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科技

《又見奈良》導演鵬飛:我的電影口碑差,我的人生為什麼不如電視劇

近日,一部名為《又見奈良》的電影正在熱播,身為這部劇導演的鵬飛,可以說憑藉這部劇基本拉進黑名單了。

除了戰後遺孤題材是好的,其餘全部讓人難以下嚥,節奏讓人昏昏入睡,三位主演感覺也

不到一塊,都是各說各話,歸結到底還是導演太平庸,還不如一捧爆米花來得津津有味。

說來鵬飛也算是知名大導,那麼這部電影為何口碑這麼差?

其實有這麼幾點原因:如此沉重的話題,卻在輕鬆的氛圍中娓娓道來。

家是什麼呢?一個被祖國承認的身份?一棟屬於自己的房子?一份穩定的工作?亦或是人與人之間的陪伴與牽掛?

和平年代的戰爭隱痛

《又見奈良》其實是一個悲傷的故事,且涉及到很多複雜的歷史原因,遺孤,這個詞在南方聽到的頻率不會高,但我國東北和日本的淵源,可以說都有些接近於剪不斷理還亂的狀態,電影切入的點很好,沒有過多地放大這些歷史遺留問題和政治因素,而是隻專注於故事,找養女的故事,也就以小見大,很質樸,處處透露著真情。

明明是在奈良出生的日本人,卻操著一口流利的東北話,在家裡表演著中國的戲曲,有那麼一丟丟魔幻,老太太很可愛,不徐不疾,說俄語的樣子厲害極了。

萬萬沒想到養女竟然去世,情緒一下跌落到了谷底,在這樣的故事裡也能體會到日本人的溫情一面,“你想想措辭,怎麼跟那對祖孫倆說”,東亞文化圈,都包裹著濃濃的人情味。只可惜小澤的日語口語感覺不是很好的樣子,連我這個不懂日語的外行都感覺中國口音過重,不過能大段大段

把臺詞說清楚已然不錯。

跨國尋親、戰後遺孤,原本的主題是很沉重的,但是劇情處理有意輕鬆淡化,片頭的動畫歷史背景鋪墊,在日本語言不通和跟小澤前男友飈俄語,都蠻有生活的幽默質感。四五年毫無女兒音訊,其實早已是知道結果的結局。

現實中是沒有那麼多高光時刻的,可我在最後的廟會那急促的音樂裡,很迫切地期望奇蹟發生,在三人平靜的步履中我還是有失望,但也有相信的希望,因為他們如此從容。

“一些人發起戰爭,可最後受難的好像多是最普通的人。”

我想這部電影是有意義的,起碼於我而言。

跟隨鄧麗君的歌聲,在日本古都尋找電影與人性的珍貴迴響

結尾看得我差點心梗,但是鄧麗君的歌聲似乎沖淡了這種情緒,把我的思維帶遠了。喜歡兩位老人交換照片的無聲言語,喜歡在麗華畫中樹林遇到的管理員。唯一不喜歡的也許是難過陳奶奶的希望會落空,難過這些遺孤呆了這麼久卻依然無法融入日本社會。

作為一個局外人孤獨生活著,他們有家,也沒有家。

電影有很多畫面非常可愛,也有很多細節撥人心絃,那樣娓娓道來的敘述不那麼激動人心,卻也有它的魅力,我很不願相信那個在汽車裡電話,什麼都沒拍到的相機也讓我心堵,雖像奶奶說的都記在我腦子裡了,可不免難過。

當然,不親自來日本找一找,牽掛無法釋懷,當電話中的死訊下落查明,又是直接而無奈的一刀。或許沒有人真的跟奶奶說明,但最映襯的行走在街道的長鏡頭,希望又一次破滅,三人沉默無言,已經是最體貼的交代。養女在信件中報喜不報憂,足以想象到受歷史沉浮的一代特殊人群的處境。

[圖片7]

晚上看完電影,我和片中結尾的主人公一樣,走了一段長長的路,從影院回家。一路上,我經歷了無法預估數量的紅燈們;突然遇到噴水車擔心它淋溼我,但又在走過它之後看到澆灌過後特別美的花圃;

前方臨時修路打亂我的路線,彎彎繞繞才找回熟悉的區域……

感覺每一天的生活就好像在走路,通常是平淡無奇,偶爾會有驚喜和驚險,時而義無反顧,時而畏畏縮縮,大多數時間是自己孤獨一人在走,偶爾幸運會遇上陪伴,有時即便知道不會有結果,還是想要試一試某條路。不管遇到什麼,其實都沒關係。因為,我們依然會繼續向前走。

[圖片8]

電影不散,又見奈良

結合以上種種,可能平淡零散的敘述也許是導演鵬飛的一種風格,有那麼多戲劇性,剝離了歷史的元素,著重風物與人,但還是有點食之無味。

電影本身的元素豐富且值得想象:尋找遺孤的異國母親、歸國者的歸宿與困境,以及在“Tracinghershadow”之中的親情與關懷。奈良鄉下景色很美,語言溝通有障礙,但鏡頭語言可以刻畫地更好,那些想要達到的看似不經意的“輕鬆”感十分無趣。

[圖片9]

某幾個演員的表現也生硬,總讓我感覺導演發力點不準,以至於腦子裡總是想起同樣是異國尋子的《菲洛梅娜》,東西方情感表達也許有差異,但我更喜歡後者的表達方式。

謝謝觀賞,關注我帶你瞭解更多娛樂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