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科技

總監製陳偉談《萌探探探案》:一檔被故意做淺的綜藝

《萌探探探案》是愛奇藝製作的一檔IP沉浸式推理真人秀,如同其名字所顯示的,幾位並不熟稔於劇本殺、狼人殺等推理遊戲的嘉賓組成“萌探團”,每一期穿越到一個IP中,在原劇情的部分基礎上演繹一個新的故事。

《萌探探探案》嘉賓合影

如萌探家族第一個讓觀眾眼前一亮的案子就是穿越回《諜戰》。所謂的“眼前一亮”並不是指他們顯示出多高的大神水準,反而是因為他們太不熟悉劇本殺而漏洞百出所製造的搞笑效果:孫紅雷用一雙自己完全杜撰的襪子劇情勾住了黃子韜,讓後者篤信自己和孫紅雷是同一陣營,並在最後自信地逼問那英,讓沙溢和楊迪明知黃子韜無辜也要把他先投出去;還有遊離於狀況外、以沉默自保的宋亞軒……第一案的荒誕搞笑顯然是多於探案的。

黃子韜逼瘋了三個好人

這種蠢萌的氣質也延續到第二案《慶餘年》,在其他推理遊戲中有不俗表現的張若昀顯得一身本領無處施展,說了一堆劇本殺中的術語,萌探團們如聽天書,比起探案,萌探家族花了更多精力在搶令牌的猜對錯的遊戲中。上週五《萌探探探案》上新第三案,穿越回大家青春期必不可少的那部《還珠格格》中。

從第一案開始,觀眾對於《萌探探探案》就發出如下幾個疑問:為什麼探案還可以探得如此之戲謔、草率,說好的垂直類網綜天然鎖死圈層使用者呢?而IP和探案結合,是經典的跨界合作還是會受限於原語境反而顯得拘泥呢?嘉賓的選擇上,既然有許多已然顯示出劇本殺天賦的嘉賓,為何棄之不用,反而選了一窩“笨探”、“萌探”呢?

最近,澎湃新聞採訪了愛奇藝高階副總裁、《萌探探探案》總監製陳偉。

愛奇藝在2019年開始規劃“迷綜季”,“我們在做使用者調查和市場洞察的時候,發現線下的沉浸式娛樂方式已經變成一個大眾的趨勢。2020年,我們將迷綜季作為綜藝方面重點的創新賽道來佈局。一開始其實只是想上馬一個專案來看一下反饋,但是看到這種沉浸式娛樂形態的上升趨勢以後,我們決策小組下定決心2021年上線三個節目,形成綜藝的節目帶和產品線,我們把它定義為迷綜,就是像迷霧劇場一樣的綜藝節目帶。”陳偉介紹。

陳偉所談到的“迷綜季”目前包含《萌探探探案》、《奇異劇本鯊》和《最後的贏家》。

關於網友一直詰問的關於《萌探探探案》不夠燒腦的問題,陳偉迴應,這是“有意而為之”,他介紹,“迷綜季”三部曲將是由淺入深的:

“《萌探》的定位就是以構建國民級綜藝為目標,主打淺推理、歡樂的劇本殺。即將上線的《奇異劇本鯊》主打以不同的劇本殺玩法,比如推兇本、陣營本等,呈現一個很豐富的劇本殺的生態;因為懸疑推理綜藝不僅僅只有推兇這一個,還有更豐富的玩法和經典的型別。正在籌備的《最後的贏家》,將是非常硬核的推理,甚至不是一集一集的,而是一個前後關聯的連續劇。”

雖然做網綜的原則一向被認為是“年輕人喜歡什麼,我們就做什麼”,但是愛奇藝判斷,接下來網綜應該思考的是如何增加對大眾向和國民項內容的開發,所以,瞭解怎樣將網路綜藝做淺、做到大眾化也是一個重要的技能。

陳偉在《萌探探探案》釋出會上

陳偉認為,將一檔推兇的綜藝做得大眾化、做淺反而不容易。

他說:“觀眾當然喜歡看到一群很聰明的人去玩一些很高階的推理遊戲,或許觀眾也希望看到普通人去玩年輕人都在玩的遊戲。我們希望有一個產品來滿足普通人的需求,所以我們去找萌的人,這個是一個大的方向,萌的人裡面再找化學反應。如果把那英拿掉,只剩一個孫紅雷,就會出現沒人敢挑戰他的局面,整個觀感就會大不同,所以我們請了那英這樣一個大姐來鎮住他,一個大哥、一個大姐,形成一種制衡關係。黃子韜是用激動型還是策略型,就是他自己的個性和選擇了,老沙、楊紫、宋亞軒就可以玩起來了。所以,首先是萌,然後得制衡,制衡之後大家就可以發揮自己的個性產生真正的化學反應了。”

