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科技

郭嘉不死,臥龍不出,諸葛不出,諸葛亮的用人之誤到底是什麼原因?

“郭嘉不死,臥龍不出”,看過《三國演義》的人都一定非常喜歡孔明,但三國演義帶有明顯的正統思想,描寫難免有失偏頗。諸葛亮一生經典故事無數,舌戰群儒,借東風,草船借箭,借東風,空城計,但他的汙點也不容抹去,揮淚斬馬謖故事裡,大家更多看到的是馬謖的大意和諸葛的公正嚴明,但何嘗不說明了諸葛亮的用人之誤。還有在對劉阿斗的教育上,雖然最後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卻依然沒能挽回局面。相比於在文官凋零的蜀國內發揮一己之長的諸葛亮,郭嘉在人才濟濟的魏國脫穎而出顯得更加不凡。

如果說諸葛的厲害之處在於政治,在軍事上顯得有些遜色的話,那麼郭嘉便是是政治與軍事上的天才。從年輕時變隱居結交名士,到棄袁投曹,到之後的每條建議,每個謀劃,都顯得那麼深謀遠慮。郭嘉每次獻策,都直指問題本身,本提出個人的獨到見解,使得問題從另一個方面有了更好的解決辦法,如計殺二袁。並不是說諸葛不如郭嘉,兩人是兩種型別的人。諸葛亮的軍事思想:習兵講武。就是指軍隊要經過訓練才能上戰場,還有損益連弩,撥刀,木流牛馬,注重武器革新,運輸加強。

郭嘉擅長謀斷,對於敵人的狀態和行動的判斷比較準確。郭嘉和賈詡都是一類人,此類人都是攻心為上,只不過賈詡攻心的是政治方面,郭嘉是軍事上,想想賈詡的成就,就不難想想郭嘉的成就! 郭嘉和諸葛亮不但作為個人有驚人的相似之處,而且在各自陣營的分量也都一樣。劉備得到諸葛亮以後的說法是:“孤之有孔明,猶魚之有水也。”曹操得到郭嘉以後的說法則是:“使孤成大業者,必此人也。”劉備臨終前,是託孤於諸葛亮的;而曹操對郭嘉,也曾“欲以後事屬之”。只不過因為郭嘉英年早逝,我們沒能看到那一天。也由於同樣的原因,郭嘉這顆將星不像諸葛亮那樣璀璨明亮。

郭嘉對於曹操而言,不僅僅是一個謀士,更像是一個朋友,一個老師。曹操每出征,必帶上郭嘉,而郭嘉為曹操提供的建議總是正確的,可謂真的是算無遺策。郭嘉是曹操最喜愛也是最得力的謀士,其深具通曉事理,足智多謀的資質。應該說,曹操之所以用兵如神,“彷彿孫吳”。其中因為有郭嘉為其運籌帷幄,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用曹操的話來說。便是:“平定天下,謀功為高!”曹操賞識郭嘉的才能並予以足夠的信任,郭嘉同樣認為曹操是明君,是可以在亂世中取得最終勝利的那個人,盡心盡力輔佐。

郭嘉因為病重臥床之時,曹操不斷派人探視,“問 疾者交錯”。郭嘉的早逝令曹操哀痛不已,他對荀攸等說:“諸位先生年齡皆與我相仿,只有奉孝(郭嘉字)最年輕。本打算在天下平定後,將管理國家的重任交付給他,未想到他中年夭折,這難道是天命嗎!”他痛哭呼號:“哀哉奉孝!痛哉奉孝l惜哉奉孝!”接著表告天下:“軍祭酒郭嘉,自從征伐,十有一年。每有大議,臨敵制變。臣策未決,嘉輒成之。平定天下,謀功為高。不幸短命,事業未終。追思嘉勳,實不可忘。”

中國古代評價一個人的價值標準是“智信仁勇”。在中國文化的詞典中,“智”既是智慧,更是德行,有智者方可謀大事,成大業。郭嘉“謀功為高”,是他受重用的最大資本。郭嘉的性格也可以說是和曹操類似,有智謀有野心,但卻算不上英雄。是那種“寧可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的人。為了勝利有時可以採取一切手段。但歷史就是成王敗寇,不可否認的魏國的輝煌郭嘉有很大的功勞。或許這位鬼才晚死一點就會在三國演義中出現更多的謀略。可歷史永遠不能改變,我們只能在曹操的悲痛中回憶這麼一個人。也許他才是被人們漸漸忘記的三國奇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