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科技

300億蟬蟄伏地底17年,一次傾巢而出,科學家:可食用且美味!

此時此刻的美國東部地區,自然界最偉大的奇觀之一正在發生。儘管它可能缺乏非洲塞倫蓋蒂角馬、斑馬等食草大軍史詩般遷徙的威嚴或日本櫻花季節的寧靜之美,但數十億或數百億的蟬齊齊破土而出的畫面同樣令人讚歎不已。它們為這一刻等了17年,用刺耳的、高分貝的叫聲向陸上生靈宣告:

我們出土了!

據美國媒體報道,自2021年5月開始,成千上萬的“週期蟬”正大量湧現,它們的屍體和歌聲覆蓋了包括印第安納州、肯塔基州、馬里蘭州、密歇根州等美國東部16個州地區的的森林、公園、後院。幸運的是,它們不會對人們或生態造成巨大的破壞。

而美國公民科學家估算,從5月下旬到6月第一週,

美國東部約有300億隻蟬破土而出,某些地方每英畝的蟬數量將超過一百萬只,這相當於每平方英尺25或30多隻

百億週期蟬蟄伏地底17年,一次傾巢而出!

全世界有近3400種蟬,但每隔17或13年出現一次的週期性蟬是美國東部特有的品種,共有15種(13年週期蟬有3個蟬群,17年週期蟬有12個蟬群)。此次突襲美國東部的週期蟬又被命名為“第10群”(Brood X,X為羅馬數字的10),為Magicicada septendecim,M。cassinii和M。 septendecula種類形成的混合蟬群,它們以其火紅色的眼睛,超大聲的蟬鳴聲,以及每17年出土一次而聞名。

可能很多人認為,蟬的壽命只有短短的一個月,畢竟大家看到蟬的出現到消失也就持續一個月左右。但實際上,當你聽到蟬在樹上的歌唱時,其實它們已經在地底下蟄伏了多年。

研究顯示,蟬的一生分為卵、幼蟲(若蟲)、成蟲三個階段。首先雌蟬用自己尖尖的產卵管插進樹的嫩枝嫩葉產卵,通常一次產上千個卵,產下的卵會破壞嫩枝嫩葉的汁液供應,接著孵化(6到8周時間)出一米粒大小的、半透明的幼蟲隨著乾枯的嫩枝葉掉落地上。之後幼蟲就順勢鑽進泥土裡,靠吸食樹根裡的汁液存活,靜靜的等待漫長的黎明。

待到要出土之前,幼蟲會花時間去修一條通往地面的隧道。它先從植物的根部吸取水分,潤溼四周乾燥的土壤,然後趴在隧道的頂部,等候著適合羽化出土的天氣。那什麼天氣適合羽化出土呢?

以這次美國東部湧現的17年週期蟬為例:在地底下度過17個年頭,在第17年的春夏之際,當地表下30釐米的土壤溫度達到約攝氏

17。7度

時,它們就會爬出地面。

爬出地面的幼蟲會花上幾小時的時間蛻殼、展翅,幾天後,可長到4釐米。地面成長的過程中,雄蟬用高達96分貝的鳴叫聲鳴叫3周,吸引雌蟬(發音器發育不全,不會鳴叫)。在完成傳宗接代的任務後,它們就回歸大自然。如果沒有出現意外的話,蟬在地面上生存的時間約為40天。

幸運的蟬找到了另一半,於是留下上千個後代。如果不幸沒有找到,那隻能獨鳴一夏了。

為何選“質數年”出現?

其實不同種類的蟬都會選擇它們出生後的第3、5、7、11、13或者17年之後出土,比如我們中國的蟬的穴居時間在3到7年。那它們為什麼要專門挑這些年份出現呢?

這些年份都有一個共同特點:都是質數,即除了1和它本身以外沒有別的約數的數。難道週期蟬也懂數學?其實不是,週期蟬的週期主要受到

惡劣氣候

天敵掠食造成

。簡單來說,它們選擇一個最大的生存率而不被團滅的生存策略。

惡劣氣候造成的週期性:

週期蟬可追溯於180萬年前,期間發生多次冰期。冰期的夏季也有可能是寒冷的,如果在寒冷的夏季出土,蟬就會被凍死。在經過幾次的試錯被團滅後,只剩下生命週期為13年以及17年左右的蟬。而科學家計算,以10到18年的生命週期來算,假如1500年裡每隔50年出現寒冷夏季,那17年蟬就有96%的避開冷夏,生存率最高。如果是其他週期則導致數量減少,10、12與18年的週期數量驟降,甚至滅絕。

天敵掠食造成的週期性:

要知道,蟬在天敵面前幾乎沒有防禦力,那如何才能確保不被團滅呢?一是處於“

捕食者飽食策略

”:每次都傾巢而出,每次出土數量都超過10億。一旦它們同時以億計數量級的群體出現,就能在餵飽天敵後,還留下許多同伴繁衍下一代。相反,如果它們是以少數、選不同時間點出現,很大機率會在繁衍之前就被吃光了。

二是避開“群體高峰週期”更短的捕食者。舉例來講,如果週期蟬的生命週期是10年,它們就會遇見1、2、5或10年的捕食者;但如果是17年為週期,就只會遇到1年和17年高峰週期的捕食者。換句話說,

除非捕食者每年都繁殖,或者正好17年繁殖一代,否則17年週期蟬都不會成為捕食者種群數量的助力

美國人也開吃了!

雖然週期蟬不會攻擊人類,也不會對環境造成破壞,但當成千上萬的週期蟬出現在後院、走廊併發出嗡嗡的蟬叫聲的時候,還是有很多美國人感到苦惱。那有什麼好的建議呢?美國科學家建議人們抓來吃,安全而且美味,並且指出那些還沒有長出翅膀的蟬幼蟲最美味。

美國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教授傑西卡·範佐(Jessica Fanzo)表示:“在世界範圍內,季節性地吃昆蟲是很普遍的,它們的味道、營養價值都很重要。甚至在美國這裡,一些美洲原住民在困難時期也會食用蟬。”

同時吃蟬對環境也有好處,是人類可持續的低脂蛋白質來源。範佐表示,畜牧業造成大量的溫室氣體排放,也是造成森林砍伐和生物多樣性喪失的主要原因之一。那麼,我們可以用什麼代替牛肉等紅肉呢?昆蟲以及較小的動物,如雞肉或海鮮不僅滿足我們的營養需求,而且使我們在地球上的步伐更輕。

另外一項於2016年發表在《 NFS期刊》上的研究表明,已知的可食用昆蟲物種超過2000種,而食用昆蟲在113個國家中很普遍。昆蟲通常含有20%至70%的蛋白質(昆蟲的蛋白質含量取決於昆蟲的型別和發育階段),並且含有大量的鐵和鋅。

當然,現在美國人對蟬的烹飪方法也讓人大開眼界,甚至有餐廳打出這樣的標語:17年一遇的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