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科技

古代嫡長子繼承製度弊端這麼多,為什麼不廢除根據綜合能力進行pk?

大家好,今天給大家帶來的故事和中國的皇位繼承製度有關。在中國的大多數歷史時期,皇位或者王位的繼承,都是以嫡長子繼承製度為主要的一種制度。但是縱觀中國上下五千年的歷史,我們可以發現有時候嫡長子不見得是眾多繼承候選人中最為優秀的一個,甚至可能是非常差的一個,擁立這樣的人當皇帝無疑給國家的發展帶來了不小的隱患。那麼嫡長子繼承製度既然弊端這麼多,為何不直接廢除,根據各個候選人的綜合能力進行PK之後再上任呢?

其實這個問題的根源在於,我們把嫡長子的壞處無限放大,也只看到了廢除嫡長子後以賢德能力進行評選的好處。你以為你想得到的,我們的這些祖先就想不到嘛?我們的老祖先早就考慮到了這個問題,並且進行了實際的操作。只不過在實際運用過程中發現了以賢德和能力“競爭上崗”的方式帶來的壞處和弊端反而會更多,所以才沒有廢除嫡長子繼承製,而是傳承了下來。現在我們來說一說,以賢德和能力競爭的方式有哪些不可實現的地方。

首先,怎樣的人才能夠稱得上真正優秀的人呢?這一點,缺乏一個明確的判斷標準。同樣的道理,在皇位的繼承人選上面,怎麼才能判斷這個皇子是否真的適合皇位呢?一些時期,國家的發展需要開疆拓土,所以需要選拔一些在武力方面比較有突出貢獻的繼承人。但是在一些事情需要國家休養生息,這樣百姓才能夠感覺到幸福,此時應該推行一位仁德的皇帝。但是並不是每個皇帝在登基時,國家一直都會處於一個特定時期,國家的發展是瞬息萬變的,所以真的想依靠選拔一個賢能之士,穩定國家使其長治久安,唯一的辦法就是選拔一個文治武功的全方面人才當皇帝。

但是選拔一個這樣的人是非常困難的,哪有這麼好的運氣就恰好趕上了。而且就算真的有這樣一個皇子,皇帝發現他的機率也是非常低的。第一,皇子真正參與朝政議事的機會非常少,就算能參與進去的可能都是比較早出生的幾個皇子。對於一些年齡尚小,但是可能真的有本事的呢?這樣一對比其實就非常不公平了。第二,皇帝每天的事這麼多,哪裡有心情過問每個皇子的日常生活?所以大多數的情況,皇帝對於一個皇子的瞭解更多是基於大家對皇子的評價和皇子的適當“偽裝”。

其次,“競爭上崗”受到的影響因素太多了。中國有句老話——一人得道,雞犬升天。所以如果某個皇子將來能夠順利登基成為皇帝,那麼他身邊的一切親密聯絡的人,在日後都會過上飛黃騰達的生活。所以不管是這個皇子的生母,還是這個皇子的支持者,就算是服侍皇子的太監,都會跟著榮升。如果真的廢除了嫡長子繼承製,改換了以賢德和能力競爭的方式,那麼皇帝每天煩都能煩死。你想啊,他的妃子每天在耳邊說自己的兒子多好,大臣們會盡可能給自己擁立的皇子一個近乎完美的人設,就連小太監也會拉幫結派幫助皇子,皇帝估計看著自己這些兒子,都覺得跟一個模子裡刻出來的一樣“優秀”。

最後,“競爭上崗”風險太大。既然廢除了嫡長子繼承製度,那麼所有的皇子都有了平等繼承的機會。那麼,就連皇帝的兄弟也有機會了。就像是在皇太極去世之後,多爾袞就曾經是一個非常具備競爭優勢的皇位繼承人。他之所以會覬覦皇位,正是鑽了“以賢德評判”的路。如果真的看能力不看嫡長子,那確實是多爾袞的優勢更大一點,所以這種叔侄之間的互相“殘害”戲碼就上演了。這就是屬於典型的以“賢德”評判的劣勢。

如果你覺得這個例子還不夠人信服的話,那再說說歷史上非常著名的“九子奪嫡”。康熙當時不就是想搞個改革,想著立下一個比較賢德的皇子為未來的皇帝嗎?可結果兄弟之間互相殘殺陷害,讓康熙一輩子都心痛不已。也正是因為如此,在雍正當了皇帝之後,才會選擇用密函的方式,把立儲的事偷偷確定好。所以真的算起來,嫡長子繼承製已經是安全係數最低,傷亡最小的一種方式了。小夥伴們,不知道你們怎麼看到嫡長子繼承和以賢選人這兩種制度呢?