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科技

諸葛亮在五丈原上做出的戰略部署,為什麼令人疑惑不解

公元234年,已五十四歲的諸葛孔明率領十萬蜀軍再度北上,這是他人生中第六次出征北伐。早在八年前,他已從成都進駐了漢中,開始了他的事業。顯然,對於權利來說,孔明更看重的是匡扶漢室的夢想。

然而,造化弄人,起初的五次遠征均以失敗告終,這一次諸葛亮用盡畢生心血,打算在有生之年完成這場偉業。然而,五丈原上的一場決戰,諸葛孔明功敗垂成,未能完成匡扶漢室的夢想,為後世留下千古遺憾。

有人稱,諸葛孔明已經預感到自己的歸天之時,所以他做出的這番部署只是為了等待自己離開人世的那一刻。不過,筆者卻覺得諸葛孔明想要等待的卻並不是自己生命的終結,而是蜀漢基業崛起的希望。

對於諸葛亮將畢生精力都投注於六次北伐這件事,很多學者表示以當時蜀魏兩國的國力來看,魏國被擊敗的可能性微乎其微。諸葛孔明的戰略佈局無疑是“逆天而行”,這種做法使蜀地的老百姓承擔了重負。在連年的窮兵黷武中,蜀漢的國力逐漸衰竭。

然而,於諸葛孔明本人的立場而言,作為一名託孤大臣的他謹遵先帝的遺囑,勵精圖治,窮畢生之精力完成先帝未竟的事業,這種精神是值得讚揚的。

還有人稱,諸葛孔明之所以連年發動戰爭,是因為他想借助戰爭剷除政敵,鞏固自己的勢力。顯然,這種說法純屬子虛烏有。但看諸葛家族的情況,諸葛均追隨兄長入蜀後,史料中再未見關於此人的事蹟。

諸葛亮的乾兒子諸葛喬和其他士族一樣在前線奮戰,拋頭顱灑熱血,最終馬革裹屍。毫無疑問的是,諸葛孔明根本沒有利用“裙帶關係”幫助自己的家族崛起,所謂排除異己是荒誕不經的說法。

倘若諸葛孔明的確有私心,他何不效仿自己的老對手司馬懿,將子嗣培養成司馬昭、司馬炎這樣的大野心家呢?時至今日我們仍能從諸葛廟看到一座刻著“心外無刀”四個字的石碑,或許這就是諸葛孔明一生的真實寫照。

歸根結底,孔明只是一把匡扶漢室的利刃,他的一生都甘願奉獻給蜀漢,成為劉帝手中的一把尖刀。五丈原上的等待,是這把利刃所散發出的最後光芒。諸葛孔明在五丈原進行了一場“渭水分田”的豪賭,將所有心血全部投注到蜀漢復興的希望之上!

參考資料:

【《三國志》、《三國演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