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科技

三輪車伕蔡偉被上帝寵幸,復旦大學將其列入博士擬錄取名單

君不見,盛唐詩人李白清酒下肚豪言道來:“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世間紛紛擾擾,無數人在奮鬥、躊躇、迷茫和熱血沸騰的道路上走走停停。有人終其一生苦而無名,有人幸得伯樂千里有望。11年前,便有這麼一位“三輪車伕”被許多人認為是得到了上帝的寵幸,一朝轉變人生。

這位人們所稱“幸運的寵兒”,便是

蔡偉

。2009年4月23日,經過仔細思考和幾番討論,復旦大學校招生領導透過專家考試將38歲且只有高中學歷的蔡偉列入當年博士生擬錄取名單。

腳踏三輪車在遼寧大街上平平度日,只求溫飽的蔡偉,終於是在

寒窗自學20年古文學後,

吱呀吱呀地踏進了更為廣闊的知識海洋和光明未來。那麼令人喧譁一時的他如今怎樣了?是可惜泯然眾人矣?還是萬幸美玉磨得萬丈光呢?靡不有初,鮮克有終

《詩經·大雅·蕩》中一句很好地回答了“為什麼許多懷有熱情的人一無所得”的問題——靡不有初,鮮克有終。許多人在聽到復旦大學破格錄取三輪車伕蔡偉的時候,或許難免酸澀道:“

不過一時光鮮,以後未必大有成就。"

但顯然,若將"鮮克有終"用在蔡偉身上,其必是佔據了"鮮"字的。

何來此言?

其一,就可得資料資料來看,蔡偉在考取復旦大學中國古典文獻專業後,從畢業至今,一直忠於古文字研究,活躍在古典文獻的舞臺上,不曾叛離,始終如一,在國際的範圍內亦有他的一席之地、一方淨土。其二,回顧蔡偉走上人生轉折點之前的生活,用

"堅持

”二字來描述或許都可喻蒼白。

無富裕之家傍其身,無才學八斗護其行,無一技之長,無天降餡餅,任何出到社會的人都明白,一無所有或許將會是一輩子的事情。2007年的時候蔡偉甚至沒有餘錢為妻子治病,哪怕平時硬是培養出了讀書的愛好和熱情以慰藉百無聊賴的現實生活,在生死病痛前,曙光也漸漸微渺。

雖是如此,蔡偉挺過來了,他憑藉自己多年的才學積澱找到了編寫馬王堆漢墓簡帛整合的工作,這也使他生活方向漸漸轉軌。

20多年長途跋涉,其中細節、箇中苦悶我們不懂,蔡偉卻是實實在在地一步步走來

。愛書、愛古文、平凡而堅持、平庸而沉靜,蔡偉的破格錄取是“鮮”,內秀是“鮮”,熱情不變更是“鮮”。

"萬事俱備,只欠東風。

機會機遇對任何一個人來說都十分重要。不少網友戲稱蔡偉為

"幸運的寵兒",

怕是正是因為蔡偉遇上了一個多元的時代,開放的大學,惜才的教授。古有言:

"有教無類。"

復旦大學敢於面對輿論破格錄取蔡偉,是開放胸懷之姿,而其中最為關鍵的樞紐該是讓人長嘆

"唯伯樂識得千里馬"的教授——裘錫圭

,古文學界的泰斗。

裘錫圭教授酷愛古文字文學,與蔡偉一拍即合,兩人書信不斷。蔡偉以一無名小白的身份發表的觀點亦被裘錫圭教授有所讚賞。無形之中,裘錫圭教授的出現為蔡偉獲得意外之喜的博士之位奠定了基礎。

的確,這就像是老天一手畫成的傑作,好一幅天時地利人和的絕景。

"可惜我沒有遇到這樣的教授。"

有人這樣哀嘆。而略加思索,我們該哀嘆的是可憐不遇貴人嗎?我們該哀嘆的是天不時地不利人不和嗎?蔡偉的機遇當真就只是等來的嗎?

蔡偉身陷苦境的那一刻,他是個平凡工人;蔡偉愛上古文學的那一刻,他是個三輪車伕;蔡偉滿足於學識的那一刻,他是個簡單布衣。蔡偉不能預見未來,更沒想過會踏進復旦的大門,他只能做好自己。

而沒有真心熱愛,裘錫圭教授豈會發現這一難得知友?沒有真實沉澱,裘錫圭教授哪能為蔡偉助力錄取?機遇東風,不可能是我們飛花月下幾聲哀嘆,春秋朝暮幾輪愁苦等得來的。

天時地利人和需要創造,機會需要創造,價值更是需要自己創造。

貴人的來路是要我們自己鋪墊的,而非通天蜀道那般自由天地劈來。”我沒有貴人相助。“那麼且問:”

貴人為何助你?"

勤而無所,必有悖心

11年前,蔡偉被複旦大學破格錄取為博士;11年後,蔡偉如今依舊繼續他的“破格”人生。《左傳》中有記載到:

"勤而無所,必有悖心。"

於蔡偉而言,無數日月,星辰更替,終是勤而有得。

但對更多平凡眾生而言,無數汗淚,冬夏

迭,窮其一生唯得悖心。

因為辛勤工作,一單不過幾十收入;因為苦苦賣力,一月不過兩千上下。我們常會陷入一個深淵旋渦:瘋狂地追取我們以為我們想要的東西,或財富,或名譽,結果一無所得,憤憤不平又甚是不甘,一遍又一遍,精疲力盡便只能嘶吼著大罵:“

上天不公!"

然,我們奔走索求的當真是我們內心想要的嗎?是能讓我們精神充實的嗎?是能讓我們心靈開闊的嗎?是能讓我們在這鬧市中享受平靜的嗎?許多大人斥責小孩時會罵:

"想清楚你以後到底要幹什麼!

”或許其實他們自己都未必有一個明確的答案。

蔡偉之所以能勤而有得,無所悖心,是因為他堅持的是他內心深愛的事業,是他精神空缺的瓦磚,他勤而所求不是金銀財寶、瓦灶繩床,一個小小的古漢字或許就是某一天最燦爛的太陽。

祖先傳下來的話

"勤而無所,必有悖心"

絕不可能空穴來風,放到今天甚至是一種社會普遍現象。當看著蔡偉的經歷,會酸澀,會羨慕,會感動,其實你也可以騎著自己的“三輪車”,找到自己的“古漢字”,開進自己的

"復旦大學"

。正視勤究竟為何,方無悖心。

“如今怎樣了?那個11年前被複旦大學破格錄取為博士的三輪車伕?”

"他很好,依舊熱情,不變初心。"

“你呢?這麼多年來,怎樣了?”

“我很好,思我所求,創我所能。”

文/南宮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