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科技

道光皇帝反腐出爾反爾的做法背後究竟是隱藏了什麼深層次的原因呢?

道光皇帝剛上任時豪情萬丈,下詔強力肅貪反腐、整頓吏治,然而僅僅三個月後,道光皇帝又一道詔書宣佈立即停止這場由自己親自發起的反腐運動,前後態度轉變之快令人目瞪口呆,而大清王朝此後也一步步走向了滅亡的道路,道光皇帝出爾反爾的做法背後究竟是隱藏著什麼深層次的原因呢?

道光皇帝本不是昏庸無能的帝王,在39歲的壯年登上帝位後,這位清王朝入關後的第六位皇帝就立志要成為漢高祖劉邦、唐太宗李世民那樣的聖主明君。

坐上皇位僅僅十天,道光就迫不及待的將軍機處原有的四名軍機大臣,兩人免職,另外兩人來了個各降五級的嚴厲處分,同日增補三名軍機大臣。

在5位軍機大臣中,以新增補的英和最為年輕,也最勇於任事。天不怕地不怕的英和走馬上任軍機大臣後,看到道光銳意革新、整肅官場,英合就大膽向道光建議,現在各級官員大肆收受陋規,應該嚴查。

英和所稱的陋規,現代學者吳思先生將其稱之為潛規則,說白了就是官場的腐敗風氣,其實陋規這玩意歷朝歷代都有。

道光當政時陋規大致分為三種,第一種就是赤裸裸的行賄,收錢辦事,百姓去衙門告個狀,辦個事什麼的,先送禮。不送禮,不給辦,小官找大官辦事,地方找朝廷各部辦事,也要送錢,不送照樣拖著不給你辦;第二種是變相行賄,比如逢年過節,搬家過壽,升官調任之類的,平級之間或下降向上級送個紅包,藉以相互聯絡感情。對上級或現在用得著,甚至以後可能用得著的人,除了上述事情要送以外,夏天再送個降溫費,冬天還要送個取暖費,以表孝敬之心,記得以後有事的時候關照一下

第三種就是亂收費,將朝廷應收的稅費擅自加重,或者隨便自己找個名目向老百姓收錢,並且我說多少就是多少,敢不繳,派人把你抓進衙門裡,一頓竹筍炒肉,看你繳還是不繳。這種官場風氣在乾隆中後期就已相當普遍,經過多年的演變,在道光登基時,幾乎已經成了官場公開的秘密,各人對此心照不宣,幾乎無人不收,無人不送,誰要不收不送,就會被視為官場異類,被看作不懂做官、不會做官,在官場上游刃有餘的都是運用這些陋規的高手。

因而雖然當時的官員正式薪俸很低,但夢想做官的人還是多的擠破了腦袋,除了做官能光宗耀祖之外,還有就是看中這官俸之外的收入,足以支撐起錦衣玉食的生活。

但說來說去,這些錢,當官的都不會自己出,因為誰也不會傻到自己出錢去送禮而不收禮,歸根結底,羊毛出在羊身上,這些錢最後都轉嫁到老百姓頭上,陋規的名目越來越多,老百姓的負擔就越來越重,日子也越來越難過,對官府也就越加仇恨。

道光要整頓吏治,整肅官場不良風氣,英和就提議應從查辦陋規入手。當然英和也知道陋規由來已久,非一朝一日可以肅清,就建議道光先拿其中民怨最大的第三種,向百姓亂攤派的這類入手,讓各地官員清查向百姓的攤派都多少種,合理的予以保留,明定數額,納入國家的正式稅收,不合理的予以取締,以後不準再收,至於陋規中的第一種和第二種較為隱蔽,且主要在各級官員之中流行,決定暫時不予清查,免得引起各級官員反對。英和的主意聽起來不錯,道光帝也覺得這主意合理可行,立馬下旨照辦。等上諭發下去,道光才知道自己真是太傻太天真。

官員收取陋規歷來已久,朝廷裡大官吃小官,京官吃地方官,地方上也是大官吃小官,小官小吏吃老百姓,說白了,就是人人都收,人人都送,但送來送去最終這些錢還是地方官從老百姓身上壓榨來的,你以後讓地方官在朝廷的稅負之外,不準再收其它的錢,就靠那朝廷一點點微薄的薪俸,那大家孝敬上級的錢從哪來?坐轎子、聽戲、下館子、養小老婆的錢從哪來?這樣搞,等於是斷了所有大小官員的財路,大家自然強烈反對。

當然這些上不得檯面的理由,自己心裡知道就行,說出來那是萬萬不行的。但找個冠冕堂皇的理由還是難不住這幫飽讀聖賢書的舉人、進士的。

朝廷內以吏部侍郎湯金釗、禮部尚書汪廷珍為首的一幫朝廷大員先後上奏道光,稱此舉斷不可行。湯侍郎的理由聽起來十分有道理:

1。陋規本來就是偷偷收取的,大家都害怕朝廷知道了治自己的罪。現在如果將其中的一部分認定為合理的,以後大小官員收起來,肯定會額外再加收一些,而且收的明目張膽,即便朝廷三令五申不讓多收,恐怕也難以禁絕。

2。陋規名目繁多,各地情況也不同,怎麼查也難以查清楚,再說就算是存在收取陋規的現象,朝廷應該想法治理,就算不能完全根治,但怎麼著也不能把它合法化,這有損朝廷的顏面。

3。整頓吏治,最重要的是要選對人,選對了人,即便是從老百姓那裡多收了一點錢,但是老百姓愛戴他,擁護他,這還是個清官嘛!就算一個官員不收老百姓一文錢,但老百姓卻仇恨他,這又怎麼能算清官呢?

4。整頓吏治,主要是靠人,而不是靠法律,只要各地的巡撫、總督為官公正,處事公平,就能夠把地方治理的國泰民安,又何必靠制定律法來限制呢?

地方上,清朝的九大總督,有三個明確反對,其中直隸總督(管轄河南、河北、山東的最高行政長官,為清朝的封疆大吏之首)方受疇、四川總督蔣攸銛更是進京面見道光,陳奏此事若是施行阻力太大,恐怕難以推行下去。

清朝的總督都是封疆大吏,直隸總督更是位居清朝九個總督之首,地位顯赫,可以說他的一言一行,對其他總督有著極大的影響,他說難以推行下去,潛臺詞就是對道光說,你要是非一意孤行,不聽勸阻,硬著頭皮要清查陋規,假如到時候在我那裡推行不下去,你可別說我沒事先提醒你,並且即便這事辦不成,你也不能怪我。

不只是直隸總督是這樣推諉敷衍的態度,其他總督也差不多,道光帝這下子才知道自己的魯莽與草率,惱怒之下也是無可奈何,總不能將這些明裡暗裡反對的官員都革職查辦吧,畢竟朝廷的差事還要他們幹,再說就是新任命一批官員,誰敢保證這些新任命的官員就一定廉潔奉公。道光帝心裡暗暗叫苦,但上諭已經發下去,總不能朝令夕改,再把聖諭收回來吧。思來想去,只恨英和這傢伙考慮不周,給自己出這個餿主意,讓自己騎虎難下。為了維護朝廷與皇帝的顏面,只能丟車保帥,一個月後,道光帝下發上諭,以英和不知地方情形,冒昧進言為名,罷免英和軍機大臣職務,同時停止清查陋規,此時距英和任軍機大臣只有三個月。

英和出身滿洲貴族,是一個有理想、有勇氣,立志要做一番事業的官員。英和年輕時,相貌英俊,被當時權傾朝野的和珅看中,欲招其為女婿。和珅那時隻手遮天,人稱二皇帝,有多少人想巴結討好和珅,而苦於沒有門路,有多少人相見和珅一面都難上加難,更不用說做和珅女婿這樣天大的好事,但英和及其父親斷然拒絕這門親事,不願與和珅同流合汙,並且不怕和珅的打擊報復,表現出難得的骨氣的勇氣,頗得世人稱讚。

然而作為這場反腐運動的提議者,英和在軍機大臣的位子上屁股還沒坐熱,就因惹起官場眾怒,在與貪官的較量中,輕易的敗下陣來,從此英和永遠的離開了軍機處,再也沒能重返軍機大臣之位。八年後,因為負責監修的道光陵寢滲水,英和被判死刑,幸有太后說情,故而得以從輕發落,改判發配黑龍江充當苦差。在冰天雪地的黑龍江呆了三年,有幸被釋放回到北京,9年後,病死,享年69歲。

道光皇帝與朝廷上下貪腐官員的第一次較量,以道光帝的徹底失敗而告終。

道光皇帝的失敗,表面上看是因為道光聽信了英和的餿主意,低估了整個官場對於反腐運動必然會出現的大力抵制,但深層次的原因卻在於封建專制體制的落後。法國著名哲學家孟德斯鳩在《論法的精神》一書中指出:“一切有權力的人都愛濫用權力,這是萬古不變的經驗。防止權力濫用的辦法,就是用權力約束權力。權力不受約束必然產生腐敗。”

而封建專制制度缺乏的恰恰就是行之有效的對權力的監督制度。沒有一套真正有效對官員進行監督的制度,隨著時間的推移,各級官員的腐敗是必然的,當整個官場大面積的腐敗集體出現時,就不是某一個人,甚至某一個皇帝能夠完全能夠解決的了的,當腐敗問題越演越烈,隨之而來的就必然是整個王朝的覆滅,道光皇帝反腐的失敗不過是為這一觀點的的 無比正確又一次提供了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