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科技

視障人群的指尖世界——盲文,你瞭解多少?

健全人透過眼睛看到世界,如果換個方式,用觸控去感知,世界會是什麼樣的呢?對於視力受損嚴重和失明的視障人士,觸控是他們瞭解世界的重要方式,而盲文做為觸覺的語言能讓黑暗的世界變得具體和清晰。

揭開盲文的“神秘”面紗盲文是怎麼來的?這些“別樣”的文字又有什麼規律呢?據陝西省盲協副主席、西安市盲協主席魏國光介紹,盲文是由法國盲人路易·布萊爾於1824年創造的,20世紀80年代,盲人黃乃先生根據我國語言特點創造出了中國盲文。盲文也可以叫點字或凸字,主要是靠手指的觸覺來分辨出每個不一樣的文字。“現在人們使用的盲文是在拼音的聲母和韻母的基礎上創造出來的。每一個聲母韻母在盲文板上都會有固定的點位,比如我們書寫‘高’字,就在盲文板的右側先扎出來一個聲母g的點位,再在第二個區域內扎出來一個韻母ao的點位,這樣反過來觸控的時候,就能識別出這個字。”魏國光介紹,盲人在書寫盲文時,首先要把盲文板固定在盲文紙上,然後從右向左書寫,當書寫完成後,就把盲文紙反過來,從左向右的去觸控,就可以感覺到剛才用盲文筆書寫出來的那些凸起。

讀寫盲文耗時 印製盲文成本高“其實,視障人群在盲文的讀寫上非常耗時,並且印製成本也高。”據魏國光介紹,盲文摸讀每小時的閱讀速度一般在10000至15000字,與健全人的閱讀速度相比慢很多。而在書寫過程中,視障人群首先要熟練記憶點位和音節,同時需要盲文筆、盲文手寫板、盲文作圖工具、橡膠墊等各種工具。另一方面,以常見的A4紙舉例,一面A4紙面按普通排版方式來算,可容納七八百個漢字,但如果要製作成盲文書,一面只能排300個字左右。“所以大家在日常生活中可以看到,盲文書籍普遍非常寬大厚重。”魏國光介紹,一本很薄的漢文讀物製成盲文書後,體積和厚度要增加10倍,所以成本相對較高。

生活趨向科技化 盲文仍不可替代“其實現在科學技術發達了,電子語音技術讓我們的生活變得方便了很多。”在採訪的十多位視障人士中,多數受訪者表示,他們幾乎都能夠熟練地使用智慧手機的多種功能。如:喜馬拉雅、暢讀助手、懶人聽書等聽書軟體。在與人交流中,微信、QQ等軟體的語音功能也是他們常用的工具。如今,盲人電腦語音軟體、人體語音溫度計、電子語音盲杖等新興電子語音用品的出現,讓他們逐漸用“聽”代替了“讀寫”。“科技的確讓盲人的生活越來越方便,但這並不意味著盲文對視障人群的作用變小了。”陝西白手杖視障服務中心理事長惠娜認為,盲文在中高等教育中的作用是任何電子語音產品所取代不了的。“比如數學課本中幾何圖形、化學課本中的電子式、物理課本中的電路圖,無論用多麼精確的語言去描述,也不能使盲人在頭腦中形成這些圖形的概念,只有製成盲文點字圖形,盲人透過手指的觸覺才能在大腦中形成明確的概念。”惠娜說,視障人群在日常聽書之外,還同樣需要盲文閱讀來實現精細化閱讀,所以,盲文對於視障人群在接受教育過程中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西安報業全媒體記者 雷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