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科技

冒頓單于是怎麼從匈奴一步步統一中原的?冒頓單于的成功有何啟示?

大家好,我們的小鬍子說歷史又來了,今天起我們一起來分享歷史知識,也許你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收穫哦。

就在中原地區統一後不久,北方的匈奴帝國也統一併且崛起了。中原相繼出現秦漢帝國,相繼出現了秦始皇,劉邦,項羽等帝王,且在戰國末期,秦漢交際之時,華夏大地出現了不少人才。一個人才輩出的年代,即使是中原戰亂頻繁,北邊的遊牧民族也根本不放在眼裡,對華夏來說那些不過都是一些沒開化的蠻夷罷了。

匈奴的崛起,不世出的天才領導者冒頓單于

在中原人才輩出的時候,匈奴也出現了不世出的領導者,那就是冒頓單于。冒頓單于弒父自立,大破東胡,驅逐月氏,吞併樓煩等部落,收復被蒙恬奪取的匈奴領地。其雄才大略對於匈奴來說,不亞於秦始皇之於中原。冒頓單于本來是匈奴送去月氏的人質,可見當時遊牧民族的霸主應該是月氏,匈奴只能算是小弟。但是冒頓上位以後,使匈奴帝國空前強大。

有人說匈奴的崛起是生不逢時的,因為恰好撞見了秦漢帝國。這種想法其實是不完全對的,兩個東方大帝國同時出現或許不是巧合。但是要說生不逢時的應該是大漢朝了。經歷過幾百年的戰亂,中原地區剛剛統一,但是天下百姓並沒有得到休養生息,於是秦末農民起義,狼煙四起。秦王朝滅亡後,大漢朝並不是順順利利的進行政權交接的,楚漢相爭又打了些年。到劉邦終於坐上了皇帝的時候,中原地區已經是傷痕累累。漢初是一個虛弱匱乏的時代,而這時漢朝內部還有很多矛盾尚未理順,很多組織架構急待調整。

然而不幸的是,這個時候的匈奴已經不給你時間去喘氣了。冒頓單于與劉邦進行了一次領導人之間的直接會戰,白登之圍。漢軍主力北上本來是為了平亂而已,結果兩大帝國統治者卻在平城白登山進行了一場正面戰爭。不幸的是,劉邦被圍了七天,最後是以屈辱的條件求和。

白登之圍給予了年輕的漢帝國的自尊心以沉重的創傷。這還只是軍事上的恥辱,冒頓甚至還寫國書給呂雉,說自己死了老婆,呂雉死了丈夫,不妨兩人乾脆結婚算了。這對於漢帝國來說簡直是奇恥大辱。然而極度憤怒的漢王朝也只能委曲求全,因為匈奴太過強大,漢帝國只能近似卑躬屈膝的態度,然後還要求匈奴高抬貴手。

這兩樁國恥足以說明在當時的東方,兩大帝國並存的時候,匈奴是佔盡上風,處於絕對優勢的。然而最終存活下來的卻是華夏子孫,而匈奴最終被驅逐,直至被歷史遺忘。強大的匈奴緣何在佔盡優勢的情況下不能繼續壯大,繼續發展,進而成為一個延續千年的東方強國呢?

草原帝國只是一個野蠻的強盜

匈奴擊敗月氏,稱霸草原,已經成為一個雄霸東亞和中亞的草原帝國。其國境東至遼河,西部則囊括今天的中亞五大國部分。為了控制西域小國,匈奴還專門派駐了僮僕都尉。從這個官名來看,可見匈奴的狂妄驕橫,把這些西域國家全部視為奴僕。

在白登之圍之後,漢朝也服軟了,嚴格遵守和約,送上宗女,按時繳納歲幣。總之漢王朝就是要換取和平,換取休養生息的時間。而匈奴看待漢王朝,就是一個軟蛋啊,一副可憐的弱者的形象。匈奴認同“狼性”,講究實力至上。漢朝的服軟更是刺激強盜的慾望,匈奴開始大肆南侵,擄掠中原。文帝景帝時,匈奴多次大舉入侵,河南,關中,雲中,上郡等地無一倖免。每年被匈奴殺掠的平民數以萬計,了事之後還得禮送匈奴出城。強大的匈奴帝國只曉得恃強凌弱,強盜行徑令大漢朝咬牙切齒,舉國上下皆知漢匈必將大戰。

匈奴在老上單于時期又大敗月氏,殺其王,以其頭為飲器。可見匈奴人是嗜殺成性,毫無道義可言。對服軟的漢王朝屢屢撕毀和約,大舉入侵,對其它遊牧民族也是不施一點恩德。如此,匈奴帝國的強大還能維持多久?

