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科技

曾被VC群嘲,如今門檻被踏破,40億估值的Webflow做對了什麼?| 全球...

文 |劉雨潔、王與桐

編輯 |石亞瓊

封面來源|IC photo

眼下,Webflow已經成為全球無程式碼搭建平臺心中的“耶路撒冷”。

Webflow是一家專注於為設計師和開發人員提供無程式碼建站和設計工具的美國軟體公司。自成立以來,Webflow一直致力於幫助使用者透過視覺化介面快速建立專業網站,同時提供一系列強大的設計功能,如自定義佈局、動畫效果、影象處理等。

儘管成立於2012年,到今年也是“十年老店”了,但Webflow真正被大家認可價值,時間卻並不長。此前,Webflow一直以“篳路藍縷”的狀態創業,創始人Vlad Magdalin曾公開表示“我承擔的最大風險是負債累累”;甚至在2014~2016年移動網際網路繁榮期,還要不斷接受著來自資方的嘲諷。

這樣不被認可的狀態持續很久。直到去年,Webflow拿到了1。4億美元B輪融資,估值達到了21億美元,終於躋身獨角獸陣營。在今年,Webflow的價值進一步受到資本市場認可,3月,Webflow完成1。2億美元的C輪融資;11月,Webflow Conference大會舉辦,並上線更多功能,不少業內人士預測,在下一輪融資時,Webflow將躋身百億美金估值陣營。

近3年,Webflow的ARR增長十倍以上,同時擁有了來自190+國家數百萬的使用者和超過20萬的付費客戶,業內對Webflow的共同認知是,2022年,ARR將達到2億美金。

估值和ARR只能代表一部分商業價值,而Webflow早已在使用者價值層面得到了更多證明——在美國,會Webflow已經像會C++、Java一樣,值得被寫進簡歷裡;早前已經出現了Webflow的Chrome外掛……

總之,Webflow代表著是新一代的無程式碼應用——如果說Airtable這類無程式碼產品,更多是起到降本增效的效果,那麼Webflow想要實現的,就是切實改變生產方式。

01 由設計師取代前端工程師

在我們分析Webflow是如何找對路徑成長成明星公司之前,先要回答,Webflow到底是做什麼的?

簡單來說,就是想要搭建網站的人,透過Webflow,能夠在不編寫一行程式碼的前提下,實現最接近“用程式碼寫出來的”網站設計效果:本質是隻需要拖拉拽就可以搭建出一個可互動的網站,而Webflow更大的優勢在於支援一鍵匯出程式碼。也就是說,不但是沒有程式設計能力的人可以把做網站變得像做PPT一樣簡單,有前端開發能力的人也完全可以把它作為一個專業化的平臺來使用,從而減少複雜的程式碼工作。

沒有程式設計能力就能搭建網頁,聽起來就像不用走路就能移動一樣。

畢竟,在以往,一個網頁的誕生,要經過設計師和前端工程師兩個角色的共同打磨。就像一臺手術一樣,醫生和護士的配合不可或缺。但在上一代網頁開發主流環境中,開發的角色更像是醫生,一個不懂前端開發的設計師設計水平再高也不可能造出一個網站,但一個不懂設計的前端開發卻擁有獨立上線網站的能力,即使代價是:它可能會很醜。

一切的話語權,來源於數字化的發生基於非視覺化的編碼過程。但無程式碼的出現,使得專業角色的價值流動,隨著網頁開發的真正需求發生改變。

設計師,透過無程式碼,也可以搭建出網頁。這就涉及到Webflow的亮點之一——留給設計師的審美空間。

在對Webflow進行相關採訪前,36氪預設了很多關於“Webflow究竟好在哪裡”的回答,但最終在採訪時,大家首先會提到的並非是實用性、成本效益或效率方面,而是“Webflow更接近真正的前端開發,定製化空間非常大”。

