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科技

為何古代無人敢假造聖旨?專家:看聖旨的第一個字,如何造假?

前言

殺盡江南百萬兵,腰間寶劍血猶腥。

近些年來,各大電視的古裝劇播出頻頻,其中並不乏一些粗製濫造,甚至歪曲歷史的劣質劇,它們將一些史實故事修改的一塌糊塗。使得這些劣質劇根本不能給人們講述真實的歷史故事,更有甚者會誤人子弟,誤導人們對歷史的看法,其中便有對聖旨的看法。很多人在看了這些影視劇之後都覺得聖旨看起來都非常的簡單,應該很容易造假,那為何古代無人敢假造聖旨?專家:看聖旨的第一個字,如何造假?

造假聖旨的成本

古語云: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四海歸一,皇權永恆,而在這樣的集權制度下,皇帝的話便是聖旨,那可謂是君無戲言,不僅僅是說出的話需要執行到底,就連製作聖旨的成本也不在少數。

在各類影視劇中的聖旨,往往不過一尺之長,一個太監便能輕鬆開啟宣讀,這顯然是不切實際的。史料中記載的聖旨,最短的聖旨也有足足兩米長,而最長的更是達到了誇張的五米,這麼長的聖旨,顯然一個人是無法開啟的。此前在河北考古發現了一面長達3。6米的聖旨,更是印證史書中的記載,同時也表明作偽的難度之高,這麼大的一面聖旨,其間的精工刺繡無數,作假顯然是難以面面俱到,容易露出破綻。

除了面積巨大之外,想要作假一面聖旨,其所用的材料也是一筆巨大的花費,皇帝下達的聖旨的材質也並非是一成不變的,在面對不同等級的官員時,聖旨的軸柄質地也是完全不同的。在面對等級越高的官員時,用的質量自然也就越好。

此外,除了軸柄這些地方的變化之外,聖旨面上的色彩也隨著官員等級的變化而變化。以清朝為例,對五品以下的官員頒發是顏色單一的聖旨,基本上都是純白綾,而在對五品以上官員頒發的則是多色的聖旨,而對等級最高的官員更是頒發七色聖旨。

除此之外,皇家為了避免有人偽造聖旨,也為了宣示皇權,在聖旨的兩端通常都有刻有皇家特意製造的防偽標誌,大多是翻飛的銀色巨龍,外人並不知曉。

除了以上諸點,還有最重要的一點,那便是布匹的原材料。這些布匹價值不亞於相當於如今等面積的鈔票,很多還是由外邦進貢的,十分的珍貴,一般人根本無從獲取,更是難上加難。

從尺寸到原料,這些複雜和昂貴的用料,令偽造聖旨成了一件極難的事,不僅需要想方設法地找到這些稀有的材料,還要能在其上造出不同的顏色,成本極高。

聖旨第一個字的秘密

除了成本高昂的原因之外,還有另外一個重要的原因,那便是聖旨的第一個字,聖旨開頭第一個字遠沒有想象的那麼簡單。比如奉天承運的“奉”字。雖然在皇帝下達指令的時候是用筆書寫的,但聖旨上的這第一個“奉”字可不是皇帝寫的,這是在製作聖旨的時候被人提前繡上去的。

聖旨從開頭製作開始便已經下了大功夫,皇宮中有技藝高超的繡工,她們在開始繡這個“奉”字的時候便做上了記號,它在製作的時候,是根據祥雲的不同位置而具體定製的,就像如今我們人民幣上的辨偽暗紋,這種刺繡是一般人無處學到的,這類刺繡手法只流傳於皇宮內,外人無法知曉,這便讓人在第一個字便被卡住了。

聖旨造假的後果慘烈

聖旨寫完之後都會蓋上皇帝專屬的玉璽,來表現自己的皇權。同樣,作為自己皇權的象徵,不論是哪個君王,都是絕對不允許有人膽敢造假聖旨的事發生,一旦被人發現,必然面臨滿門抄斬的下場,甚至株連九族,因此也很少有人願意冒這樣大的風險去造假聖旨。

同樣,後果如此慘烈的情況下,聖旨的製作也將各自分領各自的責任,每個環節都有各自需要負責的人。從製造聖旨,到書寫內容,蓋章宣旨等等這一系列的環節,絕不是簡簡單單的完成。每個環節都需要人簽字,一旦哪個環節出現了錯誤,該環節的負責人輕者流放充軍,重則殺頭腰斬,甚至會連帶家人一起受罰,嚴重者甚至會株連九族。

在嚴酷的連坐和責任制之下,不管哪個環節的人都只得戰戰兢兢地本分工作,甚至不敢多嘴,不論是誰都不願意拿自己的性命和家人開玩笑。

當然,世事無常,雖說沒有造假的聖旨,但也有被篡改的。其中最著名的當屬趙高篡改始皇帝遺詔。逼死扶蘇,扶持胡亥上位。只是這裡的聖旨也並非造假,只是聯合李斯篡改了聖旨的內容罷了。

結語

綜上所述便是我對為何古人無人敢假造聖旨的見解,它不僅難度極大,成本也很高,而且如果被發現更是後果慘烈,因此無人敢對聖旨有造假的心。對此,各位讀者又有什麼看法呢?

參考資料:《詩經·小雅·北山之什·北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