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科技

薩爾滸之戰明朝為什麼會輸?明朝的軍隊為什麼會輸給努爾哈赤的軍隊

公元1619年,發生的薩爾滸之戰是我國曆史上有名的戰役,是歷來中外史學家和軍事家所公認的以少勝多的典型戰例。薩爾滸之戰雙方力量為:明朝27萬人,號稱47萬;努爾哈赤6萬餘人,號稱10萬。從人數對比上努爾哈赤處於劣勢。但是明朝統帥楊鎬自以為強大,採取分進合擊的戰術。努爾哈赤在得知明朝的戰術佈置後,採取“憑你幾路來,我只一路去”的集中兵力之策,這就可以在區域性戰場,以壓倒性優勢聚殲明朝軍隊。

在戰爭中,明朝四路大軍分進合擊,分別從北面、西面、西南面、南面進軍,其中西面為主攻。兩軍首先在薩爾滸一帶相遇,揭開了薩爾滸戰役的序幕。四路大軍本應該相互配合、相互支援,但是南面部隊先動,而西面部隊為了爭功,進展更加神速,北面和西南面軍隊則行動緩慢。努爾哈赤根據戰場態勢,決定集中兵力消滅西面軍隊,揮師北上再打北面部隊,最後南下,消滅南面部隊,三個方面軍隊主將均被斬殺,只有西南面部隊撤退成功。

薩爾滸戰役,是以少勝多,以弱勝強的一個著名戰例。努爾哈赤領導的後金,打敗了明軍,這決不是偶然。首先,後金的八旗兵,不畏強敵,敢於面對多於自己幾十倍的明軍。如:界凡城的五百八旗兵,敢於阻擊三萬明軍;其次,努爾哈赤指揮正確,他很重視調研,知己知彼,對敵情瞭如指掌;再次,明萬曆年間,政 治 腐 敗,從全國強徵計程車兵,許多人“不願出關”,途中大批士兵逃亡,三千人一次就逃走二千多;最後,主帥無能。楊鎬“本庸才”,他制定了一個錯誤的分兵作戰計劃,企圖僥倖取勝。

薩爾滸之戰,關係到後金是否能生存下去,明朝是否能在遼東統治下去的關鍵一仗。明朝為了發動這場戰爭,動員了全國的人力、物力,結果四路出師,三路敗績,死傷無數。後金軍此戰的勝利,不但使政權更鞏固,而且奪取了遼東戰場的主動權,明軍遭此慘敗,完全陷入被動,遼東形勢陷入危局。從此,後金由防禦轉入進攻,明軍則由進攻轉為防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