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科技

堅持產業結構最佳化,實現從“製造”到“智造”!

近日,工業和資訊化部等八部門聯合印發了《“十四五”智慧製造發展規劃》。規劃提出,到2025年,規模以上製造業企業大部分實現數字化網路化,重點行業骨幹企業初步應用智慧化;到2035年,規模以上製造業企業全面普及數字化網路化,重點行業骨幹企業基本實現智慧化。

據悉,本次《規劃》還提出了“四大任務、六個行動、四項措施”。

“四大任務”是指加快系統創新、深化推廣應用、加強自主供給、夯實基礎支撐。

“六個行動”包括:智慧製造技術攻關行動、智慧製造示範工廠建設行動、行業智慧化改造升級行動、智慧製造裝備創新發展行動、工業軟體突破提升行動、智慧製造標準領航行動。

“四項措施”分別是:強化統籌協調、加大財政金融支援、提升公共服務能力、深化開放合作。

這一新的規劃,正顯示著中國經濟轉型的主要趨勢已邁向如今“新基建”所指引的方向中去。許多正在大力發展數字化轉型的製造業企業,隨著“產業網際網路”——利用資訊化、大資料及人工智慧的技術賦能,已獲得了新一輪的增長動力和提升空間。

在新的發展格局中,大灣區被賦予重要角色——國家戰略科技力量的平臺、高質量發展的動力源、區域協同發展的重大戰略和支援港澳融入國家發展的橋樑。結合大灣區發展現狀和新發展格局下的角色,未來大灣區需積極建設國際創新中心,成為全國智慧轉型標杆,探尋供應鏈協調發展的領先模式,成為國家高水平對外開放的平臺。

另外,此次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強調,結構政策要著力暢通國民經濟迴圈,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數字化改造,促進傳統產業升級。

在現今強調的“產業結構最佳化升級是提高我國經濟綜合競爭力的關鍵舉措”之下,我國正在奮力完成改革發展艱鉅任務,正確處理經濟穩增長與調結構、轉型升級、深化改革的關係,產業結構不斷最佳化,產業鏈韌性和優勢得到提升,經濟發展韌性強、潛力大、動力足的特點持續顯現。

在堅持產業結構最佳化升級的道路上,粵港澳大灣區產業群聚集效應明顯。據2021年《財富》公佈的世界500強榜單顯示,僅大灣區就有25家企業上榜。

其中,大灣區較為典型的例子——東莞,是以製造業聞名全國的新一線城市,在堅持產業結構最佳化升級過程中,第一次實現了從“世界工廠”到“創新高地”的升級,從“中國製造”到“中國智造”的轉型。

東莞從2013年開始,就相繼推出“突圍戰”、“科技東莞”工程、“機器換人”、“智慧製造全生態鏈”、“倍增計劃”等重大戰略,制定《東莞市鼓勵企業利用資本市場扶持辦法》、《資本市場發展三年行動計劃》等政策,推動地區產業結構調整和企業規模、效益的倍增,實現了地區上市企業的儲備。

相較於傳統供應鏈而言,數字化供應鏈更能以客戶需求為中心,透過多種渠道實時獲取資料,可以實現供應鏈端到端的視覺化,更具有敏捷與柔性的特徵;同時數字化供應鏈可以實現資料獲取和利用的最大化,為企業智慧決策提供依據,增強了企業應對不確定風險的能力。

未來已至,我們堅信,依附於數字化供應鏈的賦能將幫助更多的製造企業實現從不斷被動應對市場挑戰到主動規劃未來的飛躍。

*部分圖片來源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