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科技

全國結直腸癌發病率躍居城市第2位超八成結直腸癌由結直腸腺癌引起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秦聰聰

不久前,在世界衛生組織國際癌症研究機構釋出的 2020 年全球最新癌症負擔資料中,結直腸癌的發病率為10%,位居第三位。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以及生活方式的改變,尤其是膳食結構的改變,我國結直腸癌的發病率也日漸增高,已躍居城市惡性腫瘤發病率第2位,死亡率第4位,農村地區位於惡性腫瘤發病率和死亡率5位,成為威脅我國居民生命健康的主要癌症之一。

山東第一醫科大學附屬腫瘤醫院內鏡中心主任助理陳明介紹,超過80%的結直腸癌由結直腸腺瘤發展而來,在這個“不定時炸彈”癌變的過程中,腸鏡是能夠早發現早治療的關鍵。

點選回看直播

超八成結直腸癌由息肉發展而來

“人到中年,大約10%~30%會長腸息肉,男女比例無明顯差異,城市多於農村。近年資料顯示,在年輕人當中檢出率也在10%以上。”陳明介紹,腸息肉是腸黏膜區域性增生形成的贅生物,通俗說,就是在大腸的內腔粘膜表面多出來的一塊“肉”。結腸息肉按病理主要分為3種,包括腺瘤、非腫瘤性息肉和腸息肉病三種。雖然腺瘤是最常見的良性疾病,但是也是公認的一種癌前病變。

研究認為,至少80%~95的大腸癌由大腸腺瘤演變而來。

“大腸腺瘤就像一個不定時炸彈,隨著腺瘤的增大其癌變機會顯著上升,也就是說小的腺瘤惡變機率比較小。”陳明說,結直腸癌的發病機制目前還沒有完全明確,目前認為該腫瘤的發病主要與人們的生活方式、環境、和飲食結構有關。也就是說,其中有部分是“吃”出來的。

“結直腸特別喜歡蔬菜和水果,如果長期吃高脂肪、高蛋白、低纖維素,其發生病變的機率就會增加。”陳明說,結腸息肉可以在結直腸的各個部位生長,尤以左半結腸和直腸較為多發,發病率隨年齡的增大而增高。

除此以外,目前研究已確立的危險因素有結直腸癌家族史、炎症性腸病、肥胖、吸菸、大量飲酒等。

服用阿司匹林,多食用纖維、全穀物、乳製品的攝入,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合理的體育鍛煉是結直腸癌的保護因素。

小腺瘤惡變為癌至少需5年時間

陳明指出,在我國,大腸癌發現時多數病人處於中晚期,需要手術、放療化療等治療,結直腸癌又是一個最容易預防、容易治癒的癌症。實現這一理想化現實的前提,就是要及時發現並切除腺瘤性息肉。

“它的生長極其緩慢,從一個小腺瘤惡變為癌需要最少5年的時間,如果我們再者5年的時間內找到並切除它,就可以了。”陳明說,腸鏡就是發現腺瘤的一大利器。

據瞭解,古代原始的內鏡最早是希波克拉底用於窺視深部器官的器械是肛門鏡。1806年德國人制造了一種以蠟燭為光源和一系列鏡片組成的器具,用於觀察動物的膀胱和直腸內部機構,經過一個多世紀的發展,消化內鏡經歷了硬式內鏡,半可屈式內鏡,纖維內鏡及電子內鏡和超聲內鏡的四代變革,從單純診斷的初級階段,進入融診斷治療於一體的微創介入技術的高階階段。

“腸鏡檢查是目前發現腸道腫瘤及癌前病變最簡便、最安全、最有效的方法。”陳明說,我國癌症篩查建議在40歲以後做一次腸鏡檢查,高危人群可以提前5年甚至10年。一旦發現息肉,及時在內鏡下切除,並遵醫囑定期複查。

如果有結直腸癌的高危因素存在,如家族性結腸癌或息肉病,則要提前進行腸鏡檢查。

如果出現大便帶血、排便習慣改變,比如大便變細、膿血便等等,這個時候就要抓緊時間去醫院就診,不要自己診斷為痔瘡或者不好意思去醫院檢查而耽誤病情。

無痛腸鏡在“睡夢”中即可完成

陳明介紹,腸鏡是一個細長可彎曲的儀器,它透過肛門插入逆行向上,透過反覆內鏡旋轉、取直、縮短、充氣與吸氣等操作,腸鏡鏡端經過九曲十八彎的直腸與結腸,送達盲腸,並爭取進入小腸末端,然後緩慢退鏡對腸腔進行細緻的觀察。鏡子前端有個很亮的光源和清晰的攝像頭,可以清楚觀察整個腸腔。

因為腸鏡檢查是一種侵入性檢查方式,腸鏡在透過整個結腸是難免後有牽扯導致的不適或者疼痛,而且操作過程中需要向結腸充氣,會帶來腹脹的感覺,因此很多人畏懼這種檢查。不過,近年來,隨著麻醉藥品和醫療監護技術的進步,出現了無痛腸鏡。

“就是在檢查前經靜脈注射一種起效快、有效時間短、作用確切的麻醉藥物,使患者在數秒鐘內入睡,完成全部檢查後早期即能甦醒,檢查過程中不會有任何的不適和痛苦感覺,因此越來越受到患者的喜愛。”陳明說。

“腸鏡檢查的成敗,腸道的清潔度是關鍵因素之一。”陳明說,在腸鏡檢查前1天,要開始進食少渣飲食,也就是少吃水果蔬菜,檢查當天上午空腹,服用導瀉劑清潔腸道。如未發現病變及未進行治療,受檢者檢查完畢後可正常活動和進食。

當然,腸鏡不僅是一種檢查手段,還是一種治療手段。對於原因不明的下消化道出血、腸梗阻等,大腸息肉和早期癌也可以在內鏡下摘除或切除治療。

找記者、求報道、求幫助,各大應用市場下載“齊魯壹點”APP或搜尋微信小程式“壹點情報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體記者線上等你來報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