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科技

英特爾廣告代言者楊笠被批性別歧視,他說的話讓人大吃一驚

出品|創業最前線

作者|付豔翠編輯|馮羽

「氪約」欄目策劃|劉涵

*本文為36氪X創業最前線聯合策劃

“有的男人那麼普通,卻那麼自信”——憑此金句,脫口秀演員楊笠一朝揚名。

有人認為她的段子簡直就是說出了女性的心聲,吸引了不少粉絲。也有人認為她的段子涉及性別歧視,爭議背後,黑粉也隨之而來。

上月,英特爾請楊笠代言廣告再次引發爭議。一些男性網友表示,楊笠沒資格擔任“以男性使用者為主”的英特爾產品宣傳者,隨即,英特爾下架了與楊笠相關的廣告內容。此舉一出就引發了女性使用者的不滿,雙方在網上展開了激烈“罵戰”。

不得不說,聽完楊笠的段子,不管你是怒了還是爽了,拋開爭議迴歸到脫口秀行業上來看,都說明2021年脫口秀成功出圈了。

最直觀的是線上綜藝的火爆。《吐槽大會》和《脫口秀大會》的總播放量分別高達88億次和40億+次。

線下“開放麥”的風口似乎也已經到來。笑果文化透露,其2018年上線的小程式包含演出資訊查詢、訂單購票、演員上臺報名等功能,目前使用者規模已達百萬級。去年7月入駐上海新天地廣場的笑果工廠,到去年年底,已經舉辦了超過200場商業演出,上座率達99%,劇場自然客流量超過10萬人次。

如今,笑果文化在脫口秀本行之外,也在持續探索商業邊界,比如與騰訊、阿里、滴滴、OPPO、京東、支付寶、美團等品牌實現跨界合作。

種種跡象表明,脫口秀的商業之路似乎正在走出新的可能。但作為舶來品,國內的脫口秀還處於早期階段,還在“摸著石頭過河”的脫口秀市場,能否成為大眾娛樂生活裡的習慣?

1、不再神秘的脫口秀

脫口秀行業去年的業績確實喜人。

據笑果文化透露,線上大型網綜《吐槽大會》累計88億人次觀看,《脫口秀大會》三季總播放量超過40億,豆瓣評分8。1。《週六夜現場》(SNL)首次落地中國,累計12億人次觀看。

受到線上脫口秀節目的吸引,越來越多的消費者開始關注脫口秀,願意走到線下去體驗“說話”的魅力。

兩個月前的某個週末,在北京工作的95後張悅就是被《吐槽大會》《脫口秀大會》吸引、對線下開放麥好奇,從而買票體驗的消費者之一。

“說實在的,現場脫口秀演員爆出的梗有好笑的,也有不好笑的,但現場氛圍挺吸引人。”張悅回憶那一天的消費體驗時說,她那天去的場館位置不難找,雖因不是李誕、池子這些知名脫口秀演員主持,人並不是特別多,但第一次走到線下看開放麥的體驗卻特別好。

張悅告訴「創業最前線」,少了螢幕的隔閡,舞臺上的脫口秀演員們和大家一樣是普通人,坐在她周圍的觀眾都是年輕人,有剛畢業的大學生、研究生等,在演員與觀眾們時不時調侃互懟之下,時間很快就過去了。

“雖然現在讓我回想哪些段子吸引我,我才發現啥都沒記住,但我真地笑過。”張悅表示,一場5、6個節目下來,她就喜歡上了開放麥的氛圍,之後還會繼續去現場體驗。

(圖/笑果工廠外景)

就連一直沒有關注過脫口秀行業的網際網路觀察人士也對「創業最前線」表示,近期朋友圈裡分享其他文娛活動的人都比較少了,新春時候分享電影的人較多,“近期回憶了一下,朋友圈裡蠻多人會去看脫口秀並分享。”

事實上,從脫口秀機構去年的成績裡,很明顯能感受到觀眾對脫口秀高漲的熱情。

2019年,笑果文化完成近30場巡演,全國各城市超過1。9萬名觀眾。去年,雖然上半年海外巡演被取消,全國巡演也受到比較大的影響,但並不影響整年的業績。

笑果文化在上海有兩個自營場地,分別是笑果工廠和山羊GOAT。其中,笑果工廠在去年與瑞安集團完成戰略合作,並在7月正式入駐上海新天地廣場。

笑果文化透露,自7月開業到去年年底,新天地店共舉辦超過200場商業演出,平均每月服務演出觀眾超四千人次,上座率達99%,劇場自然客流量超過10萬人次。

(圖/笑果文化演出現場合影)

