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科技

肯德基星巴克帶頭吃素,西方人卻在吃出了plant-baseddiet的風潮

2020年的玄幻又增加了:肯德基和星巴克帶頭吃素了,幾乎在同一個時間點做起了植物飲食的生意。

肯德基推出了基於人造肉打造的新款炸雞;星巴克上架了不含牛奶的燕麥飲品,以及幾種人造肉餡的輕食便當;

“植物肉”、“人造肉”這些名詞啪啪啪砸來,對我們這些國內吃瓜群眾來說,是不是還挺有科技感、未來感的?

其實這股Plant-baseddiet的風潮,已經在西方吹了四五年,爭議很大。西方人自己就吵個沒完過:支持者們認為這種方式有利身體健康和自然環境,反對者們覺得這是自我陶醉和自討苦吃。

肯德基素食炸雞的美國版廣告

現在它們來了,還吹進了我們熟悉的連鎖品牌裡。今天企鵝想來好好扒一扒:

這些植物飲食的產品,究竟值得一吃嗎?

我們把這個大問題拆分成了幾個小問題,先從大家最關心的味道開始:

這些植物飲食,

吃起來味道怎麼樣?

先來說說植物肉產品,這是星巴克最熱的新款“人造肉千層麵”:

圖片來自星巴克官網

明確地講:誰買誰後悔。。。倒也不是因為有多難吃,是真的純粹心疼錢——

花六十九塊人民幣,只能得到兩枚餅乾大小的植物肉千層麵,外加一盒品控一言難盡的沙拉:)

更氣的是,真肉做成的牛肉卷明晃晃地擺在旁邊,還只要一半多點的價格。

千層麵裡的“肉餡”來自「Beyondmeat」,目前全球估值最高,也是最熱門的人造肉公司。

這些人造肉是用來自豌豆、大豆之類植物的蛋白做成的,乍聽起來,是不是有點像我們傳統的“仿葷素肉”?。。。

但吃起來確實比素肉素雞逼真很多!

素肉的原料通常是豆腐,無論怎麼做,吃起來口感都跟真肉有很大的不同,粉粉的,很難有肉的嚼勁。

這是因為傳統豆製品與肉類蛋白的分子構造很不一致:豆腐是一張張二維平面,而肉是三維立體的網狀結構。

人造肉企業的核心技術之一,就是透過改變植物蛋白的排布方式,來模擬出肉的口感,同時保留一定的汁水。

現在人造肉的形態通常都是“碎肉”和“肉餡”,如果不仔細分辨,吃起來跟真肉的相似度確實非常高。

不過在味道上,植物肉跟真肉差的還是有點遠。

真正的肉類,香氣多元且複雜,目前的人造肉的配方中,風味新增物的類目十分有限,而且因為不含動物脂肪,高溫烹飪之後,也很難得到美拉德反應帶來的美妙香氣。

*目前還有用酵母菌製造血紅蛋白來模擬肉味、並實現量產的新技術,但我們在國內還吃不到

具體到我們試過的星巴克千層麵,就幾乎毫無“肉”感,風味完全靠醬汁來提供,大概就是一個普通的便利店食物水平。

然後是用燕麥奶做成的飲料:

燕麥奶不是牛奶+燕麥,而是透過一種酶讓燕麥直接轉化成液體,同樣是一種不含動物製品的純粹的素食飲料。

其實這不是星巴克的第一款植物奶,之前針對乳糖不耐的人群,星巴克可以幫你把牛奶換成豆奶。

但和傳統的豆奶相比,這次的燕麥奶與咖啡融合的程度,要完全好上一個級別。

產品來自Oatly,一家瑞典的公司。他們透過往燕麥奶裡新增菜籽油的神奇方式,讓燕麥奶成為了一種跟牛奶一樣的、含有脂肪的穩定乳濁液——

所以用它才能打發出別的植物奶做不到的奶泡,口感和真奶幾乎一模一樣,細膩綿密持久;

