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科技

歷時15年、擁有5億使用者的飛信,徹底死了

15載飛信終謝幕,

又一個時代的眼淚落幕了。

近日,中國移動釋出公告:和飛信將從2022年9月30日開始停止提供服務,屆時將無法登陸及使用和飛信,請您提前做好重要資料的備份和儲存。為使用者提供服務時合法收集的相關資訊,我們會根據國家法律法規及《和飛信隱私政策》進行儲存,儲存期限後將對使用者個人資訊進行刪除。

據公開資料顯示:中國移動於2007年推出了即時通訊服務“飛信”;2016年,飛信被更名為“和飛信”;2021年4月,和飛信就已經開始停止企業註冊,並陸續關停個人賬戶的會議、語音通知、群發信使、每月500條群發助手簡訊條數等功能。

至此,歷時15年之久的即時通訊服務“飛信App”宣佈終結。

作為“古早網際網路”的產物,在當時大環境下,國內使用者主要的通訊手段還是電話和簡訊的形式,據新華網報道:2006年,中國的手機簡訊傳送量接近4300億條,平均每人每月支出簡訊費達10元以上;熱戀期的情侶,每人每月簡訊費高達30元以上。

中移動敏銳抓住使用者的消費痛點,推出飛信,以簡訊優惠、移動端和PC端可免費互發資訊為主要賣點,瞬間受到了大量手機使用者的青睞,一時間飛信風靡全國。

在2010年巔峰期,飛信收穫了5億註冊使用者,高峰期活躍使用者接近1億。

值得一提的是,飛信作為國內第一批即時通訊App,它的設計極具時代開創性。例如內建表情包、發語音、圖片等功能,都深深影響後來的通訊軟體。

但作為時代的產物,中移動始終判斷錯誤飛信的發展線路,侷限於和中聯通中電信的行業競爭,限制飛信只能讓移動使用者使用,與電信、聯通使用者不互通。如此缺乏網際網路思維的措施,導致飛信的發展上限受阻,註冊使用者始終無法突破瓶頸。

最終,在2011年後,中國進入移動網際網路時代後,在微信和其他社交工具的衝擊下,飛信市場佔有率逐漸收縮,最終開始轉型,從即時通訊工具轉向企業服務平臺。

但企業服務平臺陸續誕生出釘釘、飛書等軟體,只靠“贈送的300分鐘”和“每月贈送的100分鐘進行免費影片通話”為賣點的飛信,競爭力偏弱,無力和競品對抗。

而在中移動內部,也在受到其他業務的擠壓。飛信的最大賣點是所有手機號可免費互發簡訊,而春節時期的“拜年簡訊”則是中移動的盈利大頭,每年都能為中移動帶來了近三十億的收入。這和飛信有直接性的衝突,導致飛信在中移動內部權重逐步降低。

而和飛信定位相同、年代相同,也被微信所淘汰的軟體還有米聊、易信。它們也是市場逐步收縮,最終銷聲匿跡,最終成為“時代的眼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