嘉賓沙溢

“其次,我們就在想怎樣照顧到我們的大眾型使用者,我們想到最容易理解的就是那些熱播的IP,很容易讓使用者理解其中的劇情,增加使用者的情感帶入程度、對整個故事的走向的熟悉程度,以及故事人物的熟悉程度,所以最後我們決定在這些IP的框架之內來進行劇本殺、密室型的二次創作,大眾理解門檻是我們考慮的首要因素。”陳偉說。

孫紅雷

【對話】

一開始我們定位它是一個S級國民綜

澎湃新聞:

之前《明星大偵探》《密室大逃脫》這樣的綜藝以及這幾年狼人殺、劇本殺被青年人喜歡,這些綜藝和娛樂形式已經塑造了青年人重視推理的習慣,看到第二期,會發現《萌探探探案》並不是一個對推理非常苛刻的節目,這樣在目標觀眾上是否會有一些偏差?而且該怎樣來說服觀眾推兇的綜藝呈現不只一種?

陳偉:

其實都是靠你自己的產品來向用戶展示,而不是用嘴來解釋的,我說一萬句我們跟其它產品的目標是不一樣的,我們這個產品的目標是大眾向,是國民綜,講一萬句不如大家看一下節目。我們希望它能夠讓新的娛樂形式更大眾向,獲得更多使用者的關注和喜歡,這個是我們這樣的設計。

對於核心使用者來講,肯定你滿足不了他的需求,因為他已經看了很多年的更深的推理了。我們後面還有產品,總會有一個產品大家會覺得符合他的需求,但是不可能是每個產品都要打中所有的需求,沒有那樣的產品的,又說強的垂直需求,又希望它大眾,這樣的話我覺得也做不到,所以目標清晰一點。

黃子韜

澎湃新聞:

《萌探》播出到現在(到第二案),從收到的反饋來講,是更增加信心了還是更有壓力了?

陳偉:

目前的資料來看確實是以大眾向傳播的,它的整個表現也和我們平臺上所有S級的國民綜表現的曲線、使用者的構成等很多更細節的資料非常相似。我們從一開始就想要它打造成為一個S級國民綜,事實上它最後的表現也是S級國民綜的資料表現,反而讓我們沒有那麼擔心了,如果一開始我們定位它是一個S級國民綜,它後來出一個垂類的(資料表現),我可能會更擔心我們後面怎麼辦。

澎湃新聞:

因為近些年的網綜領域不斷垂直、細分,比較成功的一些案例都是網綜IP持續運營的典型,對標不同圈層,各有其固定受眾,比如芒果平臺的一些綜藝。愛奇藝在孵化新的推兇類綜藝時會面臨著來自其他平臺的壓力嗎?

陳偉:

我覺得不是同一類產品,目前這類聲音大部分集中在豆瓣,知乎上面。從大眾向傳播講,他們也不是所有的聲音的來源,只是一部分聲音,而且是一部分垂類使用者比較聚集的地方的聲音,我們會關注到這些聲音,我們會在後續的產品上來滿足和應和這類的需求。本身我們作為長影片的平臺,做大眾向傳播的平臺,每一類使用者我們都會滿足,但是不會在每個產品上滿足所有使用者的需求,後面會有產品滿足這類使用者的需求的,有一個節目已經開拍了,一集的本子就寫了厚厚一摞。

《慶餘年》主演張若昀參加了《萌探探探案》的第二案《慶餘年》

劇本殺現在已經是房間裡的大象了

澎湃新聞:

可不可以理解為,“迷綜季”是基於“迷霧劇場”持續推進帶來的信心,這兩條產品線之間會有怎樣的互動?

