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科技

讓辛吉飛無刺可挑的兩大國產品牌,一個年賺20億,一個卻瀕臨倒閉

如果您喜歡這篇作品,歡迎點選右上方“關注”。感謝您的鼓勵與支援,希望能給您帶來舒適的閱讀體驗。

辛吉飛的一句“全都是科技與狠活”在網路上的突然爆火,把整個餐飲行業攪和的雞飛狗跳,也讓民眾把目光集中到食品安全上。

但也正是如此,才讓那些一直堅守底線的企業重新回到了大眾的眼前。

而又這麼兩個品牌,辛吉飛根本就挑不出毛病,可是他們一個年賺20億,一個卻瀕臨倒閉,這又是怎麼一回事呢?

為何一句簡簡單單的話就讓餐飲行業如臨大敵?辛吉飛到底是何方神聖?

“全都是科技與狠活”

辛吉飛實際上是一個短影片博主,在他的作品中呈現的,大多是利用各種食品新增劑,來合成人們日常生活中的所食用的東西。

對食品安全的關注,幫助辛吉飛引來了大批的流量。

他也因此在網路上走紅,憑著一句“全都是科技與狠活”,揭露出了那些商家背後不為人知的“黑暗操作”。

在他的影片中,很多生活中經常見到的食物,都是由香精和各種新增劑勾兌出來的。

不含奶的奶茶,不含花生的花生露,糖水摻香精勾兌出來的蜂蜜和成本不超過兩元的燕窩,甚至到了最後,連肉類和海鮮也逃不出他的“科技”。

真相是經不起推敲的,這些影片一經發出,就給很多餐飲行業帶來了巨大的打擊。

辛吉飛也因此成了讓很多企業頭疼的物件,生怕哪天自家的產品被他給盯上了。

然而,與披露真相伴而來的,也讓他成為了眾矢之的。

辛吉飛的爆火,觸及了一些企業的利益,他因此被打上了“販賣食品焦慮”的標籤。

人們對食品安全產生了更深一層的憂慮和憤怒,而這些負面情緒的矛頭,便直接指向了食品的生產者們。

在人們嘲諷行業謀取暴利的同時,也不禁開始擔憂,難道真的就沒有安全的食品了麼?

答案當然是否定的。

但凡事總有例外,有一些企業,不僅經受住了他的考驗,還讓辛吉飛遭遇到了職業的“滑鐵盧”。

這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我們所熟知的匯源果汁和王守義十三香。

在人們“談食色變”的那段時間中,這兩家企業在辛吉飛的“海克斯科技”下不僅守住了自己的臉面,還藉此機會得到了更多人的關注。

先是很早之前就被國民所熟知的匯源果汁,因其“無新增”的產品特性再次走紅網路,一時之間讓數百萬的網友,齊聚匯源果汁的官方直播間激情下單。

再者便是人們日常生活中經常見到的調味品王守義十三香,在各大超市均出現了銷量大增的現象。

然而,在此之前,這兩家企業面臨的卻是完全不同的景象。

十三香每年收益能達到數十億,而匯源果汁卻瀕臨倒閉,這究竟是什麼原因?

