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科技

開源社群運營經驗分享(四)開源技術社群運營,如何激勵使用者?

編輯導語:“把客戶當成物件談,就沒有你搞不定的生意”這是銷售界一句俗氣但有用的話,把追女孩的心思用在追客戶上,其實也是搞定使用者的行動指南。那麼,有哪些戀愛心法/技巧可以應用在激勵使用者、推進關係上呢?本文作者對此作出了分析,一起來看一下吧。

開源社群運營系列已經更新了3篇,分別是《開源社群運營經驗分享(一):我們為什麼要做社群?》《開源社群運營經驗分享(二):如何從0開始搭建開發者社群運營策略》《開源社群運營經驗分享(三)搭建使用者體系之前的5個問題》。還不瞭解的同學,建議先閱讀一些歷史文章打好基礎。

老同學就直接往下拉↓

銷售界有句特別雞血但也很管用的話,叫做“把客戶當成物件談,就沒有你搞不定的生意”。雖然俗氣,但也是真的有用。我認為這句話所說的,不只是提供了指導思想,強調了態度和用心,即把你追女孩的那股心思用在追客戶上,同時也是搞定使用者的行動指南。

你想想,從認識到了解,從相愛到結婚,這是不是關係成長路徑?

從陌生人到普通朋友,從男女朋友到老公老婆,這是不是使用者成長體系?戀愛中的請吃飯、送玫瑰即使用者激勵中的花錢,予以物質獎勵;看電影、去野餐即和使用者創造共同時刻,加強歸屬感和認同感;紀念日、結婚證就是給一段關係的最高榮譽,跟給使用者頒一個終身成就獎和社群專家身份,是不是有異曲同工之妙?

說了這麼多,你可能也找到了一點感覺。此刻可以暫停1分鐘,想想有哪些戀愛心法/技巧可以應用在激勵使用者、推進關係上。

下面,分享一下我在這事上的一些想法。

01 以終為始,關係定位決定投入程度

同樣是戀愛,有些人覺得在一起開心就好了,有些人覺得一定要以結婚為目的。不同的關係定位,決定著雙方在這段關係裡的投入是不一樣的。關係越淺,所能要求的其實就越少。類比,戀愛紀念品貴不過訂婚紀念品,訂婚又貴不過結婚,結婚還可以要求彩禮(不代表個人立場),戀愛不會還要保證金吧?

社群使用者關係同理:

第一,個人使用者為主的社群,不論是關係複雜度還是行為成本,都要小於企業使用者為主的社群。前面已經說過,企業使用者是集體決策,牽連諸多,理性為主,個人使用者屬於一人吃飽全家不餓,感性為主,想幹嘛就幹了;

第二,輕社交、泛娛樂類的社群門檻相對較低,人家來就沒圖啥,比如一起健身讀書的打卡群,本來就是結個伴互相監督而已,換哪個都可以的,而實名類、收費類的乾貨型社群因為進入門檻高,使用者對於社群預期和要求都更高,運營就需要更加走心。

這就好比,人家是認真談的,咱也不能當渣男渣女,得拿出100%的誠意服務好了。

態度就是給社群運營定調,是給使用者的信心,這對於剛起步、規模不大的社群運營來說尤其重要。

因為社群在初始階段肯定有非常多不到位的地方,別說流程了,人手能忙得過來已經不錯了。雖然這時候的初始使用者的包容度相對較高,但也是因為看到運營人員真心實意在解決問題和提供價值,比如早期的小米發燒友對小米的支援。

02 明確激勵行為,獎懲結合才最好

還是以戀愛舉例,每個人對關係的標準和要求不一樣,有人想從中得到愛,有人想從中謀利。這都無可厚非,關鍵是你得想清楚自己要什麼,然後奔著這個目標去努力。

沒必要完全模仿別人的運營手段

(比如,我所運營的技術開源社群搞每日打卡就沒有意義)

,重點是掌握核心方法。

你希望使用者如何行動?取決於你對社群的價值定位。關於我所運營的社群,其價值總結下來在於使用者反饋反哺產品迭代、為品牌傳播建立種子使用者群以及孵化商機。

具體有哪些行為表現呢?

