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科技

機械臂大顯神威,“東方紅”遨遊太空51年,網友:用機械臂接回它

2021年6月17日9時22分,伴隨著一聲點火命令的下達,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船核心艙成功發射,從這一刻開始,中國人終於打破了外國的技術封鎖和壟斷,擁有了自己的空間站了,中國人在宇宙空間站領域,再也不需要看歐美國家的眼色了。

為了等到這一刻,中國航天人整整為之奮鬥了幾十年,幾代人的韶華青春全部奉獻給了中國的航空航天事業。

因此,這次神舟十二號的發射成功,給了國人巨大的精神鼓舞,也引得國外同行紛紛拋來羨慕嫉妒恨的目光,有歐洲宇航員為了能進入中國空間站,捨命學漢語的;也有美國方面永久排斥中國進入國際空間站的。

對於此次中國空間的跨越式發展,歐美各國觀點之偏頗,論調之清奇,凡此種種,不一而足,實屬罕見。

不過,中國空間的成功能讓歐美諸國形成羨慕嫉妒恨的巨大反差,終歸說到底,還是由於我國強悍的航空航天科技惹得他國豔羨眼饞罷了。

而在眾多的“黑科技”當中,中國航空航天擁有的完全自主智慧財產權的智慧機械臂是所有“黑科技”中的“高能科技”。

中國的智慧機械臂甚至還引得美軍的“太空司令”憂心忡忡地表示:“憑藉太空機械臂技術,中國可以在未來的系統中用於抓取其他衛星,比如摧毀美國的GPS系統。”

美國人的“妄想症”發作後,立刻引來了全世界的群嘲,因為,儘管中國人擁有智慧機械臂的完全自主智慧財產權,但機械臂並非中國人首創。

比如,加拿大空間站的機械臂、歐洲空間站機械臂以及日本空間機械臂,上述這些國家的機械臂研發出的時間早於中國,只不過在國際空間站中,三個國家和地區的艙室由於型號不同,因此無法做到機械臂通用匹配。

況且,若論捕捉衛星的能力,加拿大的機械臂總長度達17。6米,直徑0。38米,抓取載荷達116噸,並且在抓捕目標物上,加拿大曾創下過29次抓捕過太空梭的成功先例,而中國空間站智慧機械的最大長度也只有18米,抓取載荷也只有25噸,遠未形成抓捕衛星的作戰能力。

因此,美國“太空司令”的擔憂與其說是杞人憂天,倒不如說這是美國素來一以貫之的陳腔舊調。

那麼,既然美國人明明知道目前中國的智慧機械臂尚不具備抓捕衛星的能力,美國有什麼理由和藉口,肆意捏造出“莫須有”的罪名呢?

答案很簡單,那就是中國的智慧機械臂實在是太先進了!

中國空間站的智慧機械臂有多先進呢?

據官方公佈的資料資料介紹,中國空間站的這款機械臂長10米,工作狀態最長可達18米,直徑約4米左右,設計壽命15年、最大負載25噸、末端定位精度45毫米。由中央控制器控制7個自由運動關節、2根臂杆、2套延長件、2套末端執行器及相機,透過指令實現機械臂運動、精確定位,像人的手臂一樣靈活,能夠圓滿完成各種功能。

比如,智慧機械臂能實現空間站艙外檢修,監控艙外狀態,以及像蠕蟲一樣實現艙外爬行轉移,可以說,這些大顯神威的功能都是國外其它國家的空間站所不具備的。

也正因為如此,中國空間站上的智慧機械臂其出色的效能和表現遠超其它國家的機械臂,因此,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不惜罔顧事實惡意詆譭。

既然美國人如此惡毒之極,如果我們順著他們的思路走下去,將其做一番升級改造,中國的智慧機械臂能不能捕捉到衛星呢?

答案是毋庸置疑的,中國的智慧機械臂肯定可以實現捕捉衛星的能力。

要知道,中國的機械臂最大負載25噸,而一個艙段就是重20-23噸,並且機械臂還可以在太空中操縱獨立的艙段,如果再把機械臂的長度稍作延長,再加上機械臂上加裝有先進的探測器,可以360度上下前後左右任意位置掃描周圍太空以及空間站自身,能夠自動識別來者是朋友或敵人,是迎接或是驅離。

因此,中國的機械臂只要稍稍改動升級一下,實現抓捕衛星絕不是什麼難事。

但中國人民素來愛好和平,況且,咱們中國人建設空間站的目的是用於提升科技創新的實力,而並非是拿來與人逞強鬥狠的,再說了,國際公約早已明確禁止將外太空作為軍事用途,因此從以上諸多方面來講,中國空間站縱使有足夠強大的實力輕易捕捉到美國的衛星,中國人也不會如此行事。

既然不可以將智慧機械臂用作非正當用途,那麼,用它來捕捉本國的“東方紅”衛星總該沒問題吧?