定製化之於設計師來說,就像耦合性之於開發人員一樣,對“創造”這一維度的衡量尤為看重。就像我們在玩《我的世界》、《動森》等遊戲時,最能延展樂趣和驅動我們長時間遊玩的也是其家居建築的高度可定製性。如果僅僅追逐效率和零門檻的“傻瓜式操作”,產品專業性上限就會變得很低,其“平民化”的代價有可能是得不償失的。

毫無疑問,Webflow在成立之初,相比同類視覺化網頁編輯器,也曾受到過“不夠平民化”的質疑。由於學習門檻更高,也沒有像競品一樣內建大量的模版和預置好的樣式,Webflow從一開始就將使用者畫像縮小到了平面/UI設計師人群。而這一群體的工作,原本就不是在單一追求降本增效,而是創造審美價值,引領設計趨勢。

但幾年過後,Webflow的成功已經足以為我們證明,無論其他產品做得多麼低門檻,甚至能讓市場營銷人員在3分鐘內做出一個可以上線的頁面,但在大多數工作和獨立專案中,網頁設計仍然是一項需要符合設計標準和趨勢的創造性工作,每一個元件和配色都對應著品牌標準和設計文件中的資訊。因此,事實上,對於新一代無碼化網頁設計工具來說,也只有設計師群體的口碑傳播,對於產品的價值增長,才能夠是指數級的。

總體來說,這是一個自上而下,從專業人群向大眾過渡的PLG(產品為導向增長)領域,只有吸引了活躍的設計師,讓他們自發地沉澱出自己的設計資產,並建立社群,才能夠讓更多人享有低成本、高效率的審美效果。

Webflow頁面

Webflow的Made In Webflow社群,在這裡,你可以一鍵克隆其他設計師在Webflow上製作的網站或UI標準,並將其修改成自己的作品。

基於此,甚至對於很多初涉前端開發領域的UI/平面設計師來說,Webflow完全可以成為他們的啟蒙老師。

01 由設計師取代前端工程師

想要簡化網頁開發流程,讓更多有idea而沒有開發能力的人設計出網頁,Webflow並不是第一個,甚至此前,已經有不少人努力過了。自從“企業官網”的必要性深入人心,國人對大量分散的建站服務早已不陌生,而在這一代集成了電商、CMS功能的建站服務中,除了比Webflow顯露鋒芒更早的Spacesquare、Wix等,阿里雲等雲廠商也有配套雲主機出售的網站編輯器。

而在海外市場,截至目前為止,針對各類使用者群體的無碼化建站仍然是最熱的創業賽道之一。一邊是Canva等受眾更廣的創意效率廠商正在大力佈局,另一邊,國外最大的產品發現社群ProductHunt上幾乎每隔幾天就會誕生一個新的建站產品。而即便如此,目前大多數企業建站仍然會選擇傳統的前端開發方式:交給內部開發人員或者服務商去編碼。

企業的決策動線不難理解。首先,網站開發是一項結果導向性的業務,開發的過程究竟是視覺化還是程式碼化,對於企業來說沒有太大區別。而且,企業管理者很少能全面瞭解網站開發的細節,如果設計師拍著胸脯表示“我們公司只需要購買一套建站服務,就可以節省掉前端人員的成本”,那也就意味著設計師自身在應對企業建站需求時需要承擔的責任更重。而在目前的建站環境下,除了原生的前端開發之外,目前的無碼化工具,即使是最專業的Webflow,也很難做到完全解決某些“突如其來”的需求。

因此,相比產品發展到中後期才有可能實現爆發的企業服務,無碼化網頁設計工具前期所拓展的使用者勢必是大量的C端freelancer和設計師的獨立專案(如個人官網、作品集等)。在這一方面,Webflow想得很清楚,如果從一開始就做成了企業服務風格的建站工具,Webflow也許會成為下一個以定製化服務為主的公司,像諸多建站服務商一樣,圍繞著如電商賣家等一類固定型別的企業客戶,構建一體化平臺。

