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科技

朝鮮戰場的一級戰鬥影戲譚秉雲這個錯誤的名字寫的!

朝鮮戰爭對新中國來說,無疑是一場非常重要的的勝利,這些勝利為我們贏得了更多的和平空間,而朝鮮戰場上也因此出現了很多英雄。

因此我們產生了大量歌詠英雄的文章,但是自媒體發達的時代,很多自媒體人懶惰,不嚴肅考證自己所引用的故事,造成以訛傳訛的效果。

這幾天打算寫一篇一級戰鬥英雄譚秉雲(譚炳雲)的文章,在頭條上搜了一下,發現裡面有很多的錯誤,很多字歷史領域作者對自己的引用不考證,道聽途說就隨便傳播。

當然作者本人也被譏笑為小學生,但是作者對此沒有感覺,我有幼兒園文憑的人都盡力嚴肅,你們這些有大學文憑的人是不是得更加嚴肅一點。

兩個名字同一個頭像的戰鬥英雄

在網上你能搜到兩個名字但是同一個人的資訊,就是一級戰鬥英雄譚秉雲(譚炳雲),部分作者未經考證,就用譚秉雲這個錯誤的名字。

但事實上他的真名是譚炳雲,這份1953年12月31日的《新華日報》頭版上明確地用這個名字,並且介紹了他的英雄事蹟。

很多搜尋軟體都用了譚秉雲這個錯誤的訊息欄,而且大篇書寫,事實上網際網路雖然難以獲取部分資訊,但是驗證一個資訊的真假完全是可以做到的。

譚炳雲(1923年-2003年),四川省江津(今屬重慶市)白沙人,中國人民志願軍一級戰鬥英雄,譚秉雲和譚炳雲這兩個人除了名字不吻合,事蹟完全吻合,照片完全吻合,也就說根本在說同一個人。

但是同一個人為什麼會產生這麼大的資訊錯誤了,眾多網友又從哪裡得到這些錯誤的訊息了?

推薦一下羅老師的這本書,大家看看,看看能不能發現疏漏,書籍應該是最嚴謹的東西,知識就不用說了。

錯誤的源頭

經過作者追查,譚秉雲這個名字來源於重慶作家羅學蓬,在《重慶日報》的一次專訪中,他在新書《中國人眼中的朝鮮戰爭》提到譚秉雲這個名字,《重慶日報》也是引用譚秉雲這個名字。

另外他自己也寫了一篇《呼嘯的雪原-不一樣的朝鮮戰爭》的文章,網路上錯誤的資訊大多引自他這篇文章。

其實整篇文章中有非常明確的四個錯誤必須指出,在這裡雖然本人學識有限,但是還是希望涉及到歷史人物的資料,在引用上大家要慎重,找原始資料,不要當二道販子。

1、美軍沒有騎二師的番號,你在網上就搜不到這個騎二師的番號,資訊如此發達的今天,你搜不到說明這個騎二師是最起碼是存疑的。

2、27軍軍長不是邱會作,朝鮮戰爭期間,27軍軍長彭德清,政委劉浩天(後曾如清),這是都有明確的資料的,可以查到。

3、1951年5月24日,27軍是在洪川、麟蹄地區,附近只有昭陽江,漢江雖然有,但是地理位置不對,可能是作者只知道這麼一個地方吧!

4、志願軍中沒有叫譚秉雲的戰鬥英雄,只有譚炳雲,這個可以找到最早的《新華日報》證明。

當然關於譚秉雲的百科知識錯誤也不止這麼一點,有興趣的自己可以去找,我就是從騎二師找到突破口的,因為網上就找不到美軍騎二師的記錄。

總結:寫文章一旦失去嚴謹的態度,肯定會犯很多錯誤,我們當引以為鑑,原本我都給這篇文章起名《抗美援朝戰場上的人形高達譚秉雲》,後來因為網上資訊有錯誤只好放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