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科技

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開始利用閒暇時間“打零工”

河南省鄭州市的一名外賣小哥正在配送訂單物品。新華社記者 郝 源攝

工作閒暇時還想幹點啥活兒?快遞員、外賣配送員、網約車司機、短影片博主……隨著線上經濟迅速發展,“網路兼職”就業新業態受到歡迎,與數字經濟相關的新職業成為很多勞動者“打零工”的新選擇,不少年輕人利用閒暇時間“打零工”。

不少人願當“斜槓青年”

“在準備課程設計之餘,我還兼職送外賣,這樣既可以換換腦子,又能掙點零花錢。”在廣東深圳某大學就讀計算機應用技術專業的陳林,如今在閒暇時間裡過得很充實。從小喜歡騎行的他,為了給自己買一輛心儀已久的摩托車,自去年底開始便在一家外賣網際網路平臺做兼職“騎手”。起初不熟悉路線,他每次送餐時間有些延遲,後來掌握了一些技巧,提升了送餐效率,每個月收入不低。

“打零工”一般指短時用工、臨時用工、靈活用工等非標準的就業形態。由於零工具有靈活性和兼職特性,吸引了不少人參與,在本職工作之外獲得額外收入。

共享經濟發展讓傳統的零工勞動向網際網路平臺零工勞動轉變。國家資訊中心釋出的《中國共享經濟發展報告(2021)》顯示,目前中國平臺上活躍著近70萬名自由職業者,在50多個城市上線靈活就業崗位超過300個。另據某外賣公司資料顯示,56%的“騎手”擁有第二職業,其中26%是小微創業者,21%為技術工人。

從數字化和智慧化技術催生的區塊鏈工程技術人員、智慧製造工程技術人員,到受“線上經濟”影響而興起的網約配送員、直播銷售員……技能型、知識型、創意型零工勞動逐漸成為新就業形態。有專家認為,這些零工崗位帶來的數字化新挑戰、不菲的收入和較好的職業前景,對年輕人頗具吸引力。

在四川成都某醫院工作的曉月是一名“90後”護士,每天下班後,她扛起三腳架、相機當主播,透過直播或影片為網友推薦成都各種好吃的、好玩的,收入明顯增加。在她身上,人們看到,現在的年輕人不再滿足於“單一職業”的生活方式,更願意當一名“斜杆青年”,根據自身興趣愛好選擇嘗試多種可能。

網際網路平臺零工勞動為啥受追捧?中山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胡瑩認為,網際網路平臺的出現和演算法技術的運用,實現了以平臺為中介的勞動力供需雙方的大規模精準、高效匹配,零工勞動的範圍和規模也突破了以往地域性、偶然性限制,呈現規模化發展的趨勢。

精準匹配供需資訊

“真沒想到,用微信小程式找活兒這麼順利。”湖北省襄陽市襄州區峪山鎮長山村村民楊浩在農閒時想找份短期零工,聽朋友介紹當地政府剛上線“襄陽零工之家”微信小程式,他便抱著試試的心態登記了個人資訊,希望找一份苗圃、園藝方面的零工。沒過多久,負責運營該程式的零工驛站工作人員打來電話說,襄州一家園林綠化公司的苗圃基地正在招聘零工,每天工資150元。經過崗前培訓,楊浩很快適應了盆景剪枝工作。現在,透過打零工擁有一技之長的他已經籌劃在村裡發展苗木產業了。今年以來,襄陽透過建立線下零工驛站、上線“襄陽零工之家”微信小程式等方式,累計提供零工崗位1。6萬個。

由於零工具有零散、靈活、臨時等特點,勞動力供需雙方資訊的精準高效匹配十分重要。人社部、民政部等5部門近日釋出《關於加強零工市場建設 完善求職招聘服務的意見》,提出強化零工市場資訊服務,將零工資訊納入公共就業資訊服務範圍;完善資訊化應用支撐,加強“網際網路+”、大資料、雲服務、人工智慧等技術手段運用,提升零工資訊服務水平等。

各項支援政策越來越多。人社部近日印發《關於開展人力資源服務機構穩就業促就業行動的通知》,提出創新發展靈活用工服務,支援人力資源服務機構運用數字技術創新開展勞動力餘缺調劑、人力資源服務外包等服務,開發靈活就業平臺、參與零工市場建設。截至7月3日,正在舉辦的“百日千萬網路招聘”專項行動已釋出各類崗位需求近1500萬人次。廣東中山市在招聘會里專設了“媽媽崗”,帶動需要照顧孩子的女性多渠道靈活就業;廣西出臺政策,鼓勵和支援勞動力市場、人才市場建設線上線下零工市場,透過政府購買服務、運營獎補等方式,依託人力資源服務產業園和經營性人力資源服務機構開展專業化、市場化運營,為零工人員提供求職招聘、技能培訓等綜合服務。

第三方平臺在吸納零工就業方面作用不小。例如,數字化就業平臺企業好活科技以大資料、雲計算、區塊鏈等技術,為平臺企業和勞動者提供數字化招聘、權益保障、職業培訓、共享匹配等服務。

專家認為,伴隨著數字經濟發展、勞動者各項權益保障措施逐步完善和人們就業觀念變化,零工勞動將迎來更大發展。

制度創新提供保障

“天氣熱得很,得儘快到防暑驛站休息一下。”入夏後,在浙江杭州美團工作的“騎手”王偉常提醒自己注意勞逸結合,有空去附近的防暑驛站領面罩、吃西瓜、喝綠豆湯。在深圳、杭州、成都等城市,健康體檢車開上街頭,及時檢測“騎手”身體狀況。

包括零工就業在內的新就業形態勞動者就業質量和權益保障越來越受到關注。近幾年相關部門出臺多項政策,在加強社會保障制度創新的同時,強化對演算法在排程類平臺和新就業形態方面的應用監管,如提出透過“演算法取中”等方式替代“最嚴演算法”的考核要求等。很多平臺企業也最佳化調整演算法規則,並聯合工會、企業等設立防暑驛站、健康體檢車,發放高溫關懷金等,從職業傷害預防、收入保障、健康關懷等方面保障勞動者權益。

業內專家認為,應強化相關制度創新,更好保障多元化的勞動群體;開展職業傷害保障試點,重點關注即時配送,外賣、出行、同城貨運等風險較高的零工行業;同時發揮好工會和行業協會的指導作用。

中國勞動關係學院人力資源研究所副所長初浩楠建議,對於零工市場裡侵害勞動者權益的行為要加強監管,打通申訴和資訊渠道,提升監管精準度和及時響應度;還要支援技能培訓,“網際網路+”型企業對零工勞動者技能和素質要求越來越高,應整合政府、社會和企業資源,打造具有專業性、綜合性的培訓平臺,為新型零工經濟發展提供高素質、高技能的勞動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