圖片來自廣告創意,請勿模仿。。。

只不過燕麥奶沒有牛奶的甜感,用它做成的拿鐵,口感厚重略帶粘膩,有很明顯的烘烤穀物的味道。

基於這個獨到的優勢,Oatly這幾年一直把咖啡館渠道視為營銷重心,現在開始聯手星巴克,應該說是情理之中,水到渠成。

如果你本來就打算在星巴克點杯拿鐵,完全可以換成燕麥奶來試試看,,這樣對比起來,很難說人造肉本身比真肉來的健康。

如果你用當下技術的人造肉替換掉全部肉類,有可能會面臨嚴重的健康風險。

不過人造肉確實有好的方面,比如它不含膽固醇,對心腦血管更加有益。而且由於原料是植物,也含有更多的膳食纖維。

目前人造肉最大的市場,在全球肥胖率第一的北美。根據BeyondMeat的資料,93%的顧客在買人造肉的同時,也會下單傳統肉類——

人們更現實的願景是:寄希望於透過吃人造肉,來減少真正肉類的攝入,期待以這種方式來更好地控制體重,從而避免由於超重帶來的各種問題。

從這個意義上來說,購買人造肉確實有健康方面的考量,但,這完全不等同於植物肉本身比傳統肉類更有益。

同樣地,植物奶的營養價值跟牛奶也有差距。

相比牛奶,燕麥奶的蛋白質含量更低,而且因為經過了一輪加工,跟燕麥本麥相比,它營養成分也有所損失。

但它確實也是乳糖不耐的人的福音,以及,燕麥本身還是高鈣植物,oatly還額外添加了鈣質,在鈣含量上能和牛奶打成平手。

另外,作為工廠裡製作的標準化產品,理論上植物飲食出現食品安全隱患的可能性非常低,你基本不用擔心生長激素、細菌,寄生蟲等等問題。

植物飲食,

真的更環保嗎?

還是先說結論:這是真的。

一個讓很多人都驚訝的事實:畜牧業是能源效率奇低、廢氣排放極高的一項產業。

用養牛來舉例:一頭牛產出1kg的牛肉,平均要消耗25kg的飼料和15000L的水,同時製造巨量的溫室氣體。

根據CNBC報道:

美國3%的溫室氣體排放來自奶牛,過去全球畜牧業的溫室氣體排放量占人類總排放量的14。5%,高於全球機動車輛的溫室氣體排放量。

所以環保界還有一個流行的比喻,如果把全世界的畜牧業集合在一起變成一個“國家”,那麼這個國家的碳排放排名,將高居世界第三位。

BeyondMeat的官網強調,相比於真肉,他們的人造肉產品能在生產過程中節約:

99%的水,93%的土地,90%的碳排放和46%的能源。

Oatly也在官網上聲稱,和牛奶比起來,燕麥奶能節約80%的碳排放。

如此節能減排的資料確實非常可觀。然而要說明的是,這些資料都來自公司的宣傳而不是第三方機構——

在深加工植物的過程中,開動機器消耗掉的能源有沒有被完全計算在內,我們其實不能確定。

我們可以相信這些素食公司,

會為人類帶更好的未來嗎?

現在大家主流觀點中的“人造肉更環保”,指的是跟Beyondmeat一樣,透過加工植物蛋白製作產品的方式更環保。

然而最近還出現了一種透過細胞培養直接製作人造肉的技術,比傳統養殖業消耗的能源還要多得多,而且成本非常高昂,目前還處於不成熟的實驗室階段,暫且就不加入討論了。

不論怎麼說,全球變暖和糧食危機,都是擺在桌面上亟待解決的難題。我們應該肯定這些素食公司們的努力。

但一道題可能有很多種解法,素食肉&奶也許只是其中一種。

而完全摒棄動物食材的解決方案,似乎傾向於把“我們該如何吃肉?”,引導向了“我們要不要吃肉?”

BeyondMeat的CEOEthanBrown有這樣的“靈魂一問”:Whydoweneedanimalsformeat?

在這些人造肉公司和一些堅定支持者們看來,屠宰是一件很不人道、並且有違家畜權益的事情。

但也許即便在純粹素食主義者的心底,也還是有吃肉的渴望——

不然的話,想方設法把植物做成肉與奶的樣子,這件事情本身是不是有一點。。。擰巴?

話說回來,一家公司做素食的生意,難免帶有非常理想主義的價值觀,這個我們不多做評論。

但我們對這種價值觀,持懷疑態度:

科技的發展方向,應該違反人類本能,把所有飲食都變成植物嗎?

如果我們跟自然和諧發展,讓畜牧業變得更加環境友好,會是另一種更合理且可持續的道路?

我們又扒了扒這些品牌背後,

發現了一些微妙的事實

還有一個值得玩味的問題:

一款由植物打造的產品,如果意圖是替代肉類的地位,難道就可以理所應當地定成肉的價格嗎?