當脫口秀不再是一個圈子游戲時,創業者也蜂擁而至。

一位上海的脫口秀從業者向「創業最前線」感慨道,現在上海的脫口秀確實比較蓬勃,“大概有十幾傢俱樂部了。”

雖然行業內容供給增加了,但頭部演員的演出仍是一票難求。如呼蘭、周奇墨、李誕等知名脫口秀演員們的演出,想要體驗一次並不容易。“(在上海)票買不到很正常,哪天還有餘票可能就是個新聞了。”上海的一位媒體從業者劉亮表示。

顯然,在過去這一年,隨著線上脫口秀綜藝的大火,脫口秀已經成為更多年輕人娛樂的新選擇。而笑果文化們也在觀眾的熱情追捧下,伺機尋找更多“起飛”的機會。

2、摸著石頭過河

說起脫口秀,其實國內的觀眾並不陌生。“脫口秀”是對英語“talkshow”的音譯,即談話節目。比如1992年上海東方電視臺開辦的《東方直播室》、央視的《實話實說》《藝術人生》、鳳凰衛視的《鏘鏘三人行》《魯豫有約》和東方衛視的《東方夜譚》都在此範疇。

直到近幾年,受到國外脫口秀影響,脫口秀逐步摒棄了嘉賓訪談模式,反而更接近於歐美的單口喜劇、單口相聲,以節目主持人的個人特色為支撐,比如《壹周立波秀》《今晚80後脫口秀》《脫口秀大會》《吐槽大會》等節目。

但國內脫口秀仍屬新鮮事物,和美國成熟的脫口秀產業鏈相比還非常稚嫩。

脫口秀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8世紀英格蘭地區的咖啡吧集會,在集會上人們討論各種社會問題,而類似形式真正興起是在美國。

基於深厚的酒吧文化和劇場文化,脫口秀逐漸成為美國大眾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美國,各種各樣的脫口秀節目更是佔電視節目總量的40%。因此,產業鏈也相對成熟,從酒吧、劇院到電視節目、綜藝、編劇、主持人等應有盡有。在美劇《了不起的麥瑟爾夫人》中,就講述了一位才華橫溢的主婦如何一步步成為頂尖脫口秀演員的故事。

資料顯示,美國僅紐約就有上百個脫口秀俱樂部,粉絲規模龐大,一個演員一晚上可以趕五場演出。美國有成千上萬個脫口秀演員,他們即便不上電視,只靠線下表演也能自給自足。

頭部脫口秀演員更是憑藉一張巧嘴賺得盆滿缽滿,例如美國知名脫口秀主持人奧普拉·溫弗瑞就曾多次蟬聯好萊塢十大最賺錢女明星排行榜首位——早在10年前,奧普拉一年就能瘋狂吸金3。15億美元。

但在中國,脫口秀生態尚不成熟,不少脫口秀演員收入甚至還掙扎在貧困線上。脫口秀演員李誕之前就曾在節目上開玩笑說,一度覺得公司要倒閉了。幾年前,要是沒有綜藝帶來的名氣和曝光度,脫口秀演員只是一份沒有達到白領工資水平的職業,養家餬口可能都做不到。

(圖/在笑果工廠演出時的李誕)

在海外,性和政壇人物往往是美國脫口秀的兩大法寶。但在國內,脫口秀更多的是靠與觀眾形成“共識”來吸引消費者。

笑果文化聯合創始人兼CEO賀曉曦也曾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國外的脫口秀沒有太強的參考意義。因為國內市場是自然生長的路徑,正如李誕所說,中國的脫口秀已經進入了無人區,沒有可以對標的東西可以進行參考,就是摸著石頭過河。

可喜的是,國內脫口秀機構們已經試探著走出多元化商業變現之路。

除了線上綜藝、線下演出帶來的收入外,笑果文化的“喜劇+”整合營銷,在去年也吸引到不少品牌關注。

比如去年10月,京東聯合笑果文化舉辦了《脫口秀大會3。5季》,請來了李雪琴、周奇墨、何廣智等當紅脫口秀演員,為雙11做預熱。之後,阿里邀請了李雪琴舉辦了一場“天貓雙11開放麥”講脫口秀。蘇寧易購也邀請了4位脫口秀明星組成“最強段子手”組合,圍繞著購物、消費的話題,講了許多關於蘇寧雙11的玩法及服務。