那麼我們的科技世界就會少了一個讓無數設計師迸發出創造激情、專注於視覺本身的工具,又或者,最先跑通無碼化PLG的全球獨角獸就會花落別家。

從網站開發的程序來看,開發本身就一直在演進、發展,向著編寫更少的程式碼進化,從最基本的純手工html編寫,到出現了React、VUE等靈活高效的JS框架,再到各個企業的設計團隊紛紛做出了適配這兩種主流框架的“開箱即用”的設計系統。如今,前端開發人員只需要輸入兩句命令列就能在本地生成一個簡潔的Web App(即一個可以搭配域名部署的網站),甚至可以直接請教AI如何編寫一些需求。

以流行的React設計框架Next。js為例,從上手到生成一個空白的Web App只需要一步。

就像是做飯不再需要從執行紙質菜譜開始,而是可以直接選購份量科學的調料包,放入料理機。更少的操作佈局意味著更少的程式碼,即前端開發本身就已經符合“低程式碼”的趨勢:最早機器語言01,到彙編,再從彙編再到C再到C+再到Java再到Python,越來越簡單,程式碼越來越少。

在這一趨勢下,近年來無程式碼/低程式碼開發的平臺和工具也越來越多,比如retool、universe等。

低程式碼/無程式碼產業圖譜

而前端網頁設計,涉及到上文提到的非常重要的定製化和審美因素,因此還有另一條平行演進的路線:視覺化。

本地前端開發固然已經越來越便捷,也有大量的設計系統和例項可以直接使用,但視覺化程度還是不夠高,尤其是在Web開發兩大痛點:模組巢狀、獨立於html之外的CSS樣式檔案部署之下,由於缺乏實時的視覺化反饋,開發人員經常會寫著寫著就陷入“我現在是在寫什麼”的狀態,從而需要重新整理一下本地域名來重新確認。

談及Web開發視覺化,上一代風靡全球的網頁設計軟體是WordPress,是世界上使用最廣泛的部落格系統之一,是一款開源的PHP軟體。最初的版本上線於2003年,是為了順應部落格時代每個人都想搭建自己部落格的需求而誕生的。WordPress 因為使用者眾多,所以社群非常活躍,有豐富的外掛模板資源。

從2010年左右開始,WordPress就不僅僅用於部落格開發了,作為一款CMS,很多非部落格網站也是用WordPress搭建的。目前,使用WordPress平臺的發行商約佔全球網站的10%。而WordPress官方網站的每月獨立訪問使用者數則達到3億。

但是WordPress以部落格建站為主,設計師可定製程度低,沒有統一的CMS接入方式,且前端頁面響應模式落後(與新一代建站工具最大的使用者體驗區別就是WordPress的頁面跳轉響應時間過長,且跳轉方式生硬)、不支援元件動態效果(而這一點恰恰是目前最流行的設計趨勢之一),因此儘管擁有最強大的外掛市場,還是逐漸在被“Web App+動效靜態html”為代表的時代所淘汰。

後來,又出現了顛覆WordPress的產品,Wix與Squarespace,後二者主要解決電商時代獨立站頁面的搭建需求。

Wix頁面

儘管Wix與Squarespace這一類獨立站頁面搭建平臺也可以幫助大家視覺化搭建頁面,但是他們只是在視覺化單點上進行突破,且在電商系統上做得比Webflow更加強大、容易上手,其核心受眾明顯已經變成了電商賣家或市場營銷人員,不能稱之為是“為設計而生”的無碼化工具。未來,他們的主要對手或許會是Canva等更廣泛的創意服務商。

總體說來,Webflow的意義在於,它將程式碼和視覺化兩條進化交叉,作為接點,他是以往任何工具或平臺的降維打擊。

比如,Webflow的某一個付費功能點就是,搭建好的網頁,可以再以程式碼形式進行匯出,交給開發去完成、修正。從這個角度來看,Webflow就是一個以視覺形式幫助提升開發效率的開發工具,而其他建站工具只能支撐視覺效果,而單純的開發流程又要重複以往開發-設計的繁瑣迴圈。