當然沒問題,這畢竟是本國國內的事務,國外一切國家和政治團體都無權干涉,而且中國也很有必要利用機械臂將“東方紅”衛星捕捉回來,因為它已經在外太空遨遊了整整51年了。

“東方紅一號”衛星發射於1970年4月24日,當時它的設計壽命只有20天,然而,出乎意料的是,當它發射進入預定的軌道後,卻出色地執行了28天的任務,此後的它結束完任務後,就在原來的軌道上做著繞地飛行,這一飛整整飛了51年。

要知道,“東方紅一號”衛星,於1958年提出預研計劃,1965年正式開始研製,直到1970年4月24日才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也就是說,期間用了12年的時間,中國人就從一個一窮二白的國家變成了擁有自己衛星的強國。

可以說,“東方紅一號”發射成功,開創了中國航天史的新紀元,使中國成為繼蘇、美、法、日之後世界上第五個獨立研製併發射人造地球衛星的國家,中國憑此一躍而躋身為世界航空航天科技的前列,因此說當時中國躋身航空強國的序列實在不是停留在口頭上的自吹自擂,而是實打實的取得了系列傲人的偉大成就。

按理說,一般發射到外太空的衛星在完成任務失去動力系統的情況下,衛星都會被地球的引力捕獲,最終墜入大氣層,在劇烈的大氣摩擦作用下消亡殆盡。為何“東方號1號”卻能在原有的軌道上繼續繞地飛行至今呢?

其實,從全球各國發射的第一顆衛星來看,全球前五個發射人造衛星的國家是中蘇美法日,當前只有我國的“東方紅一號”和法國的阿斯特斯特一號衛星仍然在軌,其餘都已經先後墜毀在大氣層內。

究其原因主要是慣性使然。東方紅一號衛星的重173千克,比其餘四國第一顆衛星的總重還重,由於衛星重量更重慣性更大,所以衛星透過近地點時速度更快,受地球引力時間更短,太空稀薄的大氣阻力對於衛星速度的影響也更小。

因此,這也是為什麼“東方號一號”執行至今依然能夠在原來的軌道上繞地飛行51年。

另一方,正是因為“東方紅一號”開創了自1970年發射升空後至今在軌時間最長的記錄,創下了中國航天史的新紀元,重新整理了人類現有的航天記錄,且“東方號一號”又凝聚著廣大科研工作者的巨大心血,因此,實際上它已經承載著愛國主義教育和民族自豪感的雙重歷史使命,利用智慧機械臂回收“東方紅一號”已是萬千網民翹首以盼的事情了。

事實上,關於利用機械臂回收“東方號一號”的問題,網路上歷來充斥著不絕於耳的聲音。有支援的,也有反對的,兩派的爭論始終沒有停歇。

儘管不少網友提出時候該讓“東方紅一號”回家了,那麼我們就來探討下,“東方紅一號”有回家的必要嗎?

首先,我們從回收的成本上來看,“東方紅一號”的回收成本非常高昂。

要回收“東方紅一號”,不僅要有太空梭等先進飛行器,而且成功率也並不高,目前,世界上掌握衛星迴收技術的主要還是中國、美國、俄羅斯。當然,如果要以中國的技術實現衛星的抓捕,並不是什麼難事。

但問題是,1970年,“東方紅一號”發射時,為了讓地球上的人可以看見東方紅一號,中國科學家們在第三級火箭後面弄了個反光罩,跟在衛星後面旋轉。它的個頭相當大,如果想把衛星弄下來,首先得把第三級火箭和這個反光罩弄掉,避免與它發生碰撞,這個難度就相當大了。

此外東方紅一號自身也是處於不停地旋轉狀態,且上面又有天線,那麼這就意味著機械臂不僅要能避開天線,還要受控旋轉和衛星保持同步,從而實現抓取。當成功抓取後,還必須用太空梭類似的飛行器整體回收,然後帶回地面。這一套下來,且不說成功率,所花費的成本無疑也是巨大的。

再說說回收利用的價值。從目前來看,“東方紅一號”其實早已是一顆報廢了的衛星,科研方面價值不大,至於前文所說的愛國主義教育或是增強民族自豪感,“東方號一號”本體衛星所起到的作用也不大。

為什麼呢?道理很簡單,因為“東方紅一號”有備份的衛星。

1970年,“東方號一號”衛星發射成功後不久,在中國航天科技五院博物館展廳裡就擺放了一顆與本體“東方號一號”一模一樣的衛星,除了不能摸一摸舔一舔,你想要近距離怎麼看都行,並且同款的《東方紅》樂曲現場也有反覆播放。

因此,儘管“東方號一號”遨遊太空51載,但實際上,我們沒有必要耗費巨大的成本和精力利用機械臂抓捕它,因為無論是從科研價值還是愛國教育等層面來講,“東方號一號”本體早已完成了它的歷史使命。

我們所需要做的就是,在座的各位有志青年努力學習,增長知識和本領,將來回報祖國,或者,如果你有閒暇時間,你可以用天文望遠鏡,把角度和對焦調整到合適的位置,然後靜靜地搜尋著“東方紅一號”劃過天際的身影。

因為在2018年10月22日18時22分的過境星圖裡,我們可以看到,在火星的東面,有一個由南向北的移動光點,那就是我國1970年4月24日發射的第一顆衛星——東方紅1號。

在遙遠的外太空中,它永遠是一顆無比耀眼的“明星”!

我是歷史偵查處,下期精彩內容,我們再見,想要了解更多精彩內容,敬請訂閱公眾號歷史偵查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