笑果向「創業最前線」透露,其合作的知名品牌包括騰訊、阿里、滴滴、OPPO、京東、支付寶、美團、海爾等。

此外,隨著《脫口秀大會3》熱播,2018年笑果上線的小程式使用者規模迅速增長至百萬級。

可以預見的是,從喜劇周邊到短影片、直播等,“喜劇+”邏輯的商業模式未來值得期待。

3、小眾的喜劇文化

雖然行業十分火爆,但是資本對行業卻有不同的看法。

最受資本歡迎的脫口秀機構就屬笑果文化。其在2016年至今的不到五年時間裡,已經獲得8輪融資。除在10天前,其獲得騰訊的戰略投資外,其投資方還包括天圖資本、南山資本等。

(圖/截自天眼查笑果文化融資資訊)

但也有投資人認為,這個行業本質上還是小眾喜劇文化。很多資本們都望而卻步,“因為行業屬性決定了當你沒有持續打動觀眾的作品時,很快就會被人遺忘。”

一知名投資機構投資人王偉對「創業最前線」直言,他們機構沒投過脫口秀這方面的專案。

“不敢投。”究其原因,是脫口秀行業沒有行業壁壘,不確定性太強。王偉認為,脫口秀不像晶片產業,“沒有什麼門檻,讓人感覺就是說幾句話,什麼人應該都能去創業。”

讓王偉打起退堂鼓的還是脫口秀的文化屬性。在他看來,脫口秀是一門需要脫口秀演員不斷創新,並在觀眾喜好的基礎上持續寫搞笑段子的藝術。但在文創行業持續的創新產出是很難的。“只能說它現在在風口,短期來說還算看好,但長期投資就會因為‘門檻低+創業文化屬性’帶有很大風險。”

(圖/《脫口秀大會3》點映)

事實的確如此,脫口秀不像女團選秀,演員只要砸時間練舞蹈和歌曲就能完成固定表演。而脫口秀則需要演員不斷完成創作,讓段子聽起來更能打動大眾。但也因為創作具有隨機性和不確定性,就可能面對創新力不夠,或者脫口秀內容無法真正深入人心的窘境。

李誕就曾透露,通常他寫兩萬字,就得刪掉一萬五千字,段子的損耗率很高。所有的段子和笑點,還要透過讀稿會進行集體創作,能夠登臺表演的段子一定是經過反覆打磨的。

有網友分析過,像李誕、池子這樣的表演者,每分鐘要丟擲3到4個段子,每個段子平均在15秒左右戳中觀眾的笑點,這種高強度的輸出笑點對錶演者的語言表達、節奏把控都提出非常高的要求。

脫口秀演員陳曉靖在一場名為《或許,喜劇屬於治癒系》的演講中也曾透露,當她真正接觸脫口秀之後,才發現脫口秀真得太難了。

她說,剛開始以為脫口秀就是講段子,好笑就行了。但隨著越講越多,越來越覺得脫口秀絕對不僅僅是講段子。她認為,脫口秀更多的是一種苦中作樂的人生哲學。大家覺得好笑的事情,往往都包裹著演員的負面情緒和悲慘經歷。

“因為觀眾太敏感了,他們能夠輕易地察覺到你是否言不由衷,是否為了特意搞笑扭曲事實。所以最好的辦法就是放棄抵抗,充分暴露自我。”陳曉靖認為脫口秀演員就是要把那些讓自己“破碎”的東西,寫成段子分享給大家,讓大家在嘲笑自己的同時,在笑聲中得到治癒。

創作人堅持自我剖析和持續輸出內容,才是脫口秀行業熱度長青的關鍵。但想要一直戳中觀眾心裡的那根弦,確實不那麼容易。

“現在的脫口秀是火了,但要說火到了像看電影一樣,被大眾當做了生活裡的習慣,又還遠遠達不到。”上述媒體從業者劉亮表示,如今全國城市中,上海的脫口秀基因最強,很多人去上海也會嘗試看一看脫口秀,“但就連上海的脫口秀產業也還是處於初期階段。”

換言之,在國內脫口秀仍是小眾遊戲。「創業最前線」透過天眼查搜尋關鍵詞“脫口秀”,僅搜到72家相關公司。

當然,小眾也並不代表沒有機會。

就像賀曉曦曾接受媒體採訪時所說,“作為公司,我們更關注的是市場有沒有增長空間。現在還有那麼多人沒有看過《吐槽大會》,還有很多人沒有看過線下脫口秀演出,這都是市場機會。”

或許哪一天,被綜藝拯救了的脫口秀,就能憑藉比傳統相聲更年輕,更潮流的內容,讓更多觀眾心甘情願為其買單。

*文中張悅、劉亮、王偉均為化名;脫口秀相關圖片均由笑果文化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