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科技

偷樑換柱、強制捆綁?App什麼時候能少點套路

北京日報客戶端 | 評論員 晁星

近日,工信部發布《工業和資訊化部關於進一步提升移動網際網路應用服務能力的通知(徵求意見稿)》。其中明確要求,不得透過“偷樑換柱”“強制捆綁”“靜默下載”等方式欺騙誤導使用者下載安裝;開通會員、收費等附加條件應顯著提示,等等。新規明確指向了App執行中的種種套路,苦之久矣的網友紛紛點贊。

近些年來,各類APP確實給大家提供了諸多便利,同時也帶來了不少煩惱——或誘導下載,明明就想下載一個軟體,結果一下就被裝了三四個;或攫取隱私,一長串強制性的“請求獲取許可權”,不同意App功能就用不了;或頻繁騷擾,各種資訊、廣告彈個不停,想關也關不掉;或強買強賣,充個會員莫名其妙就自動續了費,扣著扣著價錢還默默翻了倍……一來二去,一地雞毛,App自身利益倒是最大化了,使用者卻不堪其擾,相關權益更是嚴重縮水。

針對這般亂象,相關部門一直在升級監管。據統計,工信部從2019年12月通報第一批關於侵害使用者權益行為的App開始,至今已累計通報了20多批。逐個點名通報、詳細列出問題、嚴格限期整改……一輪輪整治下來,App花式套路有所收斂。不過從現實來看,想方設法鑽空子打擦邊球的仍有不少。

究其原因,一是有技術壁壘護持。網路服務與傳統服務不同,這是一種建立在複雜技術之上的服務。使用者難以瞭解其背後的技術原理,甚至難以掌握自己透露了哪些個人資訊,對企業暗地裡挖資料、窺隱私的行為,很多時候“無感”。換言之,以技術優勢、複雜程式“割韭菜”,已成為一些網際網路企業的“最大套路”,消費者不掌握主動權,反制的主動性和空間都有限。二是違法成本太低。面對整治行動,有的撞到槍口上就表態整改,風頭一過馬上故態復萌;也有的甚至使用技術手段進行對抗。凡此種種都提醒我們,對亂伸手的App,批評、整改這樣的懲治舉措著實不痛不癢。期待此番新規出臺能是一個新的開始,規則明確、監管加碼,不再給種種套路留下空間。

而於App設計與運營者而言,也要明白一個道理:技術是為人服務的,要提供的是便利而非煩惱。尤其是伴隨新業態、新模式的層出不窮,網際網路企業野蠻生長、躺著賺錢的階段已經過去,想要獲客、留客,拼的就是服務品質和消費體驗。此前,一些開發者對主流應用刪繁就簡,開發出第三方客戶端,頗受好評,足見大家對“乾淨”App的強烈期待。到底是躺在舒適區裡琢磨各種小招數,還是來場自我革命大大方方賺錢,考驗企業魄力,也決定其能否走得長遠。

曾有建築大師說“少即是多”,這話套用在今天的網際網路世界也很貼切。期待更多行業人士能參透這樣的辯證法,開創發展新模式的同時,還使用者一片“寧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