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科技

【警方提醒】買買買的套路套路深,小心上了詐騙分子的鉤!

“他很詳細說出我的姓名、電話、家庭住址以及訂單號,什麼時間下單買的都說出來了,所以我就信他了,如果不是他們平臺,其他人怎麼能知道我的資訊呢。”

如果你剛在購物平臺上買了東西,過了幾天你接到電話,對方說你買的東西有質量問題,要對你進行賠償,你將信將疑吧?可是他準確地說出了你姓什麼叫什麼名字,買了什麼,花多少錢買的,你相信了嗎?

這樣的電話很多人都接到過,有些人就真信了,上了詐騙分子的鉤。而他們之所以會相信,不是說他們沒有警惕性,而是詐騙分子掌握了他們詳細的個人資訊,說得跟真的似的,很有迷惑性。那麼在購物平臺上消費的這些個人資訊怎麼會到了詐騙分子手裡呢?

“期間我把電話掛掉了,給平臺打電話,但一直沒有打通,我打了3個電話都沒有打通,一直是處於人工繁忙,還有50多位在等,我沒有聯絡上購物平臺客服,不法分子又給我打來電話了。”

於是,按照對方要求,加了QQ號,在指定網頁填寫了個人資訊和銀行卡號,並按照對方要求,輸入了驗證碼。當所有操作完成後,銀行卡上的錢,全部被詐騙分子轉走。類似的受害者,還有很多很多。

個人資訊的洩露也不僅僅發生在購物平臺。酒店、快遞公司、外賣平臺等企業成為個人資訊洩露的重災區,數量呈現爆炸式增長態勢。其中,快遞物流環節由於匯聚了海量的公民個人資訊,被犯罪團伙視為獲取詐騙線索的肥肉。

那麼,在物流環節,公民個人資訊是如何被洩露出去的呢?

前不久,河北警方破獲了一起非法竊取個人資訊的案件:

某快遞公司發現多個員工的賬號進行了異地異常登入,對8000多條資訊進行了查詢。

經查,有人以500元一天的費用租用了快遞公司員工的賬號,聲稱查一下走件的流程用於淘寶刷單這些東西。事實上是有人進行查詢竊取公司內部客戶資訊,竊取完客戶資訊之後,把資訊賣給境外詐騙組織,從中獲利。

經過大量摸排和偵查工作,警方抓獲了犯罪嫌疑人呂某。

“我在百度貼吧上找到收料、收快遞資訊的帖子,然後加為好友上家是福建的,不知道真實姓名……”

呂某做過快遞員,知道如何在快遞公司系統內查詢個人資訊,動員了幾個年輕人,以刷單或者跟蹤郵件動態的名義,以每天租金500元的高價,先後租來五個快遞公司員工的登入賬號,從快遞公司系統內竊取公民個人資訊。(他們全都不是什麼電腦駭客或者高手)

呂某把竊取來的公民資訊打包賣給他的上線,再由上線直接賣給境外詐騙團伙。

這只是個人資訊洩露的冰山一角:

公民個人資訊既包括姓名、身份證號、手機號、住址等靜態資訊,也包括徵信、定位、行蹤軌跡、住宿、房屋產權等等很多動態資訊。越來越多的個人資訊被越來越多的單位、企業所使用,如果缺少了技術上、管理上的制度和措施,都可能因為資訊洩露給公民個人造成難以挽回的損失。

個人資訊某種程度上也可以說是自己的無形資產。

在大資料時代,我們就是用隱私換便捷,但是這並不是科技發展的初衷,也不是我們想看到的現象,出現的問題也不能完全讓科技背鍋。當我們把資訊交給商家,預設的前提條件是我們的資訊能夠得到保護,也應該得到保護。當科技和服務的創新讓我們的生活變得越來越便捷,透過預防性制度來確保這種創新與應用的安全邊界,也同等重要。目前國家正在加緊制定出臺《資料安全法》、《個人資訊保護法》,在法律層面為資料安全和個人隱私保護提供法律保障。而我們自己,也要對此有足夠的重視。

我們每一個人也應該對自己的個人資訊提高保護意識:

“儘量不要把自己的資訊,像是身份證、電話透露給陌生人,收到快遞公司的貨物,一定要把自己的姓名、手機號、家庭地址、二維碼和條形碼撕掉了之後再把外包裝扔掉,不要隨意透露出去,給自己造成不必要的麻煩。”

最後:碰到“客服”稱商品質量問題要退款的情況,可登入官方購物網站查詢或者撥打客服諮詢。不要輕易點選對方提供的網址,更不能在對方提供的網頁上填寫相關銀行卡資訊,不能按照對方要求操作下載相關軟體,銀行卡號,驗證碼資訊一定要保管妥當,請勿透露給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