不僅如此,Webflow的優勢還有很多,比如其雲建站服務更為便捷,採用全託管的方式,作為對比,傳統html、JS、WordPress的開發者往往搭載於自購伺服器與域名,需要具有一定的技術知識,且在一次新的deploy(部署)之後才能使使用者看到的頁面發生改變,對專注於視覺細節的設計師來說,操作流程極其冗雜。

另一個優勢也體現了Webflow的產品細節能力,同樣都是拖拉拽、所見即所得的頁面搭建方式,其他建站工具趨近於“做PPT”的體驗,Webflow卻包含完整的前端設計思維、能夠使頁面完全實現前端化,並在付費版本中支援html、CSS等程式碼檔案的匯出。

Webflow編輯器

Webflow編輯器:可以看到右側可自定義的屬性元素與前端構建原理基本一致,並且有針對全域性的CSS設定,下方狀態列對應的是前端開發中最重要的模組巢狀理念(可以理解成資料夾,在html程式碼中每個閉合的就是一層巢狀)。

Wix編輯器

Wix編輯器:相對來說更適合沒有前端經驗的設計師/市場運營人員,把很多前端元件進行了不同樣式與風格的標準化,可以一鍵新增。

Squarespace編輯器

Squarespace編輯器:自定義方式更加簡單直觀,適合製作設計師/攝影師的portfolio個人官網,因此理念是以大量的頁面留白凸顯作品本身為主,頁面設計表現為輔。

WordPress下最流行的頁面設計外掛Elementor的編輯器

WordPress下最流行的頁面設計外掛Elementor的編輯器:與Wix類似,可以自由新增元件,基本可以實現想要的靜態視覺效果,但還是以接近PPT的方式設計與呈現,不包含CSS與前端思維,也不太支援前端動效。

總結而言,Webflow優勢可以概括為:

視覺化介面:Webflow使用視覺化介面,讓使用者透過拖放功能快速建立網站,而無需寫程式碼。這對於那些不會編寫程式碼的人來說,是一個巨大的優勢。

強大的設計功能:Webflow提供了一系列強大的設計功能,如自定義佈局、動畫效果、影象處理等,讓使用者能夠建立專業網站。

全面的教程和幫助資源:Webflow提供了豐富的教程和幫助資源,幫助使用者更好地瞭解如何使用該平臺。

先進的功能:Webflow不斷更新和改進其功能,以滿足使用者的不斷變化的需求。

廣泛的社群支援:Webflow有一個活躍的社群,可以為使用者提供幫助和支援。

相比於其他開發手段和網頁搭建工具,Webflow是屬於下一個時代的降維打擊產品。這或許也是市場和資本願意買單的重要原因。

02 視覺化+無程式碼,Web開發的“版本答案”?

事實上,想要實現Webflow的這些降維打擊的功能點,說容易也容易,說難也難。

難是因為,在十年創業過程中,有無數次的壓力,迫使創始團隊不要做下去。

最初,難點來自於,Vlad Magdalin多年來一直想做一個類似Webflow的產品,所以當真的開始時,他處在用愛發電的階段——創業剛開始時,他甚至揹負了三萬美元的信用卡債務。最初,Vlad Magdalin仍在intuit工作,用兼職時間完成Webflow的開發。2012年夏天,Vlad Magdalin拿著一萬美元離開了原來的公司,開始全職創業。也在這時,他說服了好兄弟Sergie的加入,而為了節省開支,Sergie搬進了Vlad Magdalin和妻子的公寓。

Webflow今年的資方YC,也曾在2012年讓Webflow倍感壓力。在2012年Webflow剛成立沒多久,就申請了YC當時的冬令營,但最終沒有透過。緊接著2013年又申請了YC的夏令營,當時他們做出了產品的第一版原型,並且在Hacker News上做了釋出,有了幾萬使用者申請加入Beta測試版的等候名單。

