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科技

水泊梁山排名第23位的好漢,成就比宋江還大,橫行關中還做了皇帝!

文/格瓦拉同志

在施耐庵的筆下,在梁山排行第23位的好漢-“九紋龍”史進,是一個俠肝義膽、豪爽磊落的英雄形象,在山寨中擔任馬軍八虎騎兼先鋒使,跟隨宋江南征北戰、屢立戰功。按照《水滸傳》的說法,史進在跟隨宋江接受朝廷的招安後,與一眾兄弟征討方臘,結果在昱嶺關前被敵將龐萬春一箭射死,留下一個令人無比唏噓的結局。

“九紋龍”史進的原型其實是史斌

其實,梁山好漢在歷史上多有原型,而史進的原型便是宋江義軍中的骨幹史斌。不過,史斌並沒有死於討伐方臘的戰事當中,而是活到了南宋初年,並且還曾幹過一件令其他好漢想都不敢想的大事業-稱帝,成就遠非宋江可比。那麼,歷史上的史斌究竟是個怎樣的人物?他有何德何能做皇帝?最終的結局又如何?

由於史斌的身份是“賊”,所以正史當中不屑於詳述他的籍貫、出身和事蹟,《宋史》當中僅是極為簡略的提到他是“關中賊”,而《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則明白無誤地的說明,史斌乃是宋江的餘黨。根據以上史實,再聯想到“九紋龍”史進的籍貫華陰縣正好屬於關中,而按照關中人的發音,“斌”與“進”相似,因此我們可以斷定,正史當中的史斌,正是《水滸傳》當中的史進。

宋江劇照

史斌何時、因何事加入到宋江的隊伍中,史書當中並無記載,但按照常理分析,作為義軍骨幹的他,在跟隨宋江投降朝廷後(按照《宋史》記載,宋江被海州知州張叔夜擊敗後,被迫投降朝廷,之後還參加過對方臘、遼的戰事),理應被授予官職。然而僅僅過了數載時間,他便再度扯旗造反,這其中的原由後世無法詳知,或許是因為鬱郁不得志,或許不堪上司的欺壓,但無論哪一條似乎都講得通。

當然,也不能排除另外一種假設,即史斌在兩宋交替之際,親眼見證亂世的來臨,難免會心生非分之想,想過一把稱王稱帝的癮。若果真如此的話,那麼說明在史斌扯旗造反之前,他在關中必然擁有不少的支持者,並且手下兵馬眾多,勢力不容小覷,絕非一般佔山為王的草寇可比。

圖中劃線部分為史斌稱帝所在地-興州

不管上述哪種猜測是歷史真相,總之在宋高宗趙構於南京(今河南省商丘市)即位後才2個月時間,史斌便率軍攻佔興州(今陝西省略陽縣),並在當地僭號稱帝,時在建炎元年(1127年)七月。興州屬於陝西軍事重鎮,位於漢中西北部,控遏關中通往四川的要道上,四周地勢險要,北上可以攻略關中,南下可以經營四川,戰事不利的情況下可以據險自保,實在是一個“寶地”。

果不其然,史斌在僭號稱帝后不久,便率主力南下攻略四川,意圖效仿劉備、王建、孟知祥等人,在蜀中立國。然而,史斌的大軍在劍門關遭遇宋將盧法原、邵伯溫的頑強抵抗,最終無功而返(“建炎元年秋七月,賊史斌據興州,僭號稱帝。斌本宋江之黨,至是作亂……斌遂自武興謀入蜀,成都府利州路兵馬鈐轄盧法原先與本路提點刑獄邵伯溫共議遣兵扼劍門拒之,斌乃去,蜀賴以安。”見《建炎以來系年要錄》)。

名將吳玠擊敗史斌,並將其俘獲

既然無法攻取四川,史斌遂率主力北上,意在攻略關中、封鎖潼關,在三秦大地立足。在進攻興元(今陝西省漢中市)失利後,史斌轉而猛攻京兆府(今西安市),結果遭到名將曲端、吳玠等人的頑強阻擊。建炎二年(1128年)十一月,史斌的部眾在忠義兵統領張宗諤的引誘下大多逃散,吳玠趁機出城攻擊史斌,迫使後者潰逃至鳴犢鎮,不久又將其俘獲。

按照大部分史書的記載,史斌最後是被吳玠或曲端斬殺,但按照徐夢莘《三朝北盟會編》的說法,則是被判處凌遲極刑。若果真如此,史斌最終真可謂死無全屍(“會叛賊史斌侵興元,不克,引兵還,忠義兵統領張宗諤誘斌至長安而散其眾,欲徐圖之。端遣玠襲擊斌,斌走鳴犢鎮,為玠所擒。端自襲張宗諤殺之,收復長安,以斌凌遲處斬。”見《三朝北盟會編·卷一百一十六》)。

史斌兵敗被俘,終被凌遲處死

作為“九紋龍”史進的歷史原型,史斌雖然是宋江的部屬,卻做出了一件讓“上級”連想都不敢想的大事-稱帝,後者若泉下有知,理應驚訝、震動不已。然而,史斌其興也勃、其亡也忽,僅僅僭號1年多時間便失敗,最終落得被凌遲處死的下場,實在是令人唏噓。

史料來源:《宋史》、《建炎以來系年要錄》、《三朝北盟會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