旁王朝的3個月之後就被反法聯盟再次打敗,拿破崙徹底退出歷史舞臺,波旁王朝死灰復燃,統治了法國15年之久。

好景不長,就在1830年,法國人由於對查理十世的專制統治十分不滿,紛紛起義爆發了著名的七月革命,波旁王朝被顛覆,建立了新的資本主義奧爾良王朝。儘管都是君主制,但是奧爾良王朝不再享有專制權,而是成為君主立憲制的朝代,至此波旁王朝徹底消失在歷史上。在奧爾良王朝統治了18年之後,法國人逐漸發現君主立憲制的弊端,於是在1848年法國爆發二月革命,推翻君主制,成立法蘭西第二大共和國,法國體制至此發生第三次改變。

本以為此次政變之後國家可以安穩的發展,可具有戲劇性的是,擔任共和國總統的是拿破崙一世的侄子拿破崙三世。這個拿破崙三世對伯父所作所為非常崇拜,渴望自己能做出跟拿破崙一世一樣的豐功偉業。於是他在1852年登基稱帝,本來的共和國又稱為“法蘭西第二帝國”,君主制與共和制發生第四次轉變。

拿破崙三世沒想到的是,自己學習伯父統治國家的方式,卻和伯父一樣由於戰爭失敗而被推翻。1870年,法蘭西第二帝國在普法戰爭中連連失利,最終敗給普魯士王國,法國人趁此推翻巴拿馬王朝,成立法蘭西第三共和國,君主制與共和制至此第五次易手。

成立法蘭西第三共和國之後,君主制徹底退出法國曆史,這期間儘管政權有所變動,但是政體一直是共和國體制,延續至今日已經是法蘭西第五共和國。至此法國的體制再也沒有變動,一直穩定發展持續至今。

自1972年至1870年這將近一百年時間,法國政體多次改變,光是君主制與共和制轉換五次有餘,共和之路顯得尤為曲折,是世界上政體變化最多最頻繁的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