沒有人給過解釋。但從人造肉公司們“想方設法把自己的產品擺在肉類的貨架上”的行為來看,這很有可能就是他們的野心。

根據2019年的資料,植物肉的造價大約是動物肉的兩倍。作為工業產品,隨著技術的迭代和市場份額擴張帶來的規模效應,成本降低肯定是大勢所趨。

我們採訪了業內人士,根據各路投資機構的預估是,當下這種形態的肉類替代品,有可能在未來五年吃下北美8%的肉類份額。

資料來自貝塔斯曼

這已經是一個非常可觀市場,巨大的利潤想象空間,也是支撐人造肉公司估值的重要因素。

今年美股熔斷之前,BeyondMeat在資本市場的表現一直非常良好。開盤當日暴漲163%,是08年金融危機以來成績最好的一次ipo。

市場很大一部分信心,也來自各路大佬用自己的真金白銀給它背書:

看看BeyondMeat的股東天團成員:有比爾·蓋茨、小李子、可口可樂CFOKathyWaller、Twitter的聯合創始人EvanWilliams。。。

根據雪球的資料,當前BeyondMeat的市銷率達到了22。5,大概相當於2013年時候的Twitter;

而作為對比,傳統食品公司中,荷美爾的市銷率為2。58,泰森的市銷率只有0。49。

從股價模型上來看,這很像一家披著食品公司外衣的網際網路公司——

換句話說,它有很強的營收壓力,需要像科技公司那樣瘋狂擴張,來維持住高昂的股價。

目前來看,這條路在美國是能跑通的。素食是近年來一個“正確”的標籤,越來越多的連鎖餐廳和商超願意與他們合作,來使自己的產品線更加多元。

美國和BeyondMeat建立合作關係的著名餐廳/商超,圖片來自官網

另一個有趣的細節是,剛剛提到的大股東們無一例外都是民主黨人士;而傳統畜牧業,又是共和黨的基本盤之一。

所以從某種程度上來講,價值觀和意識形態也在真切地支撐著這門生意。

中國的廣大消費者們,顯然還沒有軸到願意為一小塊假肉掏六十塊錢的程度,但即便在當前的環境下,他們還是要急火火地殺進中國市場。

我猜原因無非有兩點:

1。我們市場夠大,有足夠的想象空間;

2。遲早要來,先佔好坑位再說。

肯德基星巴克帶頭吃素,西方人卻在吃出了plant-baseddiet的風潮

對於植物飲食這件事本身,國內也有大佬的抱有樂觀的心態:

在植物基食品和人造肉領域投資了多家知名初創企業,中國的食物科技風險投資基金BitsxBites的創始人及總經理MatildaHo曾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

“從植物基飲品到零食到餐飲,中國被預測為未來全球植物蛋白高速發展的主要市場之一,這是全世界最有活力的市場之一,大量的新興中產階級正在尋求全新的食物體驗。”

Oatly顯然就瞄準了這一批新興中產階級,而且相比於BeyondMeat,他們來華的動作自然很多,因為它背後有一位重要的股東爸爸:華潤。

肯德基星巴克帶頭吃素,西方人卻在吃出了plant-baseddiet的風潮

來華第一站是香港,Oatly為自己的產品創造了一個新的漢字

從Oatly的市場營銷策略你可以看出,願意為這些素食品買單的消費者們,除了健康環保的理念之外,也希望能得到一點點精英屬性的標籤。

在聯手星巴克之前,Oatly其實也早早進入了上海的精品咖啡館,以及華潤爸爸旗下的Ole精品超市——這是一套在北美被印證成功,而且極其有效的營銷策略。

如法炮製一次,在商業模式上來看來還挺穩紮穩打的。

目前oatly的產品線,圖片來自官網

剛剛進入北美市場的時候,Oatly對於美國消費者來說也昂貴的歐洲進口貨,根據亞馬遜的評論,Oatly在美國曾經達到過17美元1升的高價。

“產品不錯,但是賣17刀一瓶太貴了啊”

肯德基星巴克帶頭吃素,西方人卻在吃出了plant-baseddiet的風潮

。。。

***

害,但不論怎麼說,消費者購買的是吃進嘴裡的食物,味道的優先順序可能還是高於一切的。

也許在未來,植物飲食可以變得更逼真or更廉價——

但在今天的中國市場,它們在豆漿豆腐豆製品面前,似乎還沒那麼能打。

參考資料:

包括燕麥奶在內的植物奶,以一種“反撲牛奶”的新面目成了一種新消費選擇/好奇心日報Theymightbebetterfortheplanet,butareplant-basedburgersgoodforyou?/CNNTheHumbleAscentofOatMilk/TheNewYorkTimes

HowtheImpossibleBurgerStacksUptotheCompetition/AARP

Thedietthathelpsfightclimatechange/VoxHowOatlyBuiltA$100MillionOatMilkEmpire/CNBCHowBeyondMeatMakesJuicyBurgersFromPLANTS/FoodBeastThePowerofPlant-BasedEating/Dr。JoanneKong/TEDxUniversityofRichmond

以及文中公司的官網、宣傳片和社交網路賬號

特別感謝崔粲老師為本文做出的貢獻

新增這個鵝妹為好友,加入企鵝吃喝社群大家庭!

交流美食體驗、分享有趣生活、剁手精選美食!

還有不定時掉落的鵝家專屬優惠券,快來和鵝妹做朋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