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科技

【品讀丹青】齊白石畫葫蘆:萬事不如依樣好

齊白石(1864—1957)

是一個多藝兼擅的藝術家,

蔬果是其尤為擅長的科目,

而葫蘆又是蔬果中最為常見的題材。

齊白石一生創作了數以百計的葫蘆題材繪畫,

在其藝術生涯中,

葫蘆雖然只是微不足道的繪畫小科目,

但就其藝術內涵和藝術特色而言,

在其繪畫中自有其不一樣的趣味。

今天就隨文旅君

一起來品讀齊白石筆下的《葫蘆》,

寄寓了白石老人怎樣的情感。

託片 紙本 設色 137。5×34。5cm 無年款

【題款】別無幻想工奇異,粗寫輕描意總同。怪殺天工工造化,不更新樣與萍翁。白石山翁題舊句。

【鈐印】木居士(白文)

葫蘆諧音“福祿”,在傳統民俗中有避邪趨吉、多子多福、萬事如意等寓意。齊白石畫的葫蘆作品很多,他曾說:“因喜葫蘆能解笑”。在其“衰年變法”之後,猶以黃葫蘆、藤蔓和墨葉的組合方式最多。此幅《葫蘆》構圖疏密相間,畫面景物雖集中,但處處通透。畫中藤蔓、葉片均勻分佈,氣勢一貫面下,而葫蘆墜於下方,使得觀者有一種自下而上仰視的感覺。畫中以溼墨寫出葫蘆葉,不著墨線勾筋寫脈,點綴以赭石枯葉,葉片的向背、深淺一一展現;又以焦墨渴筆寫藤,龍游宛轉,時隱時現,揮灑自如。叢葉亂藤之中,三個葫蘆若隱若現,濃烈的黃色和厚重的墨色形成強烈對比,使得整個畫面熱烈而充滿生機。

齊白石的畫都是“自家造稿”,葫蘆畫雖多,但這幅畫特別耐人尋味。齊白石葫蘆畫的成功,自然招致求之者甚眾。而畫者求變,買家求同,就像齊白石曾題道:“一日,有客見餘所畫雞,喜之。欲觀餘再畫,請勿更樣。即對客為之。故餘之畫有雷同者。”在齊白石看來,作畫賣錢沒必要扭捏作態或沽名釣譽,故寫詩自遣,還“怪殺天工”,真是“又向荒唐演大荒”,不由使人莞爾。畫作雷同,也源於齊白石對於藝術探索的嚴謹態度,畫面程式的形成如此,變化突破則更費思量。他曾在另一幅《葫蘆》上題詩道:“幾欲變更終縮手,舍直作怪此生難”。其實,他畫葫蘆並非千篇一律,在《葫蘆蝗蟲》畫中題道:“餘曾見天畸翁院落有藤一本,其瓜形不一,始知天工自有更變,使老萍不離依樣為之也。”

在齊白石晚年的照片中可以看到他大多胸前佩戴一個小葫蘆,而且其臨終前特遺囑將這個葫蘆也一同隨葬。其實這裡包含著齊白石對世界獨特的感悟:齊白石飽受離亂之苦,動盪之傷。他有《畫葫蘆》詩云:“萬事不如依樣好,九州多難在新奇。”他認為社會上求新求變的思潮導致了諸多紛爭,而葫蘆大同小異,正符合他心中的不變的“君子”形象。他曾評價葫蘆:“頭大頭小,模樣逼真,願人須識,不失為君子身。”可見齊白石畫的葫蘆還寄寓著他複雜而樸素的世間情感。(劉瑋治)

文字來源丨《北京畫院品讀經典系列齊白石》

圖片來源丨北京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