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科技

聊聊選擇欄位在B端系統的意義

在B端系統中,選擇類的元件非常常見,那麼,選擇欄位在B端系統的意義是什麼呢?本文從生活當中輸入與選擇的差別、實際專案中的例子、輸入與選擇的定義、選擇與輸入的作用四個方面做了分析,一起來看看吧。

選擇對於B端系統來說究竟意味著什麼?

如果將下圖兩個元件擺在設計師面前,它們唯一的差別便是 一個有著右側的下拉箭頭、一個右側沒有下拉箭頭。

當聽到了這種解釋時,我也就只能搖搖頭,一方面感覺很多設計師的基礎薄弱,同時又覺得需要和咱們讀者來講講,關於選擇這一大類,對於我們設計師究竟有什麼意義?

首先,選擇類的元件對於我們來說已經非常常見,比如簡單的:單選框、複選框,難一點的:級聯選擇、層級選擇、樹形選擇,這些都是我們選擇類元件的一個大的範圍。

同樣的輸入也是,輸入通常會包含有輸入框、網址輸入、特定規則輸入等多種輸入方式,這些都是我們輸入類元件的一個大的範圍。

那先來了解一下“選擇和輸入”當中的差別。

一、生活當中“輸入與選擇”的差別

想要理解輸入與選擇的差別,我們先來理解生活當中關於輸入選擇的差別。

舉一個生活當中的例子,圖片當中的這個物體是什麼?

我相信大家給我的回答一定不會相同。比如:有的人可能會說是它是蘋果;而有些人則會說是紅蘋果、紅富士、大蘋果 等等…

也就導致雖然大家說的都是蘋果相關的詞彙,但是這些詞語往往都會存在細微的差別。

那假設同樣一張圖片,我們提問的方式是,圖片當中的物體是下列四個選項當中的哪一個?

這時候你會發現,得到的結果大多數都是選擇的「B。蘋果」

而上面講到的便是我們輸入和選擇的一個差異,從結果上來看我們就會發現 輸入要更難一些、選擇則會更加的容易。

這就像我們在學生時代做的卷子,選擇題往往還能動動筆,而到了填空題完全就是一頭霧水。

二、實際專案當中的例子

這種情況,在日常的工作當中,有非常多的例子,比如在一個CRM系統當中,我們會有一個叫做客戶型別的欄位。假設最開始把它設定輸入框,這時候銷售將二次購買的客戶錄入系統當中,那不同的銷售錄入出來的結果完全不同。

而資料在整個系統當中非常重要,因為我們錄入資料的最終目的都是在各個地方使用資料。比如在資料分析頁面、資料篩選頁面,由於出現了上訴提到的混亂的結果,系統的資料無法正常使用,在管理上就會出現很多問題。

假設把客戶型別的欄位換做是選擇,那這些資料就能夠正常使用,並且能夠在系統當中我們就能夠合理的在各個頁面當中利用。

三、輸入與選擇的定義

透過上面兩個例子,我們會發現輸入與選擇他們的意義是完全不同的。我們就來看看,輸入與選擇究竟存在什麼定義上的差別。

1. 錄入方式上的差異

輸入就是提供給使用者進行無規則的資訊錄入,也就是使用者想輸入什麼就可以進行填寫。而在輸入的過程當中,通常都是透過鍵盤的方式進行進行的資料提交,這也就意味著輸入的難度較大。

選擇則是系統預設好的條件提供給使用者進行規則的錄入,並且在元件的展示當中,都是以滑鼠點選的方式來進行的資訊錄入,它的難度更低,但是選擇在系統當中是預設好的情況,也就意味著需要提前預設。如果是一個靈活的B端系統,就一定需要在管理後臺對於預設的系統進行配置,否則整個系統就缺乏靈活性。

這就是在飛書的管理後臺系統當中,我們需要單獨的配置一些自定義的資訊,其中就可以定義選擇錄入的選項。

當然為了保證系統的靈活性,我們還會為元件去設定一些小心思,就是選擇錄入時,底部會有自定義選擇項的功能,這就叫能夠保證使用者都有自己想要的選項。

2. 欄位屬性上的差異

關於兩個欄位,其實在欄位屬性上也會存在不同。

首先是輸入型別的欄位,在整個系統當中,主要針對的是:名稱、手機號、地址、郵箱 等,系統本身無法規則化的欄位,這時候只能採取輸入的形式。

而選擇欄位,主要是針對的欄位是:型別、屬性、狀態 等,使用者能夠快速選擇的欄位,兩者在欄位設定上存在差異,因此並不相同。

四、選擇與輸入的作用

關於作用,問大家這樣一個問題,你們認為在B端系統當中是輸入更多,還是選擇更多?

我想看完文章過後大家都會覺得輸入的限制過多、過於麻煩,因此輸入在整個B端系統裡錄入難度高、規則複雜,只會使用在少數位置來進行使用。同樣的邏輯選擇則會更為高頻使用。

欄位,其實是涉及到前臺、後臺的頁面資訊,也就造成關於欄位的影響,我們不能單純從表單一個頁面來進行看待。

而表單、表格、詳情頁本身是一個整體,這些欄位的差別,會影響到後面的頁面的展示。

比如在表格頁面當中,會什麼要採取搜尋而非篩選?

其實這就是在表單頁面當中,如果選擇了輸入,那在檢索的時候一定是搜尋的方式。那如果是選擇,那在檢索的時候一定是篩選的方式。

那在其他頁面呢?詳情頁?這個咱們就不多說了。

這其實就是欄位的對應關係,在整個系統當中是一個連結的整體,我們在去看待元件的時候,要關注的並不只是元件的樣式,而更應該在乎的是元件背後之間的關係。

如果覺得文章還不錯,也別忘了點贊轉發~

我們下篇文章,再聊~

專欄作家

CE青年,微信公眾號:CE青年,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專欄作家。專注B端設計領域,一個2B行業的2B設計師。

本文原創釋出於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於CC0協議。

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平臺僅提供資訊儲存空間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