匯源果汁的興衰

作為曾經被國民稱為“國貨之光”的匯源果汁,如今看似被再次盤活,迎來了新的“春天”。

但事實上該企業此前卻揹負著巨大的債務,而這一切,皆是因為一個決策的失誤。

提到匯源果汁,自然少不了要說到朱新禮。

朱新禮早年為了生活曾做了許多不同的活計,因為腦子靈活賺到了不少的錢,甚至還帶動了家鄉經濟的發展,因此還被推舉成為了家鄉縣城的外經委副主任。

但朱新禮卻志不在此,比起安穩的領死工資,他更喜歡去自己賺錢當老闆。

1992年,市場經濟的浪潮席捲了整個中國,千千萬萬的中國人都因此改變了命運,朱新禮便是如此。

他拿著自己這些年來攢下的資金,接手了一家當時倒閉了的罐頭廠,也就是在這裡,朱新禮即將實現他人生的跨越。

他接下了罐頭廠後並沒有按之前的生產路線走,反而是改做果汁這個在當時並不是很盛行的行業。

在他的堅持下,這個即將倒閉的廠子逐漸開始有了起色。

見到自己的努力並沒有白費,朱新禮的創業熱情就更加高漲,他帶著手下的一幫人日夜奮鬥,最終憑著“匯源果汁”的名頭,在北京打下了一片天地。

這個時候匯源果汁的發展,按理說已經超乎所有人的意料之外了,但是朱新禮沒有浪費自己的商業頭腦,他接下來做的一件事直接讓匯源果汁成為了國民心中的“熱品”。

1996年,朱新禮豪擲7000萬,買下了央視新聞聯播5秒鐘的廣告播放時間,“匯源果汁”也因此打出了知名度,成為了家喻戶曉的產品。

直到2007年,匯源果汁迎來了企業的巔峰時刻,在香港成功上市,朱新禮也因此登上了《福布斯》富豪排行榜。

然而,高潮之後便是衰落。

“匯源果汁”在經過了數年的輝煌之後,開始走向了低谷,而這一切是“成也朱新禮,敗也朱新禮”。

匯源果汁上市一年後,就被可口可樂公司給盯上了。

他們想要以每股5倍,共計大約24億美元的價格將匯源收購。

無論對於兩家公司的任何一方,這都是一筆穩賺不賠的買賣。

可口可樂公司能夠拿下佔中國市場比最大的飲料企業,而匯源也是“背靠大樹好乘涼”,朱新禮自然答應。

然而,這個訊息卻引起了民眾的憤怒。

對於國人來說,支援匯源的這些年並不是因為它更出色,而是因為“匯源”二字對更多人來說,已經有了一層民族色彩。

在市場日益被外資佔領的情況下,消費者們購買匯源果汁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源自對民族企業的支援,可以說“匯源”買的不是果汁,而是民族自豪。

