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科技

楊利偉上太空之前,為什麼要帶手槍?蘇聯的教訓不能忘

“理想與現實之間,不變的是跋涉;暗淡與輝煌之間,不變的是開拓。 ”

如果你有夢想,但礙於與現實的差距,你會怎樣?是徘徊不前還是去往理想的路上,就算最後一無所有,就算遍體鱗傷。

理想就像一座高峰,就是道路坎坷,但只要你到達了山頂,就有一覽眾山小的愉悅,成為理想的受眾者。

但你也可以因為現實的阻礙而選擇放棄,畢竟都說,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確實如此,你選擇放棄,或許你就不用經受痛苦的折磨,不用面對你克服不了的障礙。你可以待著舒適圈裡,享受安逸,不過你的一生也就止步於此了,因為舒適圈框住了你的腳步,你無法向前。

而中國進入太空第一人:楊利偉,在面對理想與現實時,他毫不猶豫地走向了理想的行列,即使過程中波折重重,但那是他的理想,他要攀登到高峰。最終,他成功了,或許是上天抬愛,或許是幸運,但不可否定的,楊利偉是努力的,他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證明了他能夠進入太空。

但你們可能不知道的是,在楊利偉進入太空時,他卻隨身攜帶了一把手槍,難道是防止外星人?當然不是,他那手槍完全是因為蘇聯的一次前車之鑑,他深知,蘇聯的教訓是不能忘的。

樹理想

“人能走多遠,這話不是要問雙腳而是要問志向;人能攀多高,這事不是要問雙手而是要問意志。”

楊利偉從來都不是一個自甘平凡的人,他一直覺得,自己能夠成為一番成就。也確實,楊利偉做到了,他成為了中國進入太空的第一人,是史無前例的。

1965年6月21日,楊利偉出生於遼寧省,父母都是普通的教師,和其他孩童一樣,楊利偉在小時候父親經常會帶他去爬山,游泳,探險等運動,也就是在這樣的成長條件下,鍛鍊了楊利偉的體質,使得他為後來進入航空學校打好了基礎。

因為楊利偉住在綏中縣的綏中鎮,綏中靠近渤海灣,每當楊利偉面對藍色的大海時,他都會有一個夢想,希望有一天能像海鷗一樣,在藍天上飛來飛去。也正是因為兒時萌發的夢想,讓楊利偉有了對自己有了清晰的認識。

所以在1983年,楊利偉自告奮勇,成為了第一個報名的人,就這樣,經過一系列的篩選,讓楊利偉成功進入了空軍飛行學院學習。

那時的他18歲,後來又經過四年的刻苦訓練,他成為了一名優秀的殲擊機飛行員,就像兒時夢想的那樣,像海鷗一樣能夠在天空中飛翔。

楊利偉憑藉著自己堅定的信念做到了,他就是一隻“海鷗”。都說理想是美好的,確實如此,尤其是當理想和現實劃為等號的時候,你便不會覺得現實骨感,不會覺得理想虛無縹緲。

理想從來都是在人的一步一個腳印中出現的。楊利偉便是這樣,他堅持不懈,最後成為了他想要成為的樣子。

入太空

巴金說:“奮鬥就是生活,人生惟有前進。”是的,誰的一生想要碌碌無為,沒有一絲價值。世人都想要有一個證明自己的存在。

楊利偉也是這樣,他從來就沒有停止前進的腳步,奮鬥才是他的方向標。

就這樣,機會便來了,1996年,楊利偉接到參加航天初選的通知,那時的楊利偉也激動萬分,他沒有想到,自己竟然能夠去參加航天員的初選。

他說:“航天員是個非常神聖的職業,自己特別希望能走進這支隊伍。”此後,楊利偉過五關斬六將,先是透過初檢,被安排到北京,之後又透過層層檢查,被授予三級航天員資格。

然而結果很飽滿,但實際的訓練過程中,楊利偉卻一直倍受折磨,畢竟航天員要有強大的身體素質作為支撐。

他們在俄培訓分四個階段,不僅要學習相關的理論知識,還要進行體能訓練和特殊訓練,因為在太空中,主要給人體帶來的是超重和失重的影響。

但面對這些,楊利偉卻從來沒想過放棄,因為“我們之所以永不放棄,是本著對自己職業的熱愛和對人類共同事業的追求,願意為民族、為國家的千年飛天夢想做出努力。”

之後,在2003年10月15日北京時間9時,楊利偉乘由長征二號F火箭運載的神舟五號飛船首次進入太空。

帶手槍

或許很多人都有疑問,為什麼楊利偉會帶手槍進入太空。難道太空中真的存在外星人,拿手槍是為了防患於未然?

答案是否定的,其實在太空中,因為重力的影響,手槍在太空中也是發射不出來的。楊利偉之所以拿著手槍,完全是因為蘇聯的前車之鑑。

早在1965年,蘇聯已經有兩名宇航員飛上了太空,這本來是一件令人值得慶祝的事,然而結局卻是以悲慘收場。

因為兩名宇航員出現了意外,他們因為飛船技術強的失誤,導致飛船沒有回到指定的位置,而是掉落到了一個森林當中。

然而更糟糕的是,森林是原始森林,裡面危險重重,或許一個不小心就命喪當場。而由於兩位宇航員在真空的環境待的時間太長,猛然一回到地面,不僅不適應,而且身子也沒有太多的力氣,這就使他們進入了被動的局面。

他們缺乏武器,手無寸鐵,根本沒有辦法保護自己,在這種情況下,他們也只能等待救援。

而楊利偉擔心會發生意外事故,所以才會在進入太空前拿了一把手槍。這不僅是對自己生命的負責,也是對國家的負責。

對自己負責是因為知道自己的生命就只有一次,不想因為一些突如其來的外在因素而自此消失在這個世界。而對國家負責就是因為,國家在培養宇航員方面盡心盡力,每一個宇航員都有著國家的心血,畢竟培養他們是不容易的,如果就此死去,不僅是宇航員群體中的一個損失,也是國家的損失。

楊利偉這樣做,對得起國家,對得起自己。

小結:

“生命就是這樣一個過程,我們遭遇痛苦,超越侷限,從而感受幸福,一切人都是平等的,我們毫不特殊。”是的,生命就是一個過程,每個人必經的過程,選擇活著就要對得起活著本身,不要因為此後自己的碌碌無為而悔恨,一切都是你自己所選擇的結果。

最終結局會怎樣,也是由你個人承擔,畢竟世界是自己的,而不是別人的,你想怎麼做全取決於你自己,你這個個體,從來都不是別人給你做選擇。

向楊利偉,有目標,有恆心,最後將理想與現實劃等號,這是他理應受到的待遇。

他沒有向現實妥協,堅持自己的恆心,最後成為中國首個登上太空的第一人,成為整個國家的驕傲。

而就算進入太空,他也會拿著手槍,防止意外的發生,這不僅是對自己生命的尊重,而且還是對整個國家的負責,畢竟國家培養一個宇航員,在其身上花費的精力是很大的,因此本著對國家負責的態度,楊利偉拿上手槍,登入太空,防止以前蘇聯的兩位宇航員掉落原始森林的悲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