匈奴本就是遊牧民族,逐水草而居,其經濟非常脆弱,更無文化文明底蘊可言。相比中原地區的農耕文明和技術,以及文化,政治,經濟等各個方面,匈奴不過還處於原始階段。然而匈奴並沒有去尋求和平以求文明與技術,而是憑著強大的騎兵,低成本的進行掠奪,不用耕耘就有大把大把的收穫。然而時間會教會匈奴這些短淺的目光是不可取的。

君子報仇,十年不晚

犯強漢者,雖遠必誅。當漢武帝即位的時候,漢帝國已經在屈辱中度過了六十多年了,這幾十年的休養生息終於使得大漢朝從滿目蒼夷中恢復,變得富裕充足,有了可以和匈奴一戰的國力。開荒,興水利,廣積糧,備戰備荒,蓄養戰馬,中原終於有了本錢。

不僅如此,漢帝國還對匈奴實施了戰略包圍,鑿空西域,斷匈奴右臂。在對匈奴作戰的過程中逐漸摸清了匈奴的作戰習慣和生活規律。匈奴的襲擾雖然是來無蹤去無影,令漢軍很是煩擾,但是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廟。匈奴雖然經常靠掠奪度日,但是他們也是有產業的,那就是畜牧業。於是漢軍對匈奴的策略就是在春季牲畜最虛弱的時候利用騎兵突入腹地進行掃蕩。

匈奴不是喜歡秋後豐收時南下掠奪嗎?那麼大漢就春季突入腹地,逼著你在最虛弱的時候進行長途遷徙。這樣幾次下來,匈奴的經濟幾近崩潰。王明珂教授說這種攻擊方法“幾近惡毒”。然而對於漢軍來說,這不過是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

匈奴帝國雖然地域遼闊,但是人口不過是漢朝一個郡的水平。其強大主要由於機動性強的騎兵,號稱的三四十萬大軍一旦大敗,整個匈奴帝國也就徹底衰落。說到底,匈奴帝國就好像漢初的劉邦,被勝利衝昏了頭腦,自身的弱點都被掩蓋了,或者在不斷勝利和不斷的嚐到甜頭的情況下,得意忘形,忘了自己有幾斤幾兩。

衰落的遊牧民族,再也難以掀起大浪。

矛盾激化,內亂與分裂

匈奴的經濟也好,結構也好,都是非常脆弱的,在戰爭,天災等情況下,匈奴的領土和人口不斷減少。匈奴帝國處境日益困窘,內部紛爭開始激化,出現了五單于爭立的現象。匈奴的衰落對於雙方都是一個好事情,因為匈奴弱了,所以和平了,史書說,“自宣帝以來,數世不見煙火之警”。

由於漢匈形勢的逆轉,漢朝對匈奴佔有優勢,所以在王莽時期,王莽才有能力強立呼韓邪子孫十五人俱為單于,以削弱匈奴的勢力。不過這種做法也激怒了匈奴,導致匈奴連年侵擾北方邊塞。不過這時候的匈奴已經和曾經強大的匈奴帝國沒法比了。

匈奴在東漢時期因為統治階級爭奪權力,開始分裂為南北匈奴。一個帝國一旦開始分裂,那麼它的末日也將不遠。匈奴帝國本就已經不再是不可一世的了,這時又分裂為南北兩部分,於是北匈奴戰敗西逃,南匈奴依附漢朝。

南匈奴在五胡亂華的時候雖然又乘機作亂,試圖恢復昔日強盛,在漢族瘋狂反擊之後,中原的匈奴人幾近滅絕,遺留下來的匈奴人也逐漸被漢化或者融入其他民族。西遷歐洲的北匈奴也輝煌一時,給歐洲人帶來極度恐慌,但最終也是慘遭覆滅瓦解,散落消遁而不復存在。就這樣,曾經強盛一時,驕橫不可一世的匈奴自此被歷史遺忘。

倘使匈奴能夠放眼百年,守信義,尊禮法,以和平為主,在其強大佔優之時,力求與漢帝國和平貿易往來,學習先進文明技術,想方設法改善脆弱的經濟結構。據《史記》記載,匈奴當時也是有自己的農業的,而且還有一定規模。匈奴最強盛時期,其領地也不乏沃野。匈奴人要是能學習中原地區認真經營這些地方,並且在對待西域各國採取合理的政策,估計用不了多久,匈奴帝國就會成為一個真正的帝國。在漢帝國恢復國力之後,匈奴帝國也會有國力消耗,並且佔優勢,那時候進可伺機南下,退可和平共處。若如此,今日的西伯利亞也許就不姓俄了吧。

喜歡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說說自己的意見,我們一起來討論,分享自己的觀點,說的不對的也要指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