而朱新禮的行為卻讓很多人寒了心,在他們看來,這是將國人一直以來培養的“孩子”就賣給了他人。

雖然最後這場交易沒有成功,但是“匯源”也因此失去了民心,自此業績一路下滑。

朱新禮也因為此前一直忙於收購,而欠下鉅款,遭遇債務危機,讓“匯源”元氣大傷,瀕臨倒閉。

儘管後來匯源資產重組,更換了新一批的領導階層,但是此前所受重創仍舊不是一時就能恢復過來的。

好在“匯源”對產品質量的堅守,抓住了消費者心裡。

如今憑藉著“無新增”的代名詞再次翻紅,成為了人們心中的良心企業,管理層也緊抓這一點做出了營銷,但這也只起到一時的作用。

在如今激烈的市場環境下,匯源實際上已經不具備競爭優勢了,新的管理層必須根據時代的發展做出相應的調整。

而反觀王守義十三香,即使在成長過程中也曾遭遇過挫折,但卻仍舊做出了與眾不同的成績。

王守義的十三香

王守義十三香如果要真正地調查它的起源,就要追溯到北宋時期了。

不過那時它還是一家以經營藥草和香料為主的鋪子,直到清朝才被真正地調配出來。

這種調味品在當時的市面上很少見,一般都是在皇宮才有。

所以這種調料一出現,就引來了許多人的青睞,鋪子興隆堂也因此逐漸打出了名聲。

然而,等這個調味品傳到了王守義這裡的時候卻出現了意外。

儘管他有心將祖上傳下來的吃飯行當給發揚光大,但無奈戰爭頻發,興隆堂最後也沒有了。

好在王守義將調料的製作工序牢記在心,但是裡面還是有些材料已經找不到了。

在有限的條件下,王守義不斷地對這種調味品進行研究和改進,最終“十三香”誕生了。

這個由二十多種中藥,按比例調配而成的新調味品被王守義命名為“十三香”。

為了養家餬口,王守義經常挑著一個扁擔,拿著自己研製出來的十三香沿街叫賣。

起初的時候,並沒有很多人對這種不知名的東西感興趣,但是王守義見人就推薦“十三香”得好,甚至還打包票,如果不滿意就回來找他,保證全額退款。

那些人見自己也不會吃虧,便生了試一試的心思,加上一包這種東西才8分錢,也不會造成什麼大損失,

就這樣,王守義的“十三香”靠著價廉和“包售後”的優勢逐漸被人們所熟知。

凡是嘗試過的人都發現這個東西確實夠好,“物美價廉”一時成了“十三香”的代名詞。

然而,還沒等王守義大刀闊斧,準備幹自己的事業的時候,就因為各種因素而不得不打消了這種經商的想法。

這一停,就是15年的時間,此時的王守義已經52歲了,改革開放的春風吹遍了整個中國,王守義的兒子王銀良也開始動了經商的心思。

王銀良知道父親有一手製作調味料的好手藝,還曾風靡一時,他經常勸說父親把祖上的基業重新做起來。

王守義實際上是不甘心的,他一直對自己那份夭折了的事業耿耿於懷。

尤其是見到身邊的人逐漸都開始做起了生意,心裡的那份火苗越發的按捺不住了,加上兒子一直的勸說,他終於下定了決心。

1984年,王守義拿著身上僅有的100元錢開始了自己的中年創業。

他們辦下了營業執照以後就去採買原材料,“十三香”再次面世。

企業的底線是堅守

起初的時候,他們只能每天一家人各自推著小車去街上叫賣,被吸引而來的人在買了一次以後就立刻被這種調味料征服了,“十三香”的名聲也越來越大。

王守義卻並沒有受到影響,一直堅守著初心,不僅精準地把控原材料的使用,還絕不漲價,也因此吸引來了大批消費者的好感。

隨著事業的逐漸起步,王銀良帶著父親去申請了商標,就這樣,印有王守義頭像的黃色包裝盒子一直被沿用至今,似乎在彰顯著創始人的堅守。

有了商標以後,王守義十三香很快就打出了品牌知名度,這在當時的那個年代已經是很超前的理念了,不得不說王銀良的確有著一個經商的好腦子。

王守義十三香憑著優選原材料和價格低廉的特徵佔據了調味品的半壁江山,他們的產業價值也翻了無數倍。

和“匯源”一樣,十三香也因極好的發展勢頭被很多人給盯上了。

他們企圖用入股和提供貸款的方式分一杯羹,但是和朱新禮不同,王守義知道人一多,產品就不是一個人說的算了。

為了保證十三香的質量,他拒絕了拋來的橄欖枝,始終堅持自己的底線。

但是,隨著時代的發展,更多的誘惑也撲面而來。

王守義臨終之前一再告誡自己的後代們絕對不能多想,要踏踏實實地做實業,不上市,不去其他行業攪和。

盡到自己的本分,保證產品質量,不能坑害了付出信任的客戶,堅守住家業。

王銀良倒是一直牢記父親的囑託,踏踏實實地將十三香的產業越做越大,但是小輩們就不這樣想了。

王守義的孫子王太白成為了出頭鳥。

他出生的時候家中的條件就已經很好了。

由於在英國接受的教育,又深受時下多元化發展思潮的影響,他希望能將自家的產業擴張出去,對當時勢頭大好的房地產投資始終存在一種執著。

讓辛吉飛無刺可挑的兩大國產品牌,一個年賺20億,一個卻瀕臨倒閉

在家族長輩的幫助下,他準備先在國外開始自己的“房地產事業”。

王太白一下就投進去了大筆的資金購置地產,期待著收益,但是事情的發展卻讓他的白日夢戛然而止。

或許是沒碰上好時機,受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的影響,王太白所投進去的資金全部成了打水漂,一無所獲。

同樣,王銀良也想過將自家的企業多棲發展到各類食品行業,但最終也是竹籃打水一場空。

讓辛吉飛無刺可挑的兩大國產品牌,一個年賺20億,一個卻瀕臨倒閉

十三香經此一遭,大受打擊,導致很多新的同類型產品迅速搶佔市場,等到王銀良意識到的時候已經晚了。

至此,王銀良終於理解了當初父親的勸誡,開始老老實實地做起實業,守好家族根基。

他將公司管理交給更專業的人來做,而自己則專心於產品上,保證原材料的質量,並不斷的研發新產品,曾創下了年收益達20多億的成績。

讓辛吉飛無刺可挑的兩大國產品牌,一個年賺20億,一個卻瀕臨倒閉

雖然受到了打擊,但是十三香卻能夠及時止損,並立即調整。

最重要的是,儘管曾“誤入歧途”,但是他們對產品的初心卻從沒有改變過。

正是他們的堅守,才將這份事業越做越大,成為了中國的良心企業。

結語

匯源和十三香對產品質量的堅持,使它們在眾多的產品中經受住了考驗脫穎而出。

而十三香對於產品初心的堅守,讓它在兩相對比下,顯得更加獨樹一幟。

追逐利益是人之本性,這無可非議,但無論如何,若想要長久的發展,必須認真對待自己的產品,維護好品牌名譽,不讓好的產品蒙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