陳偉:

迷綜季的綜藝會用到迷霧劇場的IP、演員、佈景。還有一點,從迷霧劇場的角度講,它也是希望把這個劇場做成大眾喜愛的精品短劇劇場。從幾個迷霧劇場比較有代表性的劇集來看,也是多圈層全人群的,無論是《隱秘的角落》還是《沉默的真相》。我看他們的一些本子,我覺得他們也是面向大眾的一個目標,不是把自己越做越垂的思路。

而且如果只有愛奇藝迷霧劇場的成功,我也沒有那麼強的信心說在綜藝上就一定能夠做好。這個從思維角度講,出發點更像是2017年我規劃《中國有嘻哈》的思維,線下已經蔚然成風了,在年輕人裡面已經是一個隱形的大眾文化了,我們在那一刻讓它成為一個大眾知道的新的年輕人興起的主流文化,是這樣的思維邏輯。劇本殺現在已經是房間裡的大象了,我們告訴大家孫紅雷和那英都能玩,別人玩得可能很有邏輯性,條理性,沉浸感,但是我們也可以玩得很開心。

那英在第三案《還珠格格》中扮演那妃

我們本身是在迷霧劇場上不停地給喜歡懸疑題材的使用者增加供給,那麼綜藝為什麼不可以去把這部分使用者的需求也做一些滿足,從全站的角度講,我是透過不同的產品,不同的品類來滿足同樣一群使用者在不同時間的,對於同一類興趣內容的需求,大概是這麼個想法,所以就有了來重點打造迷綜產品線的思路。

澎湃新聞:

從年初愛奇藝的為愛尖叫晚會就可以看出,愛奇藝對於IP的重視,這次《萌探探探案》也是“首檔IP沉浸式推理真人秀”,推理和IP沉浸這兩個內容結合是否也有一種天然的便利,至少是不用為購買IP版權付出很多投入?

陳偉:

當然還原這個IP是要錢的。尤其是改編和場景,它不是影視劇一樣,它是真人的影片體驗,這種體驗是需要NPC,DM,需要環境,規則的設計來推動,甚至有一些變格本還需要隱藏的關係在背後推動,在這樣的情況下,你不能像過去戶外真人秀一樣做一個簡單的佈置。你還要設定背後的線索,哪怕再淺推理你也有一個推理邏輯,所以這部分的改編在原IP的基礎上進行很多花心思的一個改編,改編之後你還要還原,還原到現實的場景裡面,有一些還原不了還要重新搭場景,有一些在橫店那邊把一些場景進行簡單的改造來完成它。

澎湃新聞:

在網上流傳一個吳彤接受採訪的截圖,他說因為嘉賓一個比一個笨,所以沒有走燒腦路線,所以是否存在根據嘉賓的反應去臨時規劃任務和推理內容的情況?

節目吳彤的發言引來一些爭議

陳偉:

沒有,但是有一些集數的具體場景任務裡面,確實是有AB方案的,A方案是當他們很聰明地找到那個線索,劇情會往哪個方向走,NPC以什麼樣的方式接下來推動和應對;B方案是當他們沒有拿到這個線索,但你又不能喊停,那麼我們NPC在這個環節可能是用另外的方案。劇本殺就是沉浸式的邏輯,在這個邏輯裡面你不能停下來跟他重說,你就得順著他的故事再往下走,他確實是有一些關沒有探出來,就會卡那,可能是NPC會反彈,會跟他們說:拿一某個東西給我,說沒有,沒有你就去找。

澎湃新聞:

愛奇藝的平臺對於迷綜季這條線有什麼期待,比如是否想將其做成一個新的賽道,比如是否希望盤活之前的一些IP,實現類似全產業鏈的IP開發這樣的目的?

陳偉:

我們有好幾個部門都在進行相關的規劃探索以及推進了,包括我們的新消費事業群的IP授權衍生部門,他們在跟各個商業綜合體和這個行業裡面的很多頭部合作伙伴,不單單包括經營者,也包括創作者一起合作,把我們自己擁有的改編得很好的,甚至在節目裡呈現出來的IP做線下的授權和合作,這個是一方面。

另外一方面我們還有其它的部門,也把除了我們綜藝劇之外的,還有其它的各種IP,我們的VR部門創造的一些IP,動漫部門創造的IP,也做此類的改編,進行線下的拓展和開發,甚至是我們的市場部也會去做這方面的一些快閃型的探索,來收集使用者的反饋和資料,來給其它的業務部門提供更多的市場反饋。

所以它是一個體系行為,是我們整個平臺來合力推動的線上線下對這個行業的一個探索。有一些已經是在簽約階段了,有一些是在做定向的開發階段了,有一些是授權了,大大小小的,這三個迷綜上線之後,尤其是後面的原創型別的IP大量被觀眾知道之後,這部分的工作會更加快腳步。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