技術使用深度具體來說,包括但不限於使用技術產品、提bug、提issue、提PR等;社群互動深度具體來說,包括但不限於參與官方內容轉贊評,幫助社群其他使用者解決技術問題,參與社群活動,在社群進行主題分享等。

明確好大方向以及你所期望看見的行為,接下來的問題就是如何激勵,也就是如何教育使用者完成對應動作。

社會學習理論創始人阿爾伯特·班杜拉曾經做過

一個兒童模仿攻擊充氣波比娃娃的實驗。

在實驗中,兩組兒童被要求觀看成人攻打充氣波比娃娃的影片。一組兒童看到的是這個成人得到了獎賞,即實驗者稱讚他是英雄。而另一組兒童則看到成人得到了懲罰,即實驗者批評了他。之後,實驗人員將兒童帶到了有充氣娃娃的房間,告訴兒童,可以自由玩耍,而實驗者則出來躲在單向玻璃後面。

結果表明:

兒童在實驗過程中學會了模仿,即模仿成人攻打充氣娃娃;同時,兒童也學會了對結果進行相應的評估,第二組兒童在進入房間後,攻打充氣娃娃的傾向明顯地少於第一組的兒童。

由此得出結論:

兒童社會行為的習得主要是透過觀察、模仿現實生活中重要人物的行為來完成的。

社群使用者就是這個實驗中的兒童,需要你先樹立榜樣,透過獎懲來引導使用者行為。

很多人以為激勵機制是單向的,即不斷的給使用者發糖。

其實不然。

獎是透過做對了就發糖的上癮機制來讓使用者付出更多,以獲得更多的激勵&鼓勵。罰是讓使用者看到做錯或者少做之後可能產生的損失,激發使用者的損失厭惡心理來促使使用者行動,比如不購物就損失優惠,不持續購物,原有的會員地位就要降級。

只是大多數時候沒有足夠的主導權,讓使用者產生損失厭惡,所以只能不斷的用更大顆更甜的糖來刺激使用者。但持續下去,會導致使用者滿足閾值提高,俗稱被寵壞了,難管理,以及運營成本越來越高。

03 短時激勵手段&社群激勵體系,同步推進

短時激勵手段和社群激勵體系的差別是什麼?

前者是男朋友做對了一件事情,你給他一個麼麼噠,誇他一句“你真棒”;後者是他做對了一系列事情,你覺得他聰明誠實又有責任心,所以你準備將他升級為你的人生合夥人。

使用者激勵同理,短時激勵針對某一次、某一個行為,而激勵體系相當於是給他設計了一個遊戲,讓他不停地在你的座標體系中升級打怪。短時激勵手段與社群激勵體系,缺一不可。

就我運營的開源技術社群而言,有針對反饋產品意見(包含版本滿意度調研和版本需求調研以及日常在社群的反饋)、在GitHub上提issue和PR、參與社群官方活動(技術實戰徵稿、英文文件漢化等活動)、主動在社群為其他使用者答疑、分享乾貨等行為的短時激勵,同時也會將這些單次的行為量化為分數,根據單個使用者可能在社群投入的成本,規劃社群使用者的成長體系,如從初出茅廬到小有實力,再到社群專家、行業大咖等不同界別。

短期激勵手段中給到使用者的更多是物質激勵,如京東卡和T恤、書籍等周邊禮物;激勵體系中則會透過徽章、證書等為更高等級的使用者提供榮譽感,以及一對一專人服務,整體是在輸送情緒價值和體驗感。

以上,就是《開源技術社群運營,如何激勵使用者?》的全部內容。希望對你有幫助。

#專欄作家#

板栗,微信公眾號:南有板栗,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專欄作家,2019年年度作者。專注網際網路營銷/運營/增長領域,擅長內容運營/社會化營銷/品牌營銷諮詢。

本文原創釋出於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於CC0協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