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科技

周勃擁立劉恆為帝,自己卻辭官下獄,是美女還是黃金救了他的命?

怎麼來形容漢文帝和周勃的關係呢?可以這麼說吧,在劉恆都不知道自己能當皇帝的時候,周勃就和其他大臣推舉他當皇帝。劉恆聽到這個訊息,都不敢相信。

漢文帝當上皇帝后,和周勃的關係那叫一個好到不行,好到簡直超越了君臣倫理。然而,對,重要的事兒都在然而裡。周勃辭職了,辭職後還有人要告周勃有謀反的意願。有一種說法,周勃下獄,最後用千兩黃金換來獄吏說出了5個字,保全了自己的性命。到底什麼讓這對君臣翻臉,又是哪5個字救了周勃的命?

首先我們先來漢文帝劉恆是劉邦的第四個兒子,也是8個兒子裡倖存下來的兩個兒子之一。他能倖存下來,也許正是源於他的不起眼。劉恆當上皇帝以後,開啟了漢朝“文景之治”的時代,在歷史上,那是有影響、有口碑的好皇帝。

我們先從劉恆聽到大臣們要讓自己當皇帝開始說吧。劉恆聽到這個訊息,不敢相信。因為,權力中心對他而言,一直意味著危險,他是靠遠離權力中心換來自己太平日子的人。兄弟幾個都被呂后整死了,有毒死的、有餓死的,有被逼著自殺的,呂后用分封趙王騙他去封地,他都沒敢去,躲過了呂后的黑手。現在呂后死了,大臣們讓他回去當這個天上掉下來的皇帝,他不敢,不是謙虛,是真的不敢。

劉恆先是召代國的眾臣討論。郎中令張武等人都建議說,漢大臣都是高祖時候的將領,都很奸詐;以前他們還怕高祖怕呂后,現在他們殺了諸呂,喋血京師,召你回去,不要信,你該稱病不往,以觀其變。

劉恆聽著有道理,大臣們把呂氏家族那些狠角色都殺了,那麼兇狠殘暴的殺掉那麼多人,有多少人盯著皇帝的寶座,他不想當出頭的椽子。

同時,劉恆身邊的中尉宋昌卻不同意張武的看法。宋昌說,漢代江山為劉氏所定,民心所向;朝內又有劉氏的硃虛侯、東牟侯呼應,在外還有若干個劉氏的諸侯王封國,他們不敢殺你的。

劉恆聽了似乎也有道理。況且,劉邦就剩下劉恆和淮南王兩個兒子了,劉恆年紀大些,名聲又好。宋昌說,大臣們順應天下擁立你為天子也不足為奇,放心地去吧。宋昌說的是一部分,其實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是,淮南王是呂后養大的孩子,大臣們殺了呂后的族人,不敢立淮南王。

劉恆還是不放心,於是去占卜。你看,人在拿不定大主意的時候,就會問完蒼生問鬼神。卜者稱“兆得大橫”,即是要為天子。但劉恆還不放心,派太后的弟弟薄昭見太尉周勃,周勃把迎立的具體原因都跟薄昭說了。薄昭回稟,說沒有問題,劉恆這才相信了。

從這裡,我們能看出來,劉恆真是很謹慎小心啊。往下看,你會發現,比這更謹慎的還在後頭。

劉恆帶著宋昌和張武等六人來到長安,但沒有直接進未央宮,而是到了高陵(高祖的陵墓)前就停下來,先派宋昌到長安看看情況。宋昌到了渭橋之後,丞相以下都出來迎接。宋昌回報劉恆,劉恆才來到渭橋。群臣拜謁稱臣,代王也下拜。太尉周勃上前進言稱: “請代王進去說話。”宋昌說: “所言公,公言之;所言私,王者無私。”

看到這,我們真得服氣宋昌,他一方面給劉恆分析局面,推動劉恆抓住歷史面前的大機遇,一方面,又非常謹慎的護全劉恆的安全。

宋昌不讓劉恆一個人進入對方的陣營,最重要是以防不測。這句話很堂皇,也很得體。其實,還有一層含義,也是怕劉恆被暗算。周勃這才跪拜,獻上天子璽。

各位看到了嗎?是周勃把天子的玉璽交到了劉恆的手裡。劉恆當然辭讓一番,說只是暫時保管,因為有當皇帝資格的人不止他一個。

話說陳平和周勃等大臣,都是高祖時打天下的大功臣,既襄助過呂后集團,也是扶植劉恆當上皇帝的關鍵推手。而漢文帝既要最終他們,也要防著他們。你說他這個皇位是大臣們給的,他在大臣們面前是個啥心情?