而YC的擔心是,Webflow最終會因為產品對於非技術人員來說上手難度太高,對於技術人員來說又沒有太多價值,從而陷入一個進退兩難的尷尬境地,而導致失敗。不過好在,Webflow最終還是成功拿到了YC的夏令營Offer,成為了YC S13的一員。

但是這個擔心的確是必要的,因為不止Webflow,需要無程式碼開發工具都面臨著這個問題。

其實在後來公司發展過程中,Webflow找了很多方式解決這個問題,比如錄製了非常多的培訓影片,搭建了自己的社群供大家交流,不斷寫部落格在幫助設計師上手的同時提高曝光量。

而在2014~2018年,Webflow沒有拿到來自投資機構的錢。

據國內某創業者描述,在當時,Webflow創始團隊在見投資人前都要做好被罵“腦子有問題”的心理建設,因為時值移動網際網路的蓬勃發展期,所有創業團隊和風投機構都一股腦在押注APP,而Webflow還在卯著勁做網頁開發,並且對其未來堅信不疑——這當然會讓投資人產生懷疑。

而Webflow團隊之所以堅持相信網站設計的“未來價值”,主要原因可以分為三點。

其一,Webflow自身的定位是給企業或者個人提供“展示型”網站,這一類網站的價值停留在資訊輸出和視覺互動,而不會成為一個像微信一樣的功能型App。

其二,矽谷投資人昔日對於App“全面代替網站”的過高期望,是基於對當下技術與移動裝置生態機制的不確定預估。目前來講,雖然也已經有一些支援一鍵多裝置尺寸配置的App開發服務初露鋒芒,但App開發整體來說成本較高,裝置相容測試與商店稽核都需要時間,且除了娛樂、社交等功能性領域及體量較大的資訊載體(如36氪App)之外,大多數的展示型網站,比如企業官網等,完全沒有被做成App的價值。此外,儘管大多數的生產力工具和效率軟體都在實現“雲化”,但以網頁形式呈現的Web App,比移動端App更加便於實現敏捷開發。同時,電腦比手機更適合專業、複雜的生產工作,目前為止還是人類數字程序中不可撼動的事實。

最後,使用者的需求也在近些年發生變化,對於App的需求不再旺盛。在移動網際網路蓬勃期,隨著智慧手機和4G的普及,使用者對於在手機上完成各種功能抱有極高的熱情,然而隨著熱情冷卻,以及使用者對於“雁過無痕”的個人資訊保護意識的加強,越來越多的App不再具備吸引力。這從近些年App拉新成本越來越高就可見一斑。當用戶對於App的新鮮感冷卻,手機螢幕尺寸限制在某些需求和功能上的掣肘就暴露了出來。其中,作為視覺藝術的一環,專業的網頁設計所體現的審美趨勢就很難在手機上完整表達:在很多網站進行響應式設計(針對移動端做尺寸適配)時,會選擇將複雜的模組和動畫效果隱藏掉。

綜上所述,當移動網際網路的浪潮緩慢退去,網頁開發卻再度成為主流——沒有任何一家企業不想有自己的官網,也沒有一個設計師不想透過獨樹一幟的風格傳達創造的價值,而不必囿於iOS等系統生態對於App介面的單一化風格限制。

02 視覺化+無程式碼,Web開發的“版本答案”?

