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科技

中國院士第一縣實乃虛名走出30位院士,一萬多名教授,實至名歸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

當談到某個地方,人們的第一印象就是某地的名勝古蹟,自然風光或是土特美食,

實際上人才也能變成地域性的標誌。

自古以來就有人傑地靈的說法,傑出的人物在的地方也能成為名勝之地。

如果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地方人才濟濟,那這個地方的名氣必然得到巨大地提升。

不可否認的是,人才在現代社會可以稱得上是最寶貴的財富。

宜興在哪?其位於長三角地區,地處江南魚米之鄉,這裡自古就是富饒之地。

為什麼稱宜興是中國院士第一縣呢?小小的地方居然走出來30名院士,百位大學校長和一萬多名教授,其中比較著名的有北京大學校長周培源;臺灣大學校長虞兆中和清華大學校長蔣南翔等等。

此外,還有不少科學家,書法和美術大家以及各行各業的人才也出自這裡

。這些大人物個個都是在學術界極具影響力的人,他們是時代的精英和脊樑。

不禁讓人感嘆這裡人才濟濟,真的是人傑地靈的體現。而為什麼又會有這樣的現象呢?

其實早在很早的時候,宜興就出現過很多的知名人物,據現有資料統計,宜興歷史上曾有進士548人,這樣的資料著實令人震驚,但這確實是真實存在的。那麼,宜興成為中國院士第一縣是否和這存在著某種牽連呢?

答案是當然的,對於這樣的成就或許從古人的角度來看,是因為這裡風水好,藏有龍脈,因此能產生靈氣從而孕育出無數的人才

。或許這種說法在古人心中是最正確的說法,因為宜興地區風貌確實很好,但仔細想來,這種說法卻是錯誤的,畢竟這些都是沒有科學依據的。

那麼從科學的角度來看,這種宜興成為中國第一院士縣又是因為什麼呢,確實這一切都是在潛移默化中形成的最終結果。試想一下,

一個良好的環境,濃郁的學習求知氛圍再加上家鄉名人的精神指引,這會不會使得這裡的年輕人都以偉人為目標而奮鬥,在這種氛圍裡突破自我實現自我。

良好的環境對人的影響是潛移默化潤物細無聲的,或許當地的人們身處其中卻不自己不清楚,但是他們確實在潛移默化中不自覺地相互學習,甚至相互競爭,共同朝著同一個目標前進。

當然,還有其他需要注意的地方。因為這個地方隨著時間的發展一直都有很多文化人士,優秀的人才,

社會各界也會對這個地區給予很多關注。

不要覺得這種關注僅是讓宜興出名,其實這種關注也意味著資金和資源,畢竟有了關注就有更多的資金,就會有更好的資源,有了關注,就會自覺或不自覺地在這個區域形成一種努力學習的氛圍。

這樣一來,這個地方便萌生出了良好的氛圍,文化背景和正確的牽引。

在社會大環境之下,年輕人心懷未來,不負韶華,追求理想,可以更好地實現自身價值

。因為社會環境所帶來的巨大影響會形成一種群體效應,共同學習的熱情要比孤身奮鬥來得更為強烈更為持久。

在這樣的氛圍之下,已經形成了良好的正面迴圈。

氛圍好的話,又何嘗不愁擁有一個好的環境,此外,當每個人都是文化氛圍的一員,願意營造良好的學術氛圍

,把文化氛圍的建設和傳承作為己任,身體力行地推動當地文化進入更好的發展程序。那麼,環境有一個從質到量的提升,

換句話說,成就人才的從來都不是所謂鍾靈毓秀的環境,而是人們自己鑄造的氛圍和信念。

人生在世,每個人都自覺或不自覺地學習更上層社會的意識和行為習慣。每個人都向往多彩的世界。

反過來看,可以理解為一種文化的形成,如果人們有意無意地形成了習慣,那麼他們的文化就會成為主旋律。

這樣的現象會產生一個良性迴圈,人越有文化,人就越有動力,那麼文化向心力越強,

文化向心力越強,這種無意識的文化行為就越規範,就會產生更多的人才。

因此,這一地區產生了無數的人才和令人欽佩的文化氛圍。

總而言之,必須有人要突破,有人走出去,才能推動一個地區形成一個地區的文化或者一個地區的價值觀。

中國院士第一縣宜興走出30位院士,近百位大學校長,一萬多名教授,這樣的成績或許會令我們羨慕,但其實我們不需要特別羨慕宜興,

更不用說專門在哪裡居住,來改變自己的風水,改變自己後代的命運。

所謂人定勝天,一切在人而不在天。

不過總的來說,宜興這個地方還是很好地向我們揭示了一方水土養一方人的真正含義。

此外,需要清楚的是,人才輩出的局面並非一朝一夕所能完成之事,這是一代又一代人努力的結果。

在研究問題時,不要被傳統觀念所束縛,要從科學角度看社會環境,

研究人文條件,找尋正確的答案。我們應當從宜興這個城市得到啟發,只有塑造良好的治學氛圍,才能培養出各個方面的尖端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