文帝當上皇帝以後,戲精們就開始上演好戲了。

陳平是個心思深沉的傢伙,他主動把丞相的位置讓給周勃。周勃十分得意,文帝平日對他相當恭敬,據說周勃下朝,文帝還目送他離開。袁盎提醒文帝說,這樣對臣子太過客氣,態度不對。

而另一方面,得意洋洋的周勃也被人勸誡了:“您誅滅諸呂,迎立代王為帝,聲威震動天下。您受到豐厚的賞賜,處在尊貴的地位,得到皇帝的寵信,這樣不久就會大禍臨頭。”周勃非常害怕,於是請求辭職。

戲劇性出現了,周勃請求辭職,文帝應允了。哈哈哈,大概是每天目送周勃下朝太累了。

你以為周勃辭職後,交出權力,他就安全了嗎沒有。他與文帝之間的關係發生了逆轉。史書上記載,而他下野一年多後,每次河東守尉巡視到其所在的絳國,周勃“自畏恐誅”,身穿盔甲,令家奴帶著兵器才敢見官。

可憐的周勃,害怕被巡視的人順手給殺了。他是有多害怕,才每天穿著盔甲。

更可恨的是,還有落井下石的人,向朝廷上書告發周勃謀反。一個沒有權力的老頭,拿啥謀反?朝廷把這件事交給廷尉協理,廷尉要地方官逮捕周勃,進行審問。這就微妙了,文帝並沒有大事化小,而是走了正常程式,按照程式走,就大有信其有的味道,或者,如果有就處理的態度。

周勃被抓,非常害怕,不知怎麼辯解,獄吏也漸漸欺凌和侮辱他。周勃送給獄吏千兩黃金,獄吏便在尺牘的背面書寫“以公主為證”幾個字給周勃示意(公主指的是文帝的女兒,嫁給了周勃的兒子周勝之)。周勃把皇帝此前給他的賞賜都送給薄昭,讓薄太后替周勃說情。

薄太后也認為周勃沒有謀反之意。當文帝朝見太后時,太后便用頭巾扔向文帝,很不高興地說:“絳侯周勃誅諸呂時,當年身上掛著皇帝的玉璽,在北軍統率軍隊,不在那時謀反;現在在一個小縣裡,他為什麼要現在謀反?”

周勃出獄後慨嘆: “我曾經帶領百萬軍隊,怎麼會知道獄吏現在如此之位高權重!”當然了,獄吏本是世上最勢利眼的族類。周勃回封地後,於文帝十一年死去了。

周勃死去一年後,文帝讓周勃的一個口碑較好的兒子、河內太守周亞夫封為侯,算是給周家的一個恩典。

人們禁不住要問,周勃到底有沒有謀反之意?文帝這又是何苦?

我們站在劉恆的角度分析,似乎更容易找到答案。劉恆雖然當上了皇帝。也不過是一個在中央沒有根基的外藩的藩王,朝內是一群跟隨著他爸爸打下江山的狠角色,朝外又多位有兵權在握的叔伯兄弟諸侯王,他估計夜夜夢迴都怕被替代,他和軍功集團的利益衝突當然是越早解決越好啊!

歷史就是這樣,根本禁不住後人用放大鏡去回看。獄吏的5個字,是讓他找皇帝的母親求情。如果他真有謀反的心,誰也救不了他。這些前半生立功的大臣,後半生就難免惶恐,這也不是哪個皇帝的狠毒,這是人性深處的黑洞,無論是大臣還是皇帝,無論你還是我,不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