Webflow的價值也在App熱潮冷卻的過程中逐漸體現。

因為融資不利,Webflow只能不停尋找商業化方法。在2013年,Webflow加入YC時,就已經有了2萬個初始註冊——但,其中只有大約50名付費會員。“當時的轉化率非常令人失望。”Vlad Magdalin表示。

Webflow下定決心要讓付費使用者滿意。所以第一件事,就是建立了上文提到的社群,三位創始人在早期每天都要花幾個小時回答問題、支援請求。

在付費客戶滿意後,下一步是如何獲得更多付費客戶。Webflow把目光投向了SEO。Webflow在內容方面主要會有5種類型,分別是University(教程)、Blog(部落格)、Customers(客戶故事)、Ebooks(電子書)和Community(社群),而其中Blog的文章,在SEO最佳化上很關鍵的部分在於聚焦在長尾(long-tail)關鍵詞,這也意味著更小的競爭壓力和更精準的目標客群。

“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曾提到,以《8 best cheap domain registrars compared and reviewed( https://webflow。com/blog/cheap-domains 》這篇文章為例,根據Fundation的資料表明,每個月有1600多人會在Google搜尋“cheapest domain registrations”這個關鍵詞,而這些人的目的很明確的,就是想要購買便宜的域名,而購買了域名之後,很自然,下一步就是搭建網站了,那或許對於Webflow就會有需求。

因此Webflow很好地利用了這篇文章吸引到了這批精準的使用者,並透過在文章中插入CTA(Call-To-Action)模組的方式,引導使用者註冊轉化。

結果還不錯,從資料上看Webflow透過SEO每月可以吸引接近100萬的流量併產生130萬美元的有機收入。

圖源網路

Webflow在3年內,透過社群和SEO,沒有花一分錢在營銷上,就獲取了100萬用戶、營收突破一千四百萬。

透過社群可以源源不斷用UGC的方式產出內容,而這些內容又給SEO提供了源源不斷的素材和動力,從而形成了自增長的飛輪。

圖源網路

這樣的資料,足以讓投資人動心。在被使用者市場認可後,Webflow也再度被一級市場所認可。

不過,儘管此刻風頭無兩,Webflow也還存在著一些問題。比如,目前來看,Webflow面臨著和WordPress類似的問題,受眾很窄,如果不繼續改進,就會導致增長瓶頸明顯。

首先,挑戰傳統和權威,道阻且長。目前,除了設計師的portfolio以及一些產品的landing page之外,主流前端開發由於需要結合大量的函式變數和資料庫功能,仍然是以React、VUE為代表的Javascript為主,開發流程為:UI設計師透過Figma、MasterGo、即時設計等原型設計工具畫頁面,透過外掛標註或直接匯出html和CSS程式碼給前端工程師,前端工程師寫JS完成視覺化效果,並接入後端資料庫,在此過程中為市場運營人員留出資訊上傳的。在此過程中,自購雲伺服器部署+自購域名仍然是主流選擇。

尤其是在“權威”也在不斷最佳化自身的情況下。如前文所述,Web開發本身就在變得越來越簡單,且UI設計師的“職業自救”意識很強,不斷擴充技能,都在向具有一定程式碼能力的前端開發轉型。相比Web開發的開源環境,Webflow在定價劣勢的情況下,未來的使用者定位可能會被進一步縮小,從網頁設計師變為“對前端開發不熟練的初級網頁設計師”,屆時局面將陷入被動。

當前,國內也存在幾家對標Webflow的公司,比如Zion、towify、Dora等。這幾家公司成立時間相差不大,目前也有各自擅長的領域。相比Webflow的大器晚成,也許他們的入局時機更為穩妥。

整體來看,中國無程式碼網頁開發,和美國市場有一個較大的差別,就是中國的小程式開發正如火如荼。從今年騰訊第三季度資料來看,微信端小程式超過700萬,小程式日活達到了6億,因此,圍繞小程式的無程式碼開發,是國內相關廠商努力的重點方向。

不過,對這些國內公司來說,儘管有著確定的方向,但是前進過程,不僅會面臨這Webflow面臨過和麵臨中的困難,還要面對中國本土市場對於無程式碼搭建熱情不高的大背景。

無論如何,我們可以確定的是,未來,越來越多的前端工程師,會被設計師或者有隻是有網頁開發idea的人